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整体思维下建筑遗产利用研究徐进亮 著本书基于整体性思维方式,力求建立一套建筑遗产合理利用体系。通过综合分析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溯源和相互关系,提出利用涉及的各项工作环节以及相互的关联性。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案例, 首先是分析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的关系,提出合理利用的工作体系、各个工作环节的相互关联性。其次是分别对于价值体系、评估体系、产权机制、经济测算以及管理机制等具体工作环节内容进行阐述分析;第三是重点研究专业的建筑遗产利用模式,包括展示性利用与功能性利用,分析如何充分发挥建筑遗产的价值、资源配置、效益和使用效率,并通过实践案例分析,说明其可行性及科学合理性。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与实用性。
-
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的传承与再造研究王爱风,李伟巍 著《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的传承与再造研究/城市与建筑学术文库》属于传统乡村聚落空间方面的著作,对传统聚落的存续与发展进行了探讨与研究,介绍了传统聚落空间的内涵、形态及价值,分析了传统乡村聚落发展的影响因素,阐述了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的类型、构成、演化及组织方式,提出了传统乡村聚落发展及其空间结构的优化策略与实践经验,呼吁社会对传统乡村聚落的关注及思考,号召民众对传统乡村聚落进行保护和更新,从物质和精神层面论述乡村聚落空间保护的意义与价值,及传承与保护的必要性。《传统乡村聚落空间的传承与再造研究/城市与建筑学术文库》对从事乡村振兴的建筑师、参与乡村建设的民众及政府决策者,具有良好的参考意义。
-
山西传统民居营造技艺薛林平 等 著《山西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基于对山西传统民居的全面调研,范围覆盖晋北、晋东、晋西、晋中、晋东南和晋南六个亚区域,内容包括对工匠进行访谈和实地考察研究成果等,每个章节均以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工匠口述来分节,较为全面地展示了山西传统村落民居营造技艺,可供传统民居研究者学习参考。《山西传统民居营造技艺》是对山西传统民居营造的客观和全面记录,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
-
海上旧闻录李建华 著本书以消失或行将消失的清末、民国时期建造之影剧院为线索,图说老上海影剧院前世今生,并辅以文字简述。追寻上海城市变迁轨迹,追忆并记录近百年来与这座城市息息相关却被淡忘的人文故事。本书分“影院话旧”、“行号旧档”、“马路小考”、“弄堂忆往”和“逝鸿片羽”五大栏目,图文并茂,勾画老上海记忆长卷。
-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文丛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 著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位于永定门大街西侧的先农坛内,1988年在文博界专家的积极呼吁和鼎力相助下成立博物馆,1991年9月25日正式对外开放,隶属于北京市文物局。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是我国座以收藏、研究和展示反映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建筑艺术、建筑技术的专题性博物馆。本书是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论文集,由该馆组织相关专家和该关人员撰写而成,内容分为坛庙文化研究、历史与文化遗产研究、古建与文物研究、博物馆学研究等四个部分,共收录28篇主题学术文章,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
-
惠安县建筑志惠安县建筑业协会 著暂缺简介...
