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寻找赉安吴飞鹏在上海的历史风貌区内遗存着许多中国近代具有历史和人文价值的老建筑,它们见证了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的发展和变迁,展现了上海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而当年设计这些建筑的设计师们则鲜为人知。探寻这些老建筑的前世今身,就不得不寻问这是谁设计的?本书带你认识一位为上海设计建造了百余幢有特色老建筑的杰出设计师,来自法国的赉安。他的大半生献给了上海,献给了他心爱的建筑事业。漫步上海老马路,让我们寻找老建筑,寻找赉安。
-
提案者TOPYS编著本书围绕着人展开,以TOPYS近年精选创意人和经营者专访为主体内容,分为创意设计提案者、美好生活提案者、品牌经营提案者三大版块,每个版块由5-8个人物专访组成,附以人物介绍,让整本书在干货基础上增加新意和可读性。例如:无印良品灵魂人物,深泽直人,英国设计工作室 design studio,台湾adk首席创意官游明仁,著名漫画家Tango,著名绘本作者几米,台湾作家吴念真,芬兰设计师儿童美育品牌 yatatoy,索尼公园负责人永野大辅,阿原创始人阿原等。
-
海南陵水新村疍家聚落空间蔡梦凡,潘莹 著,施瑛 编《海南陵水新村疍家聚落空间》主要分成五个部分:首部分为绪论部分,是对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的简述,并通过厘清既往研究的基本情况,突出《海南陵水新村疍家聚落空间》研究的意义。第二部分是对新村蛋家聚落空间基本特征的总结,涵盖宏观、中观层面的聚落空间要素及其空间形态。第三部分从生计模式的角度切入,结合新村蛋家人生计发展的过程,重点分析蛋家聚落产业空间的分布、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以及空间节点的构成、整合与更新。第四部分从社会结构的角度分析新村蛋家人适应水陆环境所形成的不同类型的聚落居住空间,并对应不同层级的社会结构归纳总结居住空间的特征。第五部分主要探讨了新村蛋家人的信仰文化与仪礼活动及其所对应的聚落仪式空间特征,关注仪式过程中人与空间的互动关系。
-
美国乡土建筑保护黄川壑 著1989年,我出生在川南的一个小镇。那光滑透亮的青石板路串起的幽长古巷,两边分布着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小青瓦房,后面山林里充斥着聒噪的蛐蛐叫声和嘹亮的蝉鸣……一幅幅充满乡土气息的画卷,一幕幕世代相传的风土人情,让我与乡土建筑结缘。尽管后来远离家乡,但许多记忆仍未抹去,因此时常与家人游历诸多各有特色的古镇、古村,寻找那一份乡愁。这些古镇、古村有的隐藏在深山之中人迹罕至,有的却在商业运作之下人流涌动。前者,虽然街道上近六成的门窗紧闭,只有个别理发店还有零星的老顾客,杂货店经营着一些本地的土特产和日常生活用品,诸多构造精巧的房屋由于年久失修已破损,但这种萧条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真实感与厚重感。至于后者,华丽恢宏的建筑群,由远及近的吆喝售卖声,反而让我感到莫名的焦虑。总想让它们回到时光的原点,延续那时的记忆。2013年,我开始在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攻读博士学位,那种挥之不去的乡土情怀驱使我毅然选择建筑遗产保护作为论文研究方向,由此开始续写我与乡土建筑的故事。2015年,我获得公派留学去美国亚利桑那大学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交流学习的机会,这给了我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去研究建筑遗产保护。除了在图书馆翻阅诸多史料外,我也游走于美国各地调研乡土建筑保护成果。去过美国伟人成长过的老宅,游历过美国建筑保护史中有着浓墨重彩的城市——查尔斯顿,也走过美国的母亲路-66号公路,更多的是感知了我长时间生活学习的不平凡的城市——图森。通过感性的认知和理性的思考,渐渐翻开了这个国家丰富多彩的乡土建筑保护史,并将研究成果整理成书。我在本书中对美国乡土建筑保护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归纳,探寻保护历程中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本书可以对我国的同类工作提供借鉴。本书的出版,首先要感谢导师董璁教授对我的选题和研究方法的指导,也非常感谢清华大学罗德胤教授对我研究成果的肯定,并收入《遗产新知文丛》。同时还要感谢亚利桑那大学的Jeffery Brooks教授,在我留美学习期间给予我的指导与帮助,还有诸多在美国的亲朋好友,给予我的帮助使我终生难忘。
