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桂林古桥周开保本书是作者从桂林现有的200多座不同类型的古桥中遴选出百來座具有较高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古桥,其中包括风雨桥、石拱桥、平板桥等。全书以这批古桥为展示对象,以古桥的地域分布为主轴,每座桥均从地理位置、规划布局、历史沿革、建筑特色等方面进行介绍,并辅以实地勘测后按比例手绘制作的立面、平面图、剖面图、细节图,在坚持科学性、专业性与艺术性统一的同时,既能满足建筑爱好者的需求,也能满足广大传统文化爱好者的需要。
-
主动式建筑[德] 曼弗雷德·黑格尔(Maufred Hegger) 著,曲翠松 译主动式建筑是对以往节能建筑标准一种合乎逻辑的深化与发展,它在用户、能源、建筑三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全新的关系——不再局限于使能量小化,而是达到人与周围环境的共生。除了采取被动式建筑策略以外,主动式建筑从太阳和风里获取可再生能量,以达到尽可能完全覆盖自身能耗需求的目的。这本专业书首次全面汇集了所有对设计主动式建筑至关重要的细识。书中详尽阐述了发展主动建筑理念的基础知识,可作为主动式建筑设计的指导方针,服务于参与建筑的各方。从可持续和高能效建筑的基本原则,到常用的技术标准、规范以设计工具和技术细节,读者将了解到,什么是主动式建筑,如何发展主动式建筑,以及实现它们需要考虑哪些组成部分等。14个已经建成的居住建筑、非居住建筑,以及新建建筑和老建筑的改造实例显示出,如何通过主动式建筑的原则创造建筑学,它们是这部高能效建筑标准工具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来自不同专业方向的专家们分别以专业文章和访谈的形式阐述他们的立场,从截然不同的视角为将来主动式建筑如何改变建筑学这一核心议题作出贡献。
-
《营造法式》彩画研究李路珂本书首先在前人注释成果的基础上对《营造法式》彩画原文进行了更加细致的校勘和标点,并补充了图样版本比较、体例格式的分析。其次,对《营造法式》中与彩画相关的百余条术语进行了深入解读。后,作出56幅彩色及线描图解,在视觉上还原彩画的历史图景。本书还对《营造法式》反映出的装饰概念、彩画的设计法则、历史的独特性诸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从中归纳出中国传统艺术设计中的大壮、适中、和谐三项总体原则,提取出5个蕴涵重要设计原则的概念:“鲜丽”——色彩原则;“圜和”——造型原则;“匀”“宜”“分明”——构图原则。分别从时代和地域两个维度对这些特征的形成与演变,这些原则在彩画、装饰方面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并以《营造法式》为参照,对同时期的两组典型建筑装饰实例之形式特征和设计方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
-
红楼掠影姚明基 等本书围绕中山大学康乐园里的红楼展开,分两部分。上编“群芳争艳 走近中大红楼”,收入16篇文章,分别从不同红楼建筑群的简单介绍切入,结合现存档案资料,叙写红楼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流转;下编“独树一帜解读中大红楼”,收入20篇文章,由编写者自由选题,从各自不同的独特角度解读自己心中的红楼文化,试图寻找建筑物中的逸趣的一面,从点滴中发现红楼的人文精神,透过编写者的感情叙写为红楼增添几缕温情的色彩。
-
红色文旅融合的规划探索与实践苏航 刘小妹本书在深入研究全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梳理国家战略层面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一系列红色旅游规划项目相关实践,总结提炼出“红色文化”与“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的思路方法与技术路径。主要技术方法包括:红色文化遗存的系统保护、红色纪念空间的塑造提升、红色历史场景的营造展现、红色经典故事的空间叙事、红色精神文化的教育传承、红色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等。本书内容特色包括如下三点:1、研究方法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本书提出的红色文旅融合规划理论,均是基于近年来笔者主持的系列红色旅游项目实践而总结提炼,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本书涉及项目均成功入选了2020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文旅部发布的60个红色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榜单,具有较为突出的市场影响力与品牌美誉度。基于规划实践与成功案例总结提炼的技术方法,具有更强的指导性与科学性。2、研究内容具有较强的时代性。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人们学习革命历史、感受革命文化的热忱空前高涨。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需要,庆祝建党百年华诞,应进一步开展好红色旅游,科学探索红色文旅融合的规划路径,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文旅产品与服务。3、研究内容具有一定的学科前沿性。目前学术界针对红色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鲜有基于文旅融合角度的研究成果。