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巍巍帝都萧默编著建城3000余年,建都850余年的北京,拥有全国最集中的众多古代建筑艺术精品,尤其元、明、清三朝,更代表了中国建筑三大发展阶段--萌芽与成长(先秦至汉)、成熟与高峰(唐宋)、充实与总结(明清)--最后一个阶段的最高水平。中国三大帝都唐长安、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北京就占了两座,无论城市、宫殿、坛庙、皇家园林、陵墓、寺塔或民居,还有长城,都取得了当时中国建筑的最高成就。 一个人到了一个地方,首先冲击着他的视觉的就是那儿的建筑了。要说老北京,那辉煌庄严的天安门、壮丽高贵的紫禁城、崇高肃穆的祈年殿、华丽丰美的佛香阁,还有隐藏在小胡同中静谧的四合院,延绵于群山岭际龙腾虎跃的长城,当然就都是些令人感叹的地方了。这些建筑,通过那种实体感和空间感,以其组群格局的方整严谨,建筑单体的凝重简炼,总的风格大概可以用"雍容大度"四个字来概括。它深沉而稳重,内向而不失博大,肃穆而不失宽厚,显得是那么大气。似乎通过了一种极为抽象的方式,准确地表达了这座故都深蕴的一种内在的文化精神,一种厚重而深蕴的历史感。
-
建筑史解码人杨永生、王莉慧中国建筑史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几代建筑史学人近百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中国建筑史学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学科体系,在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各个领域,如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近代建筑史、中国园林史、中国城市史和中国民居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书以简明的文字对在建筑史研究领域具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以及一批年轻有为并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专家学者的经历、已发表的主要著作、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阐述。本书选入的是以上几代在建筑史研究领域具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以及一批年轻有为并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专家学者。当然,他们只是整个建筑历史研究队伍中的一部分代表人物。中国建筑史发展到今天,离不开几代建筑史学人近百年来的不懈努力。目前,中国建筑史学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学科体系,在中国建筑史研究的各个领域,如中国古代建筑史、中国近代建筑史、中国园林史、中国城市史和中国民居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朱启钤、刘敦桢、童寯、梁思成、龙庆忠、单士元、王璞子……本书以简明的文字对这些在建筑史研究领域具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以及一批年轻有为并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专家学者的经历、已发表的主要著作、主要学术观点进行了阐述。向年轻的建筑史研究人员和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的学生以及广大读者,提供了一份概括性地介绍中国建筑史学研究者的经历及其学术成果的资料。
-
东亚建筑遗产的历史和未来东南大学建筑学院 编东亚建筑文化历史悠久、遗产丰富、体系独特。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进程,东亚建筑遗产的保护与发展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存在着新的矛盾与问题,吸引了全世界范围内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研究。随着21世纪在世界上地位的日益突出,东亚建筑文化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东亚建筑文化的研究也正日显其重要,东亚建筑文化国际会议就是由建筑的爱好者和研究者召开的会议。本书中文章是从本次会议论文集中遴选出的优秀论文,按主题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城市化进程中的建筑遗产保护、东亚建筑文化、大木体系与工艺、城市史研究、近代建筑史研究;每一部分文章均按作者姓氏拼音排序。
-
庙宇李秋香手工和手工行业也有各自的神灵。炉匠和窑匠拜太上老君,因为太上老君会用八卦炉炼丹,是炉火之神。木匠和许多手工业匠拜鲁班,鲁班就是公输般,是春秋末期鲁国的能工巧匠,《吕氏春秋·慎大览》说:“公输般,天下之巧人也。”屠夫拜张飞,因为《三国演义》里说他曾在河北省涿州卖酒屠猪。染匠拜梅葛仙翁,这两位神灵出身农家,传说中说他们是染料的发现者,也叫染布缸神。江西一带从事内河运输的拜萧公,他本来是南宋咸淳年间江西临江府人,刚正自持,死后被乡人奉为神,元代立庙塑像,明代永乐年间被封为“水府灵通广济显应英佑侯”。浙江省兰江上游的船工拜周尚公。周尚公是个孝子,急急搭船去探望患病的母亲,中途被告知母亲故去,乃站立船头,“出圣”而死,感动了船工,被尊为神,永享香火。四川省的船工则拜“镇江王爷”。梨园和娼妓也都有行业神,梨园拜“老郎神”,就是唐玄宗,他精通音律,曾在宫中梨园里亲自调教过戏班子。演戏的艺人需要有一副好嗓子,所以还祭祀亮嗓之神清音童子。娼妓神之一竟是春秋初期的大政治家管仲,只因为《国策·东周策》里记载他在齐桓公宫中所办的“市”里可能有官妓;之二更奇怪,叫“五大仙”,是刺猬、乌龟、黄鼠狼、老鼠和蛇,说它们都有灵性,至于是什么样的灵性,则讳莫如深了。
-
