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理论
-
红层泥岩桩基竖向承载特性研究胡启军,何乐平,曾俊森《红层泥岩桩基竖向承载特性研究》以西南红层地区工程建设为研究背景,从岩体参数取值方法、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三个方面出发,对红层泥岩桩基竖向承载特性展开了系统性研究,提出了空间点岩体力学参数多属性决策综合取值方法和工程岩体力学参数随机-关联空间插值综合取值方法,建立了桩-岩界面和桩-泥皮界面位移软化本构模型,探究了红层泥岩沉渣缺陷桩竖向承载特性,揭示了红层泥岩扩底桩竖向承载机理。
-
当代中国数字建筑设计徐卫国、张鹏宇本书的主旨是向全球范围内的读者展现当代中国数字建筑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从多维度展现数字建筑设计与建造的可能性与发展趋势,从而推动中国数字建筑设计行业的技术创新以及执行标准与规范的完善。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理论阐述、科研成果、建成案例、中外数字建筑发展年表。理论阐述部分将对中国数字建筑从建造、设计手法、设计理念的理解和定位角度进行总结。建成案例及科研成果两部分将通过丰富的分析图表、技术图纸、施工图片和建成图片为读者提供极具实践价值的经验分享。这本书对中国数字建筑来说不止是一本具有学术意义的复盘,更是一次生动的展览。
-
运营期悬索桥纵向服役性能评估李光玲 著《运营期悬索桥纵向服役性能评估》通过开展分析平台研发、悬索桥纵向振动分析、构件评估、纵向约束体系优化设计这一系列研究,实现悬索桥纵向服役性能评估及减振优化。首先,建立可考虑车辆制动模块的风-车-桥耦合分析系统,为后续结构仿真提供分析手段;其次,通过随机车流、极端风及车流制动荷载的精细化重构分析悬索桥的纵向振动特性;再次,以纵向振动响应为基础,融合机构运动及磨损机理建立伸缩缝构件的磨损寿命评估方法,同时考虑时变退化进程,建立吊索构件的疲劳寿命评估方法;最后,实现悬索桥纵向约束体系的优化设计。
-
黔中地区屯堡聚落调查研究周政旭,封基铖 等 著在贵州安顺,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他们从语言、服饰、民居建筑及娱乐方式都沿袭着明代的文化习俗,本书聚焦黔中地区这一极具特色的传统聚落。本书分上下两篇。上篇是黔中地区典型屯堡聚落的调查测绘图集,将该地区聚落特色从区域、聚落、组团、建筑民居、材料细部五个尺度加以呈现。下篇是系列专题研究,分别从聚落分布、空间形态、防御体系、水环境与水景观、仪式景观、民居建筑等专题,对黔中屯堡聚落展开讨论。
-
传统藏式建筑泥石营造技术肖永建,米玛次仁 著1.本书以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藏式古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就业后可能遇到的实际工作为重点,将传统藏式建筑“泥、石”为主的内容从建筑物由底到上的构造组成,划分为基础、地面、墙体、楼、屋盖等章节,并辅以大量的墨线图和少量拉萨地方藏语解说词,分别讲述了各部位的材料选择、构造技术、施工要点等内容,使读者对传统藏式建筑泥、石营法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在隐蔽工程如地基、基础、防水等工程中结合目前行业实际情况,适当介绍了现代建筑构造技术和做法,以满足学生就业后的应变能力。2.本书系高职古建筑工程技术(藏式)专业的专业教材,系列图书有《传统藏式建筑泥石营法》《传统藏式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传统藏式建筑彩画营造技术》《藏式仿古建筑构造与施工》《藏式建筑发展史》等(均未出版)。
-
探索广州旧城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人文途径郭建昌 著本书内容包括3个方面:首先,为实现绿色改造所要求的改善人居环境,以及绿色建筑所要求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构建了包括呈现场所文化特征和延续场所精神在内的人文绿色理念。其次,从广州旧城湿热气候和地域文化特征出发,识别了影响既有建筑绿色改造的关健设计要素。书中分析各种关键因素间的因果关系,建立了关系网络图,根据关键因素在绿色改造过程中所呈现的绩效优劣对其进行分析评价。最后,本书尝试建构了以整体性、多元性、空间生产、环境责任与伦理为核心的人文绿色改造途径。本书可供广大建筑师、城乡规划师、城市设计师以及高等院校建筑学专业、城乡规划专业等师生学习参考。
