建筑史
-
《建筑创作》杂志精品集·茶话建筑2004-2009建筑创作杂志社 编著本书主要从优秀设计作品及建筑师茶座等方面展示了《建筑创作》刊载的精品文章,通过筛选、分析、再编辑分工,使佳作更优,增加了阅读的趣味及实用性,形成了从阅读到“悦读”的飞跃过程。本书适用于建筑设计、建筑理论专业人士,以及与建筑相关的设计人士,包括对建筑理论及建筑现象感兴趣的一般读者。
-
赖特论美国建筑(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 等 著结构的革命作为理论基础,指引了弗兰克·劳埃德·赖特在建筑艺术领域的成就。在这部出版于1955年的图书中,赖特通过文字与图像结合,简明易懂,引人遐想,阐明了自己的建筑理论。通过他那些正式或非正式的文字、演讲、谈话,九章内容分别集中阐述赖特工作中的各个主题,并被冠以煽动性标题,如“建筑展现人类”;“障碍和主张”,以及“离开地面进入光线”。这里同样收录了广泛的案例研究,赖特在其中讨论了一些他最重要的作品,进一步阐明了基于有机建筑的法则。《赖特论美国建筑》有多达250余张建筑平面、草图、照片,为书中文字作出补充,同时还有从亚利桑那州斯科特斯德西塔里埃森的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档案馆中选取的32张彩色渲染图。这是一件永恒的馈赠,弗兰克·劳埃德·赖特的《赖特论美国建筑》,提供了有别于专业建造者们的方式与新鲜的思维视角。
-
中外建筑史娄宇 主编《中外建筑史》是根据21世纪全国高等院校“十一五”艺术类专业教材编写方案,在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的支持下,为艺术设计·环境艺术本科专业“中外建筑史”课程而编写的教材,同时也适用于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艺术综合素质课程建筑鉴赏教学以及建筑艺术爱好者自学之用。 《中外建筑史》编写的指导思想有三点:一是专业性,二是艺术性,三是人文性。本书(共分七章)以专题撰写为体例,通过以相似或同类建筑实物为纽带整体分析中国建筑艺术和国外建筑艺术经典作品及其相应的文化内涵、艺术取向、风格特征。通过这种对比分析增进学生对建筑艺术历史的理解和把握。本书编写特色除了兼具技术性和专业性外,更凸显建筑艺术的审美性和人文性。 《中外建筑史》编写着眼于教学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化了“中外建筑史”课程的教学设计。在每个章节都设置了教学要点、课后作业与思考题及参考书目与专业学习网站,并在教材后附各专题电子图库目录及多媒体课件光盘,在教学过程中可直接使用,也可作为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素材,教材附录一为电子图库光盘的作品图录,其编号和正文中的插图基本一一对应,读图方法以第三章为例,3-1-3即第三章第一节第三张图片,3-2-3即第三章第二节第三张图片。另附中外建筑史知识小辞典,以此增强教材的实用性。
-
外国建筑史陈志华 著《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全书主要介绍了古代埃及、两河流域和伊朗高原的建筑,欧洲“古典时代”的建筑,欧洲中世纪建筑,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和绝对君权时期的建筑,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建筑,亚洲封建社会的建筑,美洲印第安人建筑等。《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对第三版进行了修订,文字更准确,更精炼;并更换和增加了一些效果更好的插图。《外国建筑史(19世纪末叶以前)(第4版)》可供高等学校建筑学、城市规划、风景园林等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其他相关院校使用。
-
中国建筑蔡燕歆 著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也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欣赏中国古建筑,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还有湮没在史书中的千千万万普通劳动者的聪明才智,都一一被它形象地记录下来。
-