随着2018年国家文旅部成立、文旅融合跃升为国家层面战略思维,亟待从文旅融合的研究角度切入,探索红色文旅规划技术方法。1、理论方法的创新价值。目前学术界针对红色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等方面,鲜有基于文旅融合角度的研究成果。本书立足“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核心思路,积极探索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的技术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价值。2、时代导向的实践价值。我国红色旅游规模即将突破年15亿人次,已超过年全国旅游总人次的1/4。我国红色旅游已深入人心,但对供给侧的要求也日益增高。本书以红色旅游的现状问题与未来需求为导向,立足丰富的规划实践案例,积极探索红色文旅融合发展的技术方法,实现“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规划目标,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
中国近代建筑民族形式冯琳在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建筑迫切需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挖掘与创新,回顾历史是一种必然选择。梁思成等代建筑师通过探索建立了初的“民族形式”建筑体系,在遵循和采纳西方建筑原理和方法的同时,运用大量的传统装饰来表现“中国固有特征”,这为当代建筑在传统的现代表述问题上提供了重要思路。本书重点关注近代建筑“民族形式”的形式风格与设计思想,并就此类建筑首次提出了不同以往的分类方法,注重传统装饰与建筑材料、功能、环境等的联系性与造形变化性,就“民族形式”建筑装饰艺术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本书对近代建筑中传统建筑装饰的认知、解读、表达进行了多层次评释,分析其承续逻辑,可更好地促进传统符号的设计转化。本书在为中国近代建筑的相关研究补充图例及数据参考的同时,也提供了具有借鉴意义的传统再生策略。
-
博物馆之美鞠叶辛 著本书选取文化消费作为研究视角,以大量篇幅详尽论述这一特殊背景对博物馆机构所产生的深刻影响,主要原因即在于传统的类型建筑学研究已经不能涵盖当代博物馆建筑所发生的巨大飞跃。从根本而言,博物馆建筑所呈现出的种种转变恰恰是博物馆发展更新的直接体现。本书在概括与梳理博物馆及博物馆建筑发展现状的前提下,对当代博物馆与文化消费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归纳与总结,阐述了当代博物馆在社会价值、伦理价值、审美价值三方面发生转变的深层动因以及转变后的具体表现。以此为基础,提出当代博物馆建筑设计理念的三大演变趋向,即综合社会效益博物馆的策划定位、大众体验需求博物馆的空间营造、自律他律平衡博物馆的形象塑造。
-
中国工业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刘伯英该论文集以工业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为核心,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业遗产研究;工业遗产调查、研究与保护的方法和策略;区域及城市工业遗产现状调查与评估;国内工业遗产具体案例的调查与研究;国外工业遗产研究与保护的发展历程、现状及趋势;工业遗产与景观、政策法规等相关领域的跨学科研究;工业遗产具体案例的规划设计研究;各方面专家、相关政府官员及规划设计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对工业遗产研究与保护提出各自的思考与建议。该论文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综合性强,涉及工业遗产保护的方方面面;二是研究成果较新,能反映学者的思考与学术成果。
-
颐和园清晏舫大修实录荣华 张龙 编著本书详细介绍了颐和园 清晏舫大修的过程。详细介 绍了颐和园清晏舫的历史沿 革、文化价值和修缮过程,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将这一特 殊园林精致的来龙去脉重现 于读者面前。全书分为研究 篇、工程篇和科技篇。
-
唐宋建筑的多元技术系谱考察喻梦哲《营造法式》作为我国建筑领域为重要的一部文献,围绕其开展的研究呈现出方法多元、成果丰硕、争鸣频繁的特点,以之为纲目,兼及实例与其他文献、图像等旁证资料,是深化对于我国建筑发展历史全面认识,建构传统营造智慧立体评价体系的必然途径。然而,即便经过了近百年的挖掘,《营造法式》的文本中仍存在大量未能厘清的细则性问题,这是过去的研究重文献考据、释读,重文本与实例的二元互证,而轻图学自身逻辑建构的大趋势所造成的。作为一部用于指导设计施工时间的专业法规,《营造法式》同时兼有“文法课本”的功效,其所列举的大量数据并非无的放矢,而是用于示例“范本”,以资工匠参酌损益的。因此,本书的写作目的,在于以图示分析的方法,去论证《营造法式》所载诸制度是否切实可行?若可行则其间蕴藏的数理逻辑为何?其算法原则是否能够囊括同时期的不同案例?若不能,则法式之外与之并行的技术传统应如何归纳?即以图学的、数学的方法,去进一步对《营造法式》若干存在争议认识,或既有研究未曾关注的重要部分,展开系统的梳理和澄清,以此进一步丰富对于中国古代建筑技术史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对中世营造技术更为客观、全面认识的需要,其中揭示的若干规律性问题(如昂的斜率控制方法),对于学界未来的研讨或有一定刺激促进之效,对于遗产保护实践及文化特质的展示与阐释工作,亦可提供一定的前期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