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大唐西域记珍本汇刊毛丽娅,高志刚《大唐西域记珍本汇刊》首次将国内外三十余种汉籍钞刻本《大唐西域记》汇编在一起。附录分为两个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考证《大唐西域记》及其作者相关文献,以及历代僧俗出使西域游记、行程记等。《大唐西域记珍本汇刊》分为三辑,共三十册,收录文献一百余种。《大唐西域记珍本汇刊》将国内外《大唐西域记》各种版本分别系于中国、朝鲜和日本之下,然后再按照版本钞刻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附录部分相关资料,也基本按照作者时代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对于附录中所收录文献出现的多种版本,我们在资料搜集和编纂时,尽量选择时代较早或稀见的版本。对于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我们又按照版本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大唐西域记珍本汇刊》收录文献数量众多,为方便读者检索,《汇刊》总目和分册目录以及各文献题封皆详细注明其书名、时代、作者和版本信息,对于僧人姓名,如“玄奘”“辩机”“法显”“慧超”等前面都统一不添加“释”“僧”等字。《大唐西域记珍本汇刊》以影印形式出版,我们在排版制作过程中尽可能地保存古籍原貌。其中附录部分相关地理考证文献,我们只保留了其中与西域有关的部分。对于文献原稿残阙之处,以“下有阙页”或“下有阙卷”等字样标注。对于收录的经折装古籍,尽力保留经折装原貌。《大唐西域记珍本汇刊》仅收录国内外所藏汉文本,藏文以及英文、法文、德文、日文、印地语等其他文字译本则不在本次收录范围之内。另外,还有少部分汉文本《大唐西域记》因一时无法获得,如明万历昊氏西爽堂刻《大唐西域记》本等,我们将在今后进一步搜集过程中以《大西域记珍本汇刊续编》之名加以整理出版。
-
大唐西域记珍本汇刊毛丽娅,高志刚《大唐西域记珍本汇刊》首次将国内外三十余种汉籍钞刻本《大唐西域记》汇编在一起。附录分为两个部分,主要包括研究、考证《大唐西域记》及其作者相关文献,以及历代僧俗出使西域游记、行程记等。《大唐西域记珍本汇刊》分为三辑,共三十册,收录文献一百余种。《大唐西域记珍本汇刊》将国内外《大唐西域记》各种版本分别系于中国、朝鲜和日本之下,然后再按照版本钞刻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附录部分相关资料,也基本按照作者时代先后顺序加以排列。对于附录中所收录文献出现的多种版本,我们在资料搜集和编纂时,尽量选择时代较早或稀见的版本。对于同一种书的不同版本,我们又按照版本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大唐西域记珍本汇刊》收录文献数量众多,为方便读者检索,《汇刊》总目和分册目录以及各文献题封皆详细注明其书名、时代、作者和版本信息,对于僧人姓名,如“玄奘”“辩机”“法显”“慧超”等前面都统一不添加“释”“僧”等字。《大唐西域记珍本汇刊》以影印形式出版,我们在排版制作过程中尽可能地保存古籍原貌。其中附录部分相关地理考证文献,我们只保留了其中与西域有关的部分。对于文献原稿残阙之处,以“下有阙页”或“下有阙卷”等字样标注。对于收录的经折装古籍,尽力保留经折装原貌。《大唐西域记珍本汇刊》仅收录国内外所藏汉文本,藏文以及英文、法文、德文、日文、印地语等其他文字译本则不在本次收录范围之内。另外,还有少部分汉文本《大唐西域记》因一时无法获得,如明万历昊氏西爽堂刻《大唐西域记》本等,我们将在今后进一步搜集过程中以《大西域记珍本汇刊续编》之名加以整理出版。
-
