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建筑遗产保护技术淳庆本书介绍了我国主要类型建筑遗产的科学保护技术,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系统阐述了建筑遗产科学保护的规范流程。全书内容包括以下八个章节:(1)绪论;(2)建筑遗产的检测评估技术及案例;(3)木结构建筑遗产的科学保护技术及案例;(4)砌体结构建筑遗产的科学保护技术及案例;(5)混凝土结构建筑遗产的科学保护技术及案例;(6)地下砖构建筑遗产的科学保护技术及案例;(7)土遗址的科学保护技术及案例;(8)砖石古塔的科学保护技术及案例;(9)砖石古桥的科学保护技术及案例;(10)建筑遗产的平移技术、托换技术及案例。本书探索了一系列的建筑遗产保护方法和技术,相较于以往,这些方法和技术避免了过多的理论内容和繁琐过程,容易为科研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所接受,本书旨在通过理论与工程实践结合的方法,介绍建筑遗产保护的理论知识与工程技术,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和培养,将进一步推动建筑遗产的保护决策更加科学化、实用化、简单化,提高建筑遗产的科学保护水平。本书可为从事建筑遗产保护方向的教学、科研、设计和施工等方面的技术人员提供参考。
-
明代官式建筑大木作郭华瑜本书作者在考察、测绘了大量明代官式建筑遗构的基础上,通过对原始资料与数据的分析及其与宋、元、清各代官式建筑做法的比较,对明代大木构架的构成及各部分的具体做法与演变进行了详细分析与总结。本书以构筑方式为研究主体,配以大量图片作为参照,增加了大量精细测绘图及实例,并补充名词解释及细节内文,例如对柱子和铺作层的连接以及一些梁桁的连接做法进行补图深化,并调整了图书版式,更方便读者阅读。本书适宜建筑学专业师生、考古文物工作者、文物建筑保护与修建工作者参考。
-
中韩商业街区建筑色彩分析研究陈璐著本书共分为7个章节,其中第1章为绪论部分,提出本书的研究背景与目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等。第2章厘清目前商业街区建筑色彩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发展趋势。第3章对代表性商业街区建筑色彩现状进行调研得出相关数据。第4章对中韩两国商业街区建筑色差进行分析。第5章为中韩商业街区建筑色彩效果评价。第6章提出适合中韩两国商业街区的配色原则与配色方案。第7章对本书进行归纳总结,探讨下一阶段研究发展方向与研究目标。本书适合具有建筑设计和中西方建筑理论知识,从事建筑设计、城市规划方向及对相关领域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之用,也可供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方面的研究人员阅读。
-
见微知著 上海风貌保护区非保护类里弄街坊的活化更新与评价代阳本书针对当下迫切的城市更新需求,以上海风貌保护区非保护类里弄街坊活化更新设计实践为切入点,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从认知传承、系统构成、评价体系和更新路径四个方面对老城区更新的文化传承路径、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总结,阐释了上海里弄街坊活化更新设计中的人文传承路径和多元化设计方法。见微知著,为当前的老城区非保护类里弄街坊的改造与保护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和方法。本书适合广大的建筑更新设计及城市规划人员,对相关专业高校师生来说也有很好的借鉴参考价值。
-
新闽派建筑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和福建省勘察设计协会共同启动的《新闽派建筑》出版计划,精准把握了系统总结传统建筑的精髓,积极传承传统建筑文化,拓展地域建筑创作新表达,繁荣新时代地域建筑创作。据此,本书内容由三个部分构成 :部分为传统建筑地域特色解读篇。按照闽南、莆仙、闽东,闽北、闽中、客家六个分区,进行福建传统建筑的空间系列解析,分析、总结了福建传统建筑不同地域的特色与风格。第二部分为创作解析篇。按照自然气候、地域文化、形式特征、空间形态、材料表达、城市住宅、乡村建设七个部分,系统总结新闽派建筑传承创作的基本手法,力求把共性的、取得共识的、经过时间检验的传承成果加以总结,以求引导更为深层的传承实践。第三部分为建筑案例篇。按照时间顺序系统整理了改革开放以来,新闽派建筑创作中的优秀案例,进一步展示新闽派建筑创作成果,促进现代建筑创作理论的深化和传播。
-
2021中国建筑教育 建筑设计与理论·体系与方法中国建筑出版传媒有限公司(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全国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中国建筑学会 组织编写暂缺简介...
