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下水道[英]斯蒂芬·哈利迪 著文明的城市地下,暗流涌动——下水道,滋生细菌,也孕育文明。我们生产的每一滴废水,最终都汇入这座地下城市。这里藏污纳垢、臭气弥漫。又是在同一座地下城市里,废水经过收集、输送、净化,最后以“人畜无害”的方式回归自然。下水道是城市的静脉,有时因疾风骤雨而外溢,有时因污物沉积而堵塞,考验着考验着市民的觉悟、工程师的智慧、管理者的胆识。下水道是人类文明的显微镜,从5000多年前巴比伦简单的深坑式厕所,到现代便捷卫生的抽水马桶;从古罗马的马克西姆下水道,到巴黎、伦敦、纽约、东京等巨型城市庞大的地下管网系统;从中世纪夜间出没的掏粪工,到21世纪大型高效的污水处理厂——作为不断进化的超级工程,下水道的发展几乎与人类文明进程同步。下水道也是一座城市的显微镜,见证了一个个历史事件、一次次技术革新、一段段城市秘闻。从雨果笔下暗无天日的贫民窟,到黑色电影中的罪恶天堂,经年累月的沉淀让下水道发酵出不可忽视的文化意涵,吸引着我们低头探索。本书结合400多幅与下水道有关的图像资料,囊括罕见的历史照片、精彩的绘画,以及各大博物馆珍藏的施工图纸、手绘地图等珍贵档案等,以高密度的视觉材料,呈现6000年来人类从污秽走向文明的曲折故事。在叹服工程师的天才智慧之余,亦能感受到地下建筑扑面而来结构之美。
-
阅读上海医院建筑乔争月本书顺着时间脉络,讲述从 1844 年到 1949 年,30 个幸存至今的上海医学历史建筑的故事,从西人创办的教会医院和民营医院,到中国人创办的公立医院、私立医院、市立综合性 医院和专科医院,最后介绍用于医院功能的历史建筑住宅和医学会、医学研究机构建筑。上海医院建筑映 射了近代建筑师的“匠心”,又 蕴藏着近代医者和医学事业支持者的“仁心”。“匠心”与“仁心” 交相辉映,是上海医院建筑最独特最大的魅力。30个真实生动的医院建筑历史故事,100多张医院建筑美图、珍贵历史照片中英文双语 珍贵历史记录
-
美国外来建筑传尹春生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美国人来自世界各地,各个民族、种族,各个文明圈。他们在新大陆建国时间虽短,但他们的文明史可以说与世界文明史完美衔接。美国的开国先贤们带着高度成熟的思想,秉承希腊民主和罗马共和理想,有意识地去创建他们愿景中的“山巅之城”。美国人善于学习,善于借鉴,崇尚实用,也有怀旧情怀。他们从故国故乡来到陌生的新大陆,便如饥似渴地追忆自己家园那种能用无声语言表现民族文化的传统建筑,因而世界各地、各民族建筑风格都对美国建筑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和渗透,构成了美国“外来建筑”的别样风情。本书从美国外来建筑构件、外来建筑物、外来建筑模仿物、外来建筑特色城镇以及城市等多个侧面,呈现了美国建筑文化千姿百态、异彩纷呈的异域和外来特点。
-
中国工业遗产史录 江西卷段亚鹏 贺海芳 等编著本专著回顾江西工业建设的历史,发现里程碑式的工业企业,认定工业遗产的价值,汇集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典型案例。内容包括历史沿革、价值评价、遗产认定、资源调查、规划设计、保护再利用案例,以及操作运营模式等研究成果。所属丛书选取工业建设基础好,工业遗存多,工业遗产调查研究和保护利用工作成果突出的省份和城市,涵盖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工业建设的重点省份和城市,涉及各个产业门类。系统展现全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领域的探索和经验,可为今后全国范围展开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提供全面借鉴。
-
中国建筑常识梁思成,林徽因 著《中国建筑常识》讲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基本特征和发展演变,展现了斗栱、梁柱、屋顶、栏杆等部分的精巧结构,还有梁思成与林徽因对各地古建筑的考察分析,并搭配了大量建筑结构示意图和著名古建筑的图片,让读者能够清晰直观地了解中国古建筑知识,欣赏古建筑的美。
-
日本国家公园巡礼国家公园研究会自然公园财团 编 张玉钧 段克勤 刘笑非 陈咏梅 译本书的作者构成大多是日本国家公园研究会的成员,他们具备丰富的国家公园管理经验。本书内容基本取材于由他们执笔发表在《国家公园》杂志上的23篇文章,同时也收录了这些管理者的座谈会和采访素材。这些工作历时三年。应该说本书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本书记载了北起大雪山南至西表等国家公园的实践案例,也涉及了围绕国家公园的相关主题研究,如岛屿与国家公园、人口减少与国家公园等主题。 本书稿介绍了日本国家公园发展历程(1931年出台<国家公园法>~至今),其经验对我国的国家公园建设很有参考价值。
