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史
-
中国建筑史刘敦桢本书讲述了中国建筑在各个时期的发展情况,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乃至封建社会的各个时期,对建筑的发展状况做了系统的论述。对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状况、城市和建筑概况、宫殿、苑囿、宗教建筑、住宅、园林、建筑技术以及建筑艺术等方面做了系统阐述,结构完整、内容清晰、系统性强。本书是刘敦桢院士多年教学积累成果,经多次认真审核几易其稿,后全国各建筑院校索要函件纷至沓来,为建筑系教学使用。至今仍是学习中国建筑史的优良范本。
-
中国建筑史参考图刘敦桢本书是刘敦桢院士讲述《中国古代建筑史》的参考图册,以横向和纵向角度切入,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学习。上篇讲述我国建筑类型演变规律与特征,包括一般平面、住宅、庭院、都市计划、宫殿、寺庙、陵墓、塔、石窟、牌坊、桥梁等各种建筑的演变过程;下篇讲述建筑结构单位的演变与特征,包括台基、栏杆、柱础、斗拱、雀替、门、窗、天花藻井、彩画、琉璃瓦、以及壁画、雕刻等附属艺术。本书适合对建筑系学生历史的学习具有指导意义,可以作为建筑系师生的重要参考书目。
-
跨越时空的相遇杨硕 著; 清泉静读 出品古塔建筑是中国建筑中的艺术瑰宝,其蔚为壮观,屹立不倒,令人惊叹。但很多人只沉醉其外在美,却不了解其内在美。对此,本书对中国古塔建筑进行了多方位的解析,包括古塔建筑的历史、古塔建筑的构造以及各地经典古塔与塔林。阅读本书,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中国古塔的文化与风韵,深入地了解中国古塔建筑的艺术魅力。
-
败壁与废墟董豫赣作为“北大园林”系列丛书的第一册,《败壁与废墟》主要以红砖美术馆建筑和庭园的设计和建造,呈现作者对建筑设计的思考,对中国园林的研究和实践,所涉及的讨论话题包括建筑与庭园的关系,可以上升到哲学高度的“大巧若拙”“因物不改”等设计理念,“宛自天开”的造园步骤等,以及一篇由专业内建筑师和建筑评论家共同参与的论坛实录。这本书延续了作者一贯的思想轨迹,在日常和传统文化中找寻非常基本的东西,并用一种朴素的关联性,在实践中表达出来。增订版新增的“补园后记”部分几乎构成了全新的一章,呈现了红砖美术馆后续的加建和改建部分的设计意匠,补充了一些将近10年后的庭园部分的图片,呈现了园林经过时间晕染后的韵味。
-
动物园动物的学习与训练 Zoo Animal Learning and Training维基·A.梅尔菲,妮科尔·R.多雷该书重点探讨了动物园中的动物学习及训练内容。全书主要分为两大框架:1. 第一部分框架主要包括通用原理(学习原理、认知原理、训练原理,等),实际训练工作中的要点及心得(如何将训练融入饲养工作、如何在动物园内实现动物的学习、训练安全,等),以及训练工作对于动物园的意义(训练在动物园的教育意义、训练的福利意义,等)。这一部分的内容为面向动物园所有动物训练均可通用的内容。2. 第二部分框架主要为第一部分的补充信息,针对一些专题类内容,如特定物种的训练要点(象的训练、灵长类训练、鸟类训练、爬行动物训练,等),与学习相关的感知能力要点(动物独特的视觉、听觉、嗅觉能力)。 本书为2020年最新出版的专业书籍,也是国际范围内第一本针对动物园动物学习及训练的书籍,既包括了最新的动物学习及训练中的基础通用理论,又总结了动物园行业多年来实际训练工作中的要点及心得体会,同时涵盖了大量现今国际上优秀动物园已开展的训练工作内容,对于从业者具有很强的实际指导意义,也便于公众更加了解现代动物园的发展方向。
-
林徽因讲古建林徽因 著本书建筑师林徽因给年轻人的中国古建常识。收录了我国20世纪杰出的女建筑师——林徽因关于建筑学方面的文章和论述,包括对中国古代建筑传统及其历史发展阶段的详细论述,以及外出考察古建筑的调查报告,力求展现林徽因作为建筑学家的一面。林徽因的学术论文和调查报告,不仅具有科学之严谨,同时使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和赞美了我国古建筑在技艺方面的精湛成就,充满诗情画意。在网络发达的今天,林徽因的文章对当下的年轻建筑师仍有着借鉴意义。《林徽因讲古建手绘插图版》特别增加了50余幅原创手绘图,图文并茂,版式典雅,希望能帮助读者直观感知中国古建的艺术魅力。本书既可以作为建筑研究者的学习参考书,亦可成为普通古建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
土家族吊脚楼建筑艺术与文化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本书12万字,近300张图片及绘图,图文并茂。文字从“吊脚楼建筑的演变”、“吊脚楼文化传承”、“吊脚楼营造技艺”、“恩施州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保护概况”、“吊脚楼的故事”五个部分,不同角度展示了吊脚楼历史文化演变、吊脚楼营造技艺文化、吊脚楼民居文化 、吊脚楼的红色文化以及土家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图片选择不同角度由文配图,取事配图,因意配图,选景配图,既较全面地展示了吊脚楼的关键部件和部位,又美伦美奂地表现了吊脚楼的整体景象。 本书篇篇独立,各叙内容,各抒情怀,综合形成了吊脚楼的创造史实、营造技能技艺、丰富的人文情怀的整体印象。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展示,让读者脑中呈现一个明晰的轮廓:土家族吊脚楼是土家人生活的历史记载,它是古老的,古老到5000年之前;土家族吊脚楼是土家人文明智慧的象征,它是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依山就势,磉磴立柱,走马转角,飞檐角翘,雕窗锈垛,工艺创作美到*;土家人祖祖辈辈生活在吊脚楼中,有过贫穷,有过奋斗,有个落寞,有过辉煌,但始终没忘记对社会进步的追求,没忘记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土家族吊脚楼是土家人创造的产物,但它是属于世界的,因为它工艺之美、楼宇之美、山水融合之美、民居享受之美为人倾倒,可天下分享。
-
侗族建筑形式与功能刘秋美、贺明卫、刘湖洋 等 编著作者团队调研了贵州、湖南、广西等侗族地区众多村寨,从民居建筑和公共建筑视角,对侗族地区进行全面考察与梳理。《侗族建筑形式与功能》归纳总结了侗族木质民居建筑的地基处理、结构、平面布局、细部构造、建筑材料以及民居建筑的营建程序;系统介绍了侗族鼓楼、风雨桥、寨门、戏楼、飞山庙、萨坛、宗祠、凉亭、古井、土地祠、石料路桥等公共建筑的平面、结构、细部构造、造型、使用功能与特征。本书资料完备、结构严谨,对研究侗族村寨的建筑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适合于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学或民族学等研究学者、建筑师、规划师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阅读,同时也可供对侗族建筑感兴趣的其他领域的研究者及普通读者阅览、收藏。
-
北京老城官式建筑材料的技艺与记忆马全宝 赵星 等暂缺简介...
-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梁思成中国建筑之个性乃即我民族之性格。1932年至1937年,梁思成及营造学社同仁调查了137个县市的古建筑1823座,详细测绘了206组,完成测绘图稿1898张……即便是在“七七事变”后艰难困苦的流徙岁月,他也从未放弃。梁先生基于调查写成的《中国建筑史》是首部由中国人自己书写的本民族建筑史,它既是一部迄今无法取代的中国建筑技术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居住艺术与生活方式的变迁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