和刻《史记》文献汇编 第一辑天津人民出版社 编中國古代漢文典籍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牢固基礎。《史記》作爲中國紀傳體史學、傳記文學的奠基之作,是日本研習中國歷史最重要的漢籍之一,對日本的政治、教育、史學、文學等領域都產生了重大影響,不同版本的和刻《史記》折射出不同時期日本漢學教育的特點。 《和刻文獻彙編》是對日本現存《史記》珍稀文獻的系統整理、彙編、影印,同時撰寫影印說明和版本述要。《和刻文獻彙編(第一輯)》包括兩套和刻《史記》文獻:日本慶長古活字本《史記》和日本明治十五年鳳文館刊《增補評點史記評林》。《和刻文獻彙編》不但具有珍貴的版本價值,而且其中有大量日本學者的批注,這些批注內容豐富,是歷代日本學者研習《史記》成果的積累。本書針對高清古籍圖片進行四色印刷,以“化身千百、傳本揚學”爲宗旨,真實再現古籍的現存狀態,替代古籍原本面向讀者,間接保護了古籍。古籍的紙張泛黃、墨色變淺不勻、書葉出現污漬,甚至破損,這些都爲鑒别古書、從事古籍保護研究工作提供著珍貴史料。◎日本慶長古活字本《史記》 (漢)司馬遷 撰 (宋)裴駰 集解 (唐)司馬貞 索隱 (唐)張守節 正義 《史記》傳入日本的年代可以確定在奈良朝以前。當時印刷術在日本已經出現,但尚未普及,僅供特權階層和僧侣印刷佛典、儒書時使用,所以從奈良時代到江户時代,《史記》在日本均以鈔本的形式流傳,一直爲日本學者所重視。十六世紀末,豐臣秀吉發動文禄、慶長之役將朝鮮所製銅活字及活字印刷術帶回日本。日本人模仿朝鮮的銅活字,製造出漢字和假名的木活字。日本文禄至慶安年間,以這種木活字技術印刷的書籍,統稱爲“古活字本”。 日本所藏的《史記》版本中,不乏善本、孤本,如杏雨書屋藏南宋朱中奉本、黄善夫本和元彭寅翁本等。《史記書録》中所列的六十四種《史記》版本,日本收藏有五十六種。 慶長古活字本《史記》是日本最早的活字本《史記》,經過了當時日本學者的精心校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日本所藏《史記》鈔本的面貌。本次影印選擇的是内閣文庫所藏林羅山舊藏本,此本在慶長古活字本《史記》中印行時間較早,錯誤較少,可以爲《史記》及三家注的校勘提供參考。◎日本明治十五年鳳文館刊《史記評林》 (明)凌稚隆 輯校 (明)李光缙 增補[日]石川鴻齋 輯校 《史記評林》在《史記》正文相關句下鈔録《史記》三家注,將各家評語及凌稚隆的考證載於眉端,並標識句讀,每句每段文法大義旁注於側,後李光縉又進行增補。和刻《史記評林》在此基礎上,將全書正文及注文加上訓點,使讀者更容易理解文意。 雖然日本在明治維新之後,對於外來文化的吸收以歐美的先進技術爲主,但對《史記》的研究和學習却從未間斷。這一現象的根源,在於日本在明治時代希望用儒教來證明和鞏固天皇政權的合法性,加强教育中忠君愛國方面的内容。於是,不僅日本朝廷講筵遵循古例用《史記》作爲講義,大學、中學課本也收入《史記》選篇。 德川時代日本翻刻的《史記評林》僅有八尾版五種、紅屋版兩種,然而自明治二年(一八六九)至明治十八年(一八八五)短短十餘年内,就有七種新版《史記評林》問世。這不僅反映了日本對於《史記》的重視,也反映了《史記評林》在日本學界的深遠影響。鳳文館刊《增補評點史記評林》不僅經過重新校勘,而且在李光縉增補的基础上又增入歸有光、方苞二人的評點,在日本學界中頗受重視。昭和初年日本《史記》研究大家均看重鳳文館刊《增補評點史記評林》,池田四郎次郎《校注史記讀本》、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均以此爲底本,可見鳳文館刊《增補評點史記評林》在日本學界中的地位。
-
山海经张明林《山海经》是一部记载中国古代神话、地理、植物、动物、矿物、物产、巫术、宗教、医药、民俗、民族的著作,反映的文化现象地负海涵、包罗万汇。除了保存着丰富的神话资料之外,还涉及到多种学术领域,例如:哲学、美学、宗教、历史、地理、人类学...等等,可谓汪洋宏肆,有如海日。在古代文化、科技和交通不发达的情况下,《山海经》 是中国记载神话*多的一部奇书,也是一部地理知识方面的百科全书。
-