-
上海·街头张建麟、上海市黄浦区档案局(馆)城市的街头是最动人、最日常的空间节点,街头景观是一座城市重要的识别性之一,反映了特定地域的地方性、时代性,是观察城市日常生活空间重要的微观视角。日常的街头也有大量的社会活动展开,包括很多商业活动及店面。某种程度上,街头就是一种微型社区,具有丰富的多样性,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反映。作为日常生活重要的空间片段,街头景观构成了重要的城市记忆,无论对离开还是继续生活在上海的上海人来说,都是关于这座故乡城市的乡愁。随着城市的急速发展和变化,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开始怀念过去曾经生活的街道、弄堂。《上海•街头》精选作者多年来记录上海街头景观的作品,涵盖上海中心城区的主要区域黄浦、静安、徐汇、长宁、普陀、虹口、杨浦等,提供了一个观察上海城市日常空间变化的独特视角,呈现一个个动人的微观切片。《上海·街头》精选近150幅精彩画作(并附地块图),覆盖中心城区主要区域,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并以手绘地图标示其位置。其中很大一部分街头空间已在近年来的城市更新中消失。简洁的文字介绍其历史背景及设计特色。
-
在地·传承严龙华本书以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为主题,再塑当代地方文化景观个性为目标,探讨建筑学五年级实务实践与毕业设计一体化的教学模式:1.书中呈现了教学实践各个环节的丰富成果,多地域的建筑类型测绘与修缮设计图,将为读者认知福建地域传统建筑提供翔实的专业语言;2.结合具体项目的再生设计成果,以建成后的实景照片将各具鲜明地方文化景观特色的场所予以可读性表达;3.通过城市设计的课题,探讨了不同存续状况的历史地段保护与再生策略,形成了可值借鉴的再生设计方法;4.毕业设计更加多样的呈现了根源于历史,又表达当代人面向未来的创新导向。
-
见证规划成长荣?h芳 等本书的缘起是纪念北京建筑大学城乡规划专业办学20周年,图书采取青年学子访谈的形式,学生通过与受访者的交流全面了解学校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与进步,并记录下学校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的点点滴滴。 笔者组织32名同学分4组进行访谈活动。学生包括来自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30名城乡规划规划专业硕士研究生以及2名博士研究生。老师组织同学们通过模拟、互问等多种形式、反复推敲并最终拟定了采访提纲;笔者综合考虑学校城乡规划专业从成立到专业建设与发展过程亲历者,以及在校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学工作相关的其他专业教师等因素拟定被采访教师名单,并找到历届毕业校友代表列为被采访者名单,如此让学生们了解我校城乡规划专业的过去、现在及未来。采访名单中具体包括:退休教师、在校教师、相关专业教师、校外导师;以及历届本科、硕士研究生校友,校内同学。
-
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政策管理研究厉兴,施尚华,沈杰,徐松,宗月江 等编中国传统村落是中华农耕文明和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心灵的根和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政策管理研究》介绍了传统村落的由来及其保护价值,通过对国内外传统村落保护模式和保护路径的探讨,提出传统村落保护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立法的一些初步构想。《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政策管理研究》以浙江传统村落保护政策管理体系为案例,通过浙江金华、台州等地的立法实践,从管理体系和技术体系两个维度给出了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政策管理体系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