中国建筑图学文化源流刘克明《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中国建筑图学文化源流》的选题所涉范围是比较全面的,从中国古代建筑思想、理论,建筑制度、建筑文化观、建筑艺术、建筑形制、中西建筑文化交融等各个层面来阐释中国建筑文化的特征,是一套全面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大型学术丛书。这在国内还属首次,必将促进我国建筑研究学术水平的提高,并对完善全社会的建筑意识产生积极作用,发挥广泛深远的社会效益。在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的研究中,还要进一步重视对传统建筑技术和建造过程的整体研究,鼓励用新的方法,新的视点来重新诠释古代传统建筑文化,所以文库要不断地充实。中国建筑需要建构适应时代新发展的“传承一转换一创新”机制。建筑是大地的印记,优秀的建筑师的创作一定有广阔的天地。《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中国建筑图学文化源流》的出版,就像茫茫大海与天相接处出现的一片建筑文化的船帆,正向我们驶来,愈来愈近,愈来愈清晰。
-
缘与源林从华本书上篇讲述了闽台社会历史与文化传承,包括福建闽越文化、台湾移民文化、闽台海洋文化;中篇讲述了闽台传统建筑与历史渊源,包括闽台传统建筑概述、闽台传统建筑类型比较、闽台传统建筑工匠技术;下篇讲述了闽台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包括闽台传统建筑保护与利用等内容。
-
建筑史贾珺《建筑史》原名《建筑史论文集》,是中国国内第一部专门发表建筑史研究论文的学术丛书,由清华大学创办于1964年,本书为第22辑。.本辑共收入论文20篇及书序2篇,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建筑、文献研究、古典园林与风景区、工程技术、城市研究、乡土建筑、文物古迹保护以及建筑史学史研究等领域。建筑史学家陈明达先生对《营造法式》的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其遗作曾经多次在《建筑史论文集》上发表,本辑继续刊载其生前所作关于《营造法式》的研究札记;曹汛先生的《李光庭〈造室十事〉》一文介绍了一部富有价值的清代文献中关于古代建筑施工的内容;周维权先生的论文系统论述了名山风景区的发展历程、文化内涵以及建筑特色;王贵祥先生的论文对唐代著名的明堂建筑的原状作了富有新意的复原研究;《唐长安城里坊之“50步”初探》、《明代京杭大运河沿线的转运仓与运河城市》等论文从不同角度对古代城市研究提出了新的见解;本辑论文中对于初祖庵大殿、闽南传统居住屋顶做法的探析体现了对不同时期古代建筑技术的关注;关于故宫寿康宫、泰山建筑群、蔚县城堡村落群的文章均结合具体的建筑实例作出相应的个案研究;《古迹保护新趋势——结合都市发展的历史环境保育》一文对文化古迹保护的基本观念、相关经验以及与都市发展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此外,本辑还有论文分别对古代建筑美学、中国古代建筑史编纂的过程、现代建筑杂志研究的方法论以及近代城市长春的发展历史分期进行了研究。..本书反映了近年来关于建筑史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一部具有学术代表性的重要文献,对于建筑历史的进一步研究、文化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等工作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同时对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人员吸取历史经验、从事设计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本书既可作为建筑历史专业工作者的研究资料和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的历史理论教材,又可作为读者了解建筑演化与城市变迁的实用指南。
-
亚当之家(美)约瑟夫·里克沃特《亚当之家》(On Adam’s House in Paradise)是当代著名的建筑历史学家、评论家约瑟夫·里克沃特(Joseph Rykwert)的建筑理论名著。该书追溯历史上对于亚当之家即最初景象的种种探索,从柯布西耶(Corbusier)和卢斯(Loos)开始,沿着拉斯金(Ruskin)、森佩尔(Semper)、洛吉耶(Laugier)、洛多利(Lodoli),卢梭(Rousseau)、佩罗(Perrault)、钱伯斯(Chambers)、帕拉第奥(Palladio)和哥特式逆流而上,直到维特鲁威,并回溯到更加久远的希腊学派,以及希伯来人的礼仪、古代埃及和日本。作者在书中对建筑学进行了梳理,它着眼于精神深处,是一份建筑意义的心理分析。书中有着广阔的背景、深邃的知识、清晰的逻辑、新颖的见解……此书已经再版多次,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并被许多国家列为建筑学课程的教材。
-
近代哲匠录赖德霖 主编,王浩娱,袁雪平,可春娟 编主要内容本名录是一部有关中国近代建筑师生平及事务所概况的工具书,编者经十余年不懈努力,并在国内外众多图书馆、档案馆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完成,汇集有大量珍贵的第一手文字及图片资料,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并填补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相关领域的空白。系迄今最具权威性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著作。本名录收录了250位中国近代建筑师和11所建筑事务所,并辅以建筑师和事务所的经历或简史,及其相关资料和作品,比较完整地介绍了中国近代建筑师和建筑事务所的情况,展示了中国近代建筑事业的发展情况和成就。本名录可作为中国近现代建筑史研究的工具书,同时可供其他历史学者、建筑界专业人士和对中国近现代建筑感兴趣的读者参考阅读。
-
回眸黄浦江畔建筑薛顺生 编著国外的著名城市,往往都有一条著名的河流贯穿城市,如巴黎的塞纳河、伦敦的泰晤士河、蒙特利尔的劳伦斯河……这些河流养育了城市,养育了人民,成为这些城市的母亲河,为城市增添了无限风光。上海人可以自豪地讲,我们有两条母亲河:一条是黄浦江,另一条是苏州河,她们分别贯穿城市的东西和南北。我们不从城市景观角度或者是发展经济,开发房产的角度看,这两条河流(特别是黄浦江)都为上海城市提供了有开发价值的水岸风景线。黄浦江是横贯上海的主要河流,古名“东江”,由余塘、圆泄注、泖港三支流合成。公元3世纪以前,黄浦江江流颇短,向南流入杭州湾,后几经改道,折向东北,至15世纪才形成现今的黄浦江。它全长113.5公里,河道平衡宽度为250米,自闵行以下,河宽达1000米,水深6-9米,属潮汛河,日有两次涨潮和落潮,水流终年水冰,流向平稳,万吨轮可候潮进出,是上海港的重要港域,著名的国际商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