-
大都市社区生活空间资源评价与优化配置李永浮,蔡宇超 著本书是基于作者相关规划研究积累,在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面上项目成果基础上提炼而成。从多维度探讨城市生活服务设施配置的社会背景,总结了国内外先进城市成功经验,从供需配置关系视角逐步建构社区生活资源配置的分析框架,提出面向上海社区空间资源配置关键问题的政策优化思路,以及开展浦东新区生活空间的多尺度实证研究。 本书对城市社区研究和社区建设有借鉴作用,可供广大城乡规划师、城乡规划管理者、高等院校城市规划专业和人文地理学专业人员阅读和参考。
-
建筑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手册黄春华,任震,江海涛…(等) 著结合建筑学专业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普遍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工作难点的构建指导手册的内容框架,包括实习计划;设计工作;常用法规与标准;建筑设计项目案例介绍;实习报告与快题案例解析等五部分,并在原版基础上进行修正和补充,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补充学生在实习单位所遇到的计算机操作应用方面的指导,包括目前设计单位开始启用的BM操作系统使用等内容的介绍;2.按照现行的标准、法规更新原版相关内容;3.更新原版项目案例评析部分,更新原案例,按常规分类示范设计深度、内容和表现形式,使范例示范和工作要点更简明扼要。4.其他章节视相关内容随行业和政策发展变化的更新和补充。
-
传统村落信仰文化空间研究白佩芳 著当前社会有两种现状:1)新农村建设千村一面,重物质轻文化;2)唯物主义思想彻底泛滥,信仰危机,为了个人利益毫无顾忌,道德缺失。面对以上这些状况,本文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视角,以村落信仰文化空间为切入点,探索晋中地区传统村落的环境设计观。 文化空间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其中的空间是指民间以及传统文化等方面活动所对应的地域,同时也涉及相应的具有周期特点的时间,还涉及人们的一些规律性的活动,也就是说文化空间的研究在关注相关民间建筑的同时,还必须关注与之相关的各类群体聚会和活动。本文所研究的信仰文化空间就是指与民间信仰有关的文化空间,包括信仰活动的时间、事件、空间等。山西为南北狭长地形,晋南是华夏文明的开创和发展的活动中心,传统农耕文化深厚,属于中原文化圈,晋北受游牧、狩猎习俗影响较大,属于北方文化圈,而晋中为两种文化冲突碰撞、交界推移地区,而且由于商业文明的发展,更增加了晋中地区信仰文化空间的多元性和融合性。 论文从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相结合的研究视角出发,通过实地调研晋中地区35个村落,收集整理了村落中信仰文化空间的形制、尺度等基础资料,在此基础上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并针对其特点、演变,及其与晋中村落社会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进一步展开保护和传承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今后晋中地区传统村落的空间设计提供了依据。
-
钢箱梁爆炸破坏模式与机理研究刘亚玲 著本书共7章,在概述了桥梁遭受爆炸破坏特点、桥梁抗爆研究意义及现状的基础上,引出了钢箱梁及其抗爆研究的话题,随后主要介绍了钢箱梁缩尺模型近距离爆炸试验研究、铺装层对钢箱梁抗爆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钢箱梁近距离爆炸下表面压力测试与反射系数研究、钢箱梁顶板区格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破坏模式分析与研究,以及钢箱梁在近距离爆炸作用下动力响应数值模拟。 本书可供从事桥梁抗爆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桥梁设计人员、防灾减灾专业人员参考,也可供理工科院校土木工程、桥梁工程和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等相关专业师生参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