上古的传奇流炀 著新学期开始了,丰原小学的各个社团开始了火热的招新活动。热爱动漫的杜明飞兴冲冲地准备加入动漫社,却阴差阳错地成了国学社的一员。原本对国学毫无兴趣的杜明飞通过学经典、看画展、讲故事、排话剧、寻找神话发源地等活动,渐渐体会到了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也对国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汾西师家沟古建筑群修缮工程报告王春波,汾西县文化和旅游局,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 编汾西师家沟古建筑群修缮工程报告《汾西师家沟古建筑群修缮工程报告》是关于汾西县师家沟古建筑群保护工程的报告。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汾西县师家沟古建筑群修复内容。图版,包括各修复点修复前、修复中、修复后等照片以及汾西县师家沟古建筑群单体建筑细节照片,本部分是书稿的主体内容,也是精华的部分,通过对重点建筑细部的放大,使读者对师家沟建筑形制、结构与建造技术研究等有了直观的了解。
-
独喜·建筑 椿曦浙江摄影出版社 编中国建筑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不同民族由于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文化艺术传统的差异,使得建筑风格迥异。这些建筑工程设计上充满了中国质素,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体现,也是艺术的大宗遗产,是中国智慧及中国审美的表现载体。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的成立,是中国人利用现代学术方法研究建筑史的起点,它为古代建筑的实例调查与典籍发掘做了大量基础性的梳理、研究与探索工作。本选题设计元素均来自营造学社成员手稿,旨在用年轻化的艺术语言去诠释中华古老建筑文明赋予现代的美感,在文化自信与社会变迁的驱动力下,展现中国文化、中国情怀、中国制造。本选题名为椿曦,“椿”,木名,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常用材料之一。
-
中外建筑史吕道远,邱萌,肖添艺 编《中外建筑史/艺术设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共十五章,包括中国建筑史和外国建筑史两部分内容。书中以简洁的文字和丰富的图片,将中外建筑的发展历史进行论述,并重点介绍了每个时期具代表性的建筑大师和建筑实例。《中外建筑史/艺术设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内容丰富、条理清晰,理论联系实际,可以让读者从宏观的角度把握中外建筑发展的脉络和风格特征。《中外建筑史/艺术设计类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系列教材》可以作为艺术设计类和建筑类等相关专业的必修或选修课程教材,也可作为广大建筑爱好者的参考书。
-
独喜·建筑 檩风浙江摄影出版社 编中国建筑历史悠长,散布区域辽阔,不同民族由于宗教信仰、地理环境、文化艺术传统的差异,使得建筑风格迥异。这些建筑工程设计上充满了中国质素,不仅是中华文化的体现,也是艺术的大宗遗产,是中国智慧及中国审美的表现载体。1929年中国营造学社的成立,是中国人利用现代学术方法研究建筑史的起点,它为古代建筑的实例调查与典籍发掘做了大量基础性的梳理、研究与探索工作。本选题设计元素均来自营造学社成员手稿,旨在用年轻化的艺术语言去诠释中华古老建筑文明赋予现代的美感,在文化自信与社会变迁的驱动力下,展现中国文化、中国情怀、中国制造。本选题名为檩风,“檩”是架在屋架或山墙上用来支持椽子或屋面板的长条形构件。
-
徽村意象胡文娜,史英静 著本书主要通过选取徽州传统村落:唐模村、龙川村、万涧村、历溪村、瞻淇村、石潭村、尚村、石家村、石门村、卖花渔村、万安古镇等,用以点带面的、述今追古、知识与故事相结合等方式,讲述了徽州传统村落及传统村落所蕴藏着的山水地理、历史文化、传统建筑、民俗非遗、物产生活、美食美景等重要价值。同时,将国家及安徽省为保护、发展、传承徽州传统村落所进行的工作及成效穿插其中,表达传统村落的现实意义和复兴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