南京民国建筑的故事叶皓 编在中国近代史上,南京作为中华民国的首都,是中华民国的开国地、南京大屠杀的发生地,也是侵华日军签字投降仪式的举办地,集荣辱浮沉于一身,融欢笑泪水于一体。民国年间,南京风云际会,冠盖云集,各类建筑星罗棋布。这些建筑在为时人提供活动舞台的同时,又因人类的活动而充满生机和活力。时至今日,曾经活跃在民国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大多已如过眼云烟,随风而逝;而他们当年在南京工作、学习、居住、生活以及长眠的场所,历经时代的变迁和人世的兴废,或多或少留存下来。目前南京现存的900处1500多座民国建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仅是古都南京发展的标志和历史的见证物,更是南京一张特有的文化名片。《南京民国建筑的故事(上下)》经过反复论证,精选了150处具有代表性的民国建筑,采取文字与图片相结合、老图片与新图片相结合、人物图片与建筑图片想结合的方式,再现风云变幻的民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和社会等方面的风貌,揭示民国年间叱咤风云的各界名人的风采。
-
永恒的辉煌王其钧 编著西方人常常将建筑史的断代划分为19世纪以前和20世纪以后两个时期。我们国内的教材一般是把新古典主义建筑以前的内容,作为外国古代建筑史的部分;从新艺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开始,将其后的内容归入近现代建筑史的范围。本书就是按照国内的习惯性做法划分的,其内容从古埃及的建筑开始,至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为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和国内其他教材的内容范围统一。外国古代建筑的成就,是人类文明史的一部分,是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过程,同时,又是世界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欧洲的绘画历史主要是从l3世纪后期,被称为“西方绘画之父”的乔托(Giotto di Bondone l267~1337年)开始的。在此之前,还较少有经典的单幅架上绘画作品留存。欧洲的建筑历史,则可以从公元前2000~前l700年古希腊克里特岛上最早的米诺斯宫殿(Palace ofMinos)的兴建开始,其后就有大量的精彩建筑留存至今。古埃及和两河流域的建筑历史则更加悠久,初步建筑成就的取得在时间上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之前,并且还有建筑实例或建筑遗址可供今人参观。我这里主要想表达的意思是,在古代美术的长河中,建筑艺术所占的比重是超过绘画艺术的。
-
世界建筑文化呼志强 编著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世界各地的国家和民族都创造了风格独特、光辉灿烂的建筑文化。它们散布于世界各大洲,点缀于高山、雄踞于平原、展翅于海滨、沉埋于黄沙,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文明足迹。它们在承载人类的历史的同时,其本身也成为文明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建筑文化》主要向读者展示了五大洲各个国家地区的建筑文明,包括历史传承、建筑的类型与风格,以及建筑技法等,《世界建筑文化》集知识性与文化性于一体,相信通过浏览《世界建筑文化》能使你对世界建筑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明晰的了解。
-
江南古镇阮仪三,李浈,林林 著中国历史悠久,文物众多,历史城镇遍及全国。中国历史城镇的数量之多、传统特色之鲜明举世闻名。这些城镇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名胜古迹和各具特色的乡土建筑,蕴含着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由于中国古代长期是农耕社会,刀耕火种的原始耕作方式造成了人们对历史遗存的淡漠。
-
中国民居文化刘丽芳 编著《中国民居文化》仿佛是一份中国民居文化的履历表,从历史、类型、工艺、风俗等方面记录了人类在建造家园的路途中自我成长的光辉历程。中国民居经过历代王朝和时代的轮番演绎后,从在洞穴时期初露端倪的稚拙朴素到风格造诣步入规范统一、创新完善的斑斓奇异,在一路蜕变和成熟中逐渐攀上了建筑艺术的巅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征、材料资源等自然因素,对民居的风格和形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社会意识、民族差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艺术风尚等社会因素,潜移默化地渗透在民居的许多细节中,构建了中国民居文化的精神内核。因此,在阅读这《中国民居文化》的过程中,你会体验到民居建筑在嬗变中带有的时代个性和特征,感受到它在纷繁姿态中演绎的万千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