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营造经典集成·第一辑(明)计成 著暂缺简介...
-
道教建筑本社 编一、全书共分十册,收录中国传统建筑中宫殿建筑、帝王陵寝建筑、皇家苑囿建筑、文人园林建筑、民间住宅建筑、佛教建筑、道教建筑、伊斯兰教建筑、礼制建筑、城池防御建筑等类别。二、各册内容大致分四大部分:论文、彩色图版、建筑词汇、年表。三、论文内容阐述各类建筑之产生背景、发展沿革、建筑特色,附有图片辅助说明。四、彩色图版大体按建筑分布区域或建成年代为序进行编排。全书收录精美彩色图片(包括论文插图)约一千七百幅。全部图片均有图版说明,概要说明该建筑所在地点、建筑年代及艺术技术特色。五、论文部分收有建筑结构图、平面图、复原图、沿革图、建筑类型比较图表等。另外还附有建筑分布图及导览地图,标注著名建筑分布地点及周边之名胜古迹。六、词汇部分按笔画编列与本类建筑有关之建筑词汇,供非专业读者参阅。七、每册均列有中国建筑大事年表,并以颜色标示各册所属之大事纪要。全书纪年采用中国古代传统纪年法,并附有公元,纪年以供对照。
-
皇家园囿建筑本社 编本书是“中国古建筑之美”之《皇家园囿建筑》。全书大致分论文、彩色图版、建筑词汇、年表四大部分。论文内容阐述各类建筑之产生背景、发展沿革、建筑特色,收有建筑结构图、平面图、复原图、沿革图、建筑类型比较图表等。另外还附有建筑分布图及导览地图,标注著名建筑分布地点及周边之名胜古迹及图片辅助说明;彩色图版大体按建筑分布区域或建成年代为序进行编排。收录精美彩色图片(包括论文插图)约一千七百幅。其图片均有图版说明,概要说明该建筑所在地点、建筑年代及艺术技术特色;词汇部分按笔画编列与本类建筑有关之建筑词汇,供非专业读者参阅;中国建筑大事年表,以颜色标示本册所属之大事纪要。
-
佛教建筑本社《佛教建筑:佛陀香火塔寺窟》追溯了佛教传入我国之后我国佛教建筑的发展,对于中原佛寺、佛塔、石窟艺术、藏传佛教喇嘛寺院都有详尽的展示,是一本了解我国佛教建筑全貌的不可多得的好书。“中国古建筑之美”丛书系在我社精品画册《中国古建筑大系》(10卷)的基础上重新编制而成,从文字内容到排版形式,从图片选择到附录说明,都考虑到广大建筑艺术爱好者及普通读者的阅读习惯,是一套不可多得的有关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精美普及读物。本套丛书的作者均为我国古建筑研究专家,行文简洁流畅,从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的角度梳理了我国各古建筑形制的历史和发展,图片也全部为专业建筑摄影师拍摄,有很强的艺术性。本套书曾荣获国家图书奖,并被译为多国文字出版。
-
宫殿建筑本社 编《宫殿建筑:末代皇都》回溯了皇家建筑的发展历史,并重点展示了北京故宫与沈阳故宫这两处末代皇都的皇家建筑艺术精华。宫殿建筑可追溯至夏商时期,而春秋时代的《周礼·考工记》里对于官城规划制度已有了详细的记载。中国数千年的皇帝制度也营造出辉煌而庄严的官殿建筑。现存的北京故宫、沈阳故官等巍峨富丽的建筑群,为现代人展现着昔日皇家的赫赫威仪。
-
中国古建筑之美礼制建筑本社 编受儒家文化影响,加之历代帝王的提倡,我国形成了传承久远的坛庙祭祀礼仪,奉祀的礼制建筑也应运而生。本书介绍了分布在这片古老大地上的祭坛、先贤先圣庙及家庙建筑。图版安排自天坛伊始,而终于天坛析谷坛门,以天为始,以天为终,象征中国人以天为大的思想,五岳、四海、先儒、贤哲及诸祖均含于其间,形成圜和圆融的中国坛庙祭祀体系。
-