-
2022年建筑门窗幕墙创新与发展董红,刘忠伟,李福臣 编《2022年建筑门窗幕墙创新与发展》一书共收集论文37篇,分为综合篇、设计与施工篇、方法与标准篇、材料性能篇四部分,涵盖了建筑门窗幕墙行业发展现状、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新产品、标准规范、管理创新等内容,反映了近年来行业发展的部分成果。《2022年建筑门窗幕墙创新与发展》旨在为建筑门窗幕墙行业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开展技术交流提供平台,为该行业和企业的发展提供指导。《2022年建筑门窗幕墙创新与发展》可供建筑门窗幕墙行业从业人员阅读和借鉴,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科研、教学和培训使用。
-
实现绿色低碳转型 贡献中国方案本社·大道碳中和项目组 编“大道碳中和”是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特别策划的融合发展项目,是出版社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更好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更好履行社会责任做出的重要举措,是一个新型的线上线下、纸媒网媒一体化的传播交流平台,同时也致力于构建一个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融媒体、融产业、融创新的三融生态。
-
这不是中国建筑史钱正雄 著《这不是中国建筑史》分为“飞檐翘脊”“汉字砖瓦”“故宫往事”“画中楼阁”“漫谈园林”五个部分,用通俗易读的方式、诙谐巧妙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50个常见又难以用三言两语解释清楚的建筑入门知识,使读者通过建筑与汉字、绘画、诗歌、历史等方面关系,了解中国历史与艺术。
-
权力与建筑[英] 迪耶·萨迪奇(Deyan Sudjic) 著,吴真贞 译内容简介:建筑不只是简单的人类寄居之所,它也记录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变革。人们习惯于从文化和艺术角度来审视建筑,却很少追问“建筑为什么存在”。 英国知名建筑评论家迪耶?萨迪奇通过讲述帝国总理府、总统图书馆、水晶大教堂、世贸双子塔等知名建筑背后的故事,揭示了建筑的隐形语言——人们对权力的长久崇拜以及权贵通过建筑表达的无尽欲望。萨迪奇援引历史、地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证据,雄辩地证明了建筑首先是权力的象征,然后才是美的表达。
-
摩天建筑视觉史[英] 扎克·斯科特 著,万山 译欢迎阅读《摩天建筑视觉史》。这是一段人类不断挑战,尝试用创造物触摸天空的非凡摩天之旅。这段旅程始于公元前3000年的人类早期建筑,以21世纪傲立在全球的现代建筑与工程杰作为终点。从巨石阵到山西应县木塔,从东京晴空塔到迪拜哈利法塔,本书精选世界各地43座独具特色的超高建筑,详解其建构细节、建筑潮流、精妙匠心及大胆奇迹背后的独特设计。在作者的带领下,我们得以窥见几千年来人类汲汲追求更高点的冒险旅程。
-
保护建筑遗产 留住历史辉煌强万明 著二十多年来,强万明同志带领技术团队在长城文化带遗产、大运河文化带遗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革命文物建筑、工业遗产、古寺庙等建筑遗产的修缮保护方面开展了大量工程实践,多个项目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项,推动了河北省乃至全国文物建筑保护技术的进步,得到文物界专家的一致认同和赞许。《保护建筑遗产 留住历史辉煌:古建筑保护精品项目集》内容丰富,所述项目分布在多个地区,涵盖不同工程类型,是我单位建筑遗产保护技术研究和实践的总结提炼。《保护建筑遗产 留住历史辉煌:古建筑保护精品项目集》主要介绍了长城文化带遗产、大运河文化带遗产、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遗产、革命文物建筑等项目的修缮保护技术及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