-
上海老洋房丛录乔泽轩,乔士敏 著通过对于各个区的老洋房的介绍以及相关的住居者的采访以及历史资料的编辑和撰写,来呈现海派文化中独特的洋房文化,并且配以摄影图片和相关的细节的说明,来呈现一个别样的、不一般的上海情节与海派文化。洋房文化作为海派文化的一个代表,历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洋房的建筑,洋房里的人,以及洋房对于城市的意义,在逐渐被混凝土包围的都市中,仍然显得熠熠生辉。 撰写这本书,能够让人们从中看到一些历史依稀的影子,让大家再次感受到曾经的辉煌以及建筑装饰本身和人文历史相结合,所赋予建筑不同的色彩。
-
建筑史贾珺 著《建筑史》原名《建筑史论文集》,是中国国内第一部专门发表建筑史研究论文的学术丛书,由清华大学创办于1964年,本书为第45辑。本辑共收入论文16篇,内容涉及中国古代建筑营造技术、中国城市史、古典园林、乡土建筑、地域建筑文化、近代建筑、文物建筑保护、现代建筑理论等领域。 《唐代斗栱与清官式斗栱的挑檐性能对比——兼论斗栱演变的力学因素》论证了从唐代到清代斗栱演变的两种趋势;周淼、胡石的论文基于精细测绘对晋祠圣母殿进行尺度复原,分析其木架的构成规律;《高平三王村三嵕庙大殿之四铺作下昂造斗拱》讨论了三嵕庙大殿的大木尺度设计及其匠作渊源;喻梦哲、惠盛健的论文梳理了晋南地区宋金遗构的测量数据,探讨了内下昂斜率的生成逻辑和调节模式;《清华藏定东陵烫样基础信息实录》一文探讨了制作烫样采用的主要材料并对现有烫样材料研究进行了反思;邓啸骢的论文归纳总结了4种中国地图绘制方法,梳理了41张北京城市历史地图的脉络;《宁波范氏天一阁园林研究》一文论述了范氏天一阁的历史沿革和造园意匠;严雨的论文探讨了清西苑金鳌玉蝀桥的景观设计模式;杨菁、高原的论文分析了乾隆时期北京万泉河上游皇家园林的景观特点和形成过程;贾珺的论文考证了乾隆清漪园望蟾阁对武昌黄鹤楼的写仿,论述其景观特色和文化内涵;陆嘉娴、陈汪丹、鲍沁星的论文借助诗文和图像探讨了杭州西湖龙井八景的营造意匠;罗薇的论文讨论了比利时圣母圣心会在呼和浩特建造的教会建筑;张奕、丁康的论文梳理了净土信仰影响下的念佛堂建筑的发展脉络;张龙、李倩、张凤梧的论文对聊城光岳楼的营修史进行了深入研究;赵萨日娜的论文对高平清梦观两座大殿的彩画信息进行解读;李沁园的论文剖析了日本黄檗宗寺院建筑中“卷棚轩廊”的独特构架。
-
这里是上海宗明 著本书是《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系列出版计划的普及本,是突出普及性、可读性、传播性的城市建筑文化读本。本书共收录上海地区56处知名建筑,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中英文双语,介绍每一处建筑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时代意义,旨在以建筑为载体,生动诠释“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的城市内涵、品质、特色,打造展现上海城市形象、代表上海城市文化特色的必读书和伴手礼。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文”、“旅”、“声”三个部分。主体内容为建筑图文,建筑数量仍为56处,仍分春申古风、中西交汇、都会映象、梧桐深处、海上华章五个篇章。以别册形式,添加10+101条建筑微旅行路线内容,体现“以脚步丈量人民城市”的精神。随书印刷“建筑可阅读”音频有声版的二维码,读者可通过扫码欣赏本书音频内容。 本书形态为单行本,另配别册,开本为32开,装帧形式为平装,裸脊加护封。裸脊装便于全书摊开阅览,又体现传统气息,寓意上海传统与现代的结合、繁华都市面貌下深厚的历史积淀。整体分量适宜,幅面小巧精致,便于携带阅读,更能突出体现“文旅融合”、在行走中阅读、用脚步丈量城市的精神。
-
当代视野下的民居传承与聚落保护赵兵,麦贤敏,孟莹 著《当代视野下的民居传承与聚落保护——第二十五届中国民居建筑学术年会论文集》以“当代视野下的民居传承与保护”为主题,向历史回溯,探讨新时期传统民居(聚落)的深层价值及对当下城乡建设的启示意义,同时关注疫情、生产、生活方式变迁的当代民居的发展与流变。论文从传统民居与聚落、现代技术与民居营造、乡村规划与传统村落、民族地区传统民居与聚落四个方面的阐述和探讨,提出问题,纳入思考,对我国传统民居的保护与传承以及新城镇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