古典建筑的柱式规划(法)佩罗 著,包志禹 译建筑理论并不是某个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简单公式,也不是一个可以包治百病的万能剂,建筑创作并不直接地依赖某位建筑理论家的任何理论界说。而况,这里所译介的理论著述,都是西方建筑发史中既有的历史文本,其中也鲜有任何直接针对我们现实创作问题的理论阐释。因此,对于这些理论经典的阅读,就如同对于哲学史、艺术史上经典著作的阅读一样,是一个历史思想的重温过程,是一个理论营养的汲取过程,也是一个在阅读中对现实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深入思考的过程。这或许就是我们的孔老夫子所说的“温故而知新”的道理所在吧。中国人习惯说的一句话是“开卷有益”。也有一说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现在的资讯发达了,人们每日面对的文本信息与电子信息,已呈爆炸的趋势。因而,阅读就要有所选择。作为一位建工作者,无论是从事建筑理论、建筑教育,或是从事建筑历史、建筑创作的人士,大约都在“建筑学”这样一个学科范畴之下,对于自己专业发展历史上的这些经典文本,在杂乱纷繁的现实生活与工作之余,挤出一点时间加以细细地研读,在阅读的愉悦中,回味一下自己走过的建筑之路,静下心来思考一些问题,无疑是大有裨益的。
-
中国建筑王璧文,毛心一 著中国建筑为东方三大系建筑中最显著之独立系统。建筑之始,初无固定形式与派别之分。《易系辞》云:“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盖取诸大壮。”盖止取其合用,以待风雨,求其坚固,故曰取诸大壮,其所谓某系某派建筑之始,皆由于当时当地人情风俗之好恶,政治经济之情况,地理气候之限制,物产材料之供给,与乎匠共技艺之巧拙,力学知识之优劣,种种复杂之影响而产生。
-
中国西部古建筑讲座张驭寰 著《中国西部古建筑讲座》以图说的形式和讲座的方式详尽讲述了中国西部古建筑的装饰、形制、构造、理念、规划、文化及其在中国历史发展长河中所具有的意义。全书按地区分为九讲,包括了城台、城池、官室、庙宇寺院、各类古塔(佛塔及文塔)、陵墓、地宫出土建筑、各时长城、会馆、祠堂、召庙、石屋、民居、府第、大宅、石窟、穹窿、穹庐式建筑等等,可谓种类齐全、内容丰富,为我国古建考察和调研、民族风格传承、传统建筑学习均积累了宝贵素材、留下了一笔不菲的文化财富。《中国西部古建筑讲座》不仅可供建筑专业人士参考使用,也适合于中国传统文化爱好者、文化人士、旅游人士阅读。
-
紫禁城建筑纹样刘秋霖 等编著《紫禁城建筑纹样》着重从这些看似简单,却又富于变化的“小处”着手,(如罩、窗、裙板、栏杆、门钹……)希望读者有机会参观故宫时,也对这些细处加以留心,这些建筑装饰特点明显,内容丰富,美观实用。相对于故宫里那些金玉、翡翠、玛瑙等贵重珠宝,这些建筑装饰无疑又是一笔伟大的财富留给我们后人。这些精美的装饰,不仅数百年来同紫禁城一样经历着风风雨雨,同时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建筑史上韵宝贵之窗。它们属于紫禁城,更属于我们富于创造、勤劳刻苦的中华民族。相对于前朝三大殿的疏朗与开阔,后宫的庭院就相对布局紧凑,注重私密性及实用性。各宫门与走廊相接,百转回肠,富于变化,起伏错落,体现了不同空间组合,建筑与人之间的紧密结合。紫禁城建筑的另一大特色,即采用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二者既对立,又相互依存。而五行学说,把万物的特质进行区分:时间、方位、音、色、气……包罗万象,变化多端。由此,无论是宫殿的建制、颜色、名称、方位上,阴阳五行学说无一不贯穿始终,它成就了紫禁城金碧辉煌的外观,同时,也蕴含着博大精深的“天人合一”的丰富内涵。在中国古建筑中,很多装饰都具有共同的特点,即构造功能(实用性)与艺术欣赏(美观性)完美相结合。紫禁城可谓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之大成,这里的一窗一檐,一砖一石,无不显现着“九五之尊”的威严,与古代吉祥图案中的经典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