-
黄姚古镇赵林 著, 董立东 绘黄姚,位于广西贺州市昭平县东北部,是一座独具魅力但魅力又被大大低估了的古镇。书中以黄姚当地的古建筑珍品——宝珠观戏台的来历、营造特点、匾额题字的深意入题,引出黄姚古镇的“前世今生”:从“黄姚”之名由何而来,历史上的功用、地位和曾经的繁华,讲到当地移民的来历,街巷、民居的布局如何构成森严的防御系统,再到细数黄姚民居建筑的形制以及桥梁、水井、风物特产,乃至民俗风情、山水格局、信仰崇拜,进一步延伸至黄姚的文教传统,抗战时接纳一批文化名人的往事,后从地理、历史角度讲解黄姚古镇形成与存留的原因,分析其发展的利与弊,展望黄姚更明媚的未来。书中对历史文化、建筑形制、风俗民情、山水格局等细节的挖掘、梳理和复刻,既有建筑师的冷静观望和临摹,又有文学作者的浪漫想象和描绘。作者找到了文字和建筑之间相通的“序列感、节奏感和趣味性”,行文风格简洁、紧凑,别具一格;手绘图画看似随意,实则浪漫,展现了黄姚的如诗如梦和时光凝固之美。读完此书,相信读者会产生亲近黄姚、了解黄姚的强烈愿望。
-
古建筑木构件FRP板隐蔽式修复加固技术朱兆阳,戴俭,张涛,钱威中国古建筑大木构件修缮加固的特殊之处在于,不仅要使其延年益寿,还要**程度保护其价值。在文物保护从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的背景下,本书从古建筑保护工程的实际需求出发,针对北京古建筑大木构件,以无损、微创检测获取材性、力学及残损信息,准确评价古建筑木结构安全性为前置条件,以最小干预原则为指导,通过相关试验及理论研究,系统阐述了FRP板隐蔽式修缮加固的方法。此方法兼具不落架(采用原位加固)和隐蔽式、预防性、**程度保护大木构件本体价值,以及微创式、定量加固、操作简便、速度快、综合成本低等优势。本书成果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研究的空白,其理论有极高的实践应用价值。
-
历史建筑保护技术杨燕、李斌、罗蓓 等 编著本书通过对木、砖、石以及土结构建筑(包括壁画)等的常见损坏类型及保护技术的系统介绍,旨在为不同类型古建筑常见损坏类型的科学识别以及对应保护技术的科学抉择提供理论指导,为后续“历史建筑修缮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理论基础。全书兼具理论性、资料性、指导性和实践性。本书可作为历史建筑保护工程专业的教材使用,亦可供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从事历史建筑保护的科技工作者、研究生参考。
-
跟随梁思成访古寻迹(美)张克群 编著中国古建筑在世界上是一个独一无二的独立系统,渊源深远,历代继承,无论整体还是局部,都凝聚着建造者的智慧和巧夺天工的技艺。本书以梁思成、林徽因及中国营造学社的同仁们,对中国古建筑考察、测绘、研究并撰写《中国建筑史》的经历为主线,介绍了他们在那个艰难岁月执着勘测的种种古建筑,带领读者跟随他们的脚步访古寻迹,了解中国古建筑之美,体会他们的家国理想、人文情怀与工匠精神以及他们为中国古建筑保护与研究所做的巨大贡献。本书图文并茂、文字平实易读,是一本适合大众阅读的优秀建筑文化读物。本书作者1961年考入清华大学建筑系,师从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梁思成,从建筑设计岗位退休后,花费多年时间,查阅资料、实地探访古建筑,热衷以轻松、幽默的文字普及传统文化与建筑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