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理论
-
数据中心能效提升适宜技术黄贇 等本书共8章内容,从数据中心能效评价指标解析着手,基于数据中心规划全局优化,在高能效供配电系统架构、高能效冷却系统架构分类等方面设计数据中心机电系统最佳耦合方案;结合当前高能效算力与存储软硬件技术最佳实践与发展预测,通过运用各类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模块化、预制化技术综合优化数据中心全流程能效指标体系,详细介绍数据中心规划设计、建设测试与运维保障中科学可行、节能高效、适宜稳定的各类技术与系统,为数据中心类似项目的建设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
双碳目标下的国土空间治理研究夏楚瑜 著区域“碳中和”可借力国土空间规划,在规划中融入碳排放、碳汇空间管控措施,全方位落实碳达峰和碳中和重大部署,这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2020 年 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了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30●60”目标。这是我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更是突出国土空间低碳转型工作,要求从规划、空间布局、绿色生产生活方式三个层次进行绿色发展转型。 本书建立了国土空间用地类型与不同碳排放项目的对应关系,分别从宏观、微观尺度讨论了国土空间用地变化、用地规模及形态对碳代谢的作用,宏观尺度关注城市层面,微观尺度则关注街道行政单元,并在此基础上以国土空间规划目标年2035年为研究目标年,情景模拟了宏观、微观尺度国土空间用地结构调整、形态优化的减排潜力,为我国低碳城市建设提供选择路径。
-
中国建筑要素溯源谢景庭院、斗拱和藻井作为中国古建筑的三大重要元素,其源远流长。学术界对于它们的探讨一直以来没有停息过。建筑实践更是受到了这些中国元素的影响,特别是在重要公共文化建筑中,它们一直被创新性地诠释。但是,目前绝大多数的学术研究对于这些建筑元素都是围绕在其类型学和结构功能方面的,在人文上的研究甚少。或许正是因为缺少人文上的基础研究,导致了现代建筑实践中把庭院、斗拱和藻井仅仅作为一种空间、结构和视觉元素。 本书追溯庭院、斗拱和藻井在早期中国的渊源,以及它们在汉代一系列与天国和升天主题相关的演绎。本研究的基础材料主要为考古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商周青铜器和宫殿庙宇遗址,汉代石墓、画像石和铜镜等,以及古文字和文献资料。通过研究可以看到庭院、斗拱和藻井在早期有效地表达了中国古人的宇宙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在建筑艺术上,它们体现了**理性的,充满想象力的,富有宗教神秘感的内涵和品质。
-
基本练习王彦、王红军、王凯本书共包含6个章节,可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作者(亦即课程教师)对课程的总体介绍,阐述了课程的缘起、预期目标及设计思路等;第二部分为学生作业的集中展示,由丰富的彩色图纸、文字说明和学生自撰的心得体会组成,是对课程的推进过程以及教学目标的直观再现;第三部分为课程教师及评图嘉宾述评,通过发掘课程背后的故事,将建筑学的历史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进行串联,具有较好的可读性与行业参考价值。
-
超低温下水泥基材料力学行为与性能演变机理蒋正武极端条件下材料物理与化学是21世纪材料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为保证超低温工程结构的服役安全,探索超低温极端条件下混凝土的力学行为及其微观机理十分必要。本书在全面论述超低温混凝土研究最新进展的基础上,从理论和技术角度系统阐述了混凝土在超低温及其冻融环境下的力学性能、热工性能及微观结构的演变特性,尤其创新性地提出了超低温下孔结构测试方法、光纤光栅温度变形测试方法等。本书基于材料学、物理学、化学,力学、土木工程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将专业理论基础与专业实践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科学性、知识性、先进性与应用性。本书可供土木建筑、港口水运,水利工程、建筑材料、工程管理等专业从事水泥基材料科学研究,教学、设计、施工、生产应用等科技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师生参考。
-
陶瓷新彩绘制技艺王丽丽 著陶瓷彩绘技艺是历代陶瓷艺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工艺的瑰宝,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手绘是一种手工彩绘的技艺,在当今时代,这种手工技艺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陶瓷彩绘方法,而被时代赋予了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内涵。本书按照工作任务、基础技能、学习任务的模块化方式编排,还有实例和操作示范,方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本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陶瓷新彩绘制技艺认知、常用工具及材料、调制新彩颜料、新彩常见工艺缺陷及改进方法、瓷上起稿方法、新彩绘制基本技法、新彩绘制特殊技法、新彩烤花认知。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陶瓷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课及陶吧彩绘培训教材,具有直观性、实用性和指导意义。
-
近零能耗建筑百佳案例徐伟当前,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双循环大局,提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和经济社会发展全局。2022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建标〔2022〕53号)明确提出,2030年前城乡建设领域碳排放达到峰值。激励和推动近零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是建筑领域碳达峰方案的重点工作之一,目前,规模化示范超低能耗和近零能耗建筑已在部分地方启动。
-
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陈正汉本书内容是作者及其学术团队40年来在非饱和土与特殊土领域主要创新成果的系统总结,分为六篇30章。第一篇(第1章)介绍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的发展历程和工程实践中遇到的形形色色的疑难土力学课题;第二篇(第2章至第9章)全面系统介绍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测试技术;第三篇(第10章至第15章)详细研究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力学特性;第四篇(第16章至第21章)论述非饱和土的应力理论(包括有效应力和应力状态变量)及其验证,构建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本构模型谱系;第五篇(第22章至第26章)论述非饱和土与特殊土的多场耦合理论和工程应用;第六篇(第27章至第30章)是对几个特殊土疑难问题的研究。
-
大脚革命与新桃源俞孔坚本书是中国新城市主义领导者俞孔坚在建设规划领域数十年的思考和探索成果。这里有他对反自然的“小脚主义”美学观和建设规划进行的反思;有他对积累了千百年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的回顾。在此基础上,俞孔坚深入探讨了生态文明时代的生产生活方式、描绘了如何构建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并提出了实现这一目的之设计学途径。此间也有他对青年学生的寄语,多是人生感悟、分享初心,以期共勉。全书共五篇:第一篇桃源之殇,反思现代工业文明为人居环境带来的问题;第二篇桃源乡愁,回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之道,这不是怀旧,而是收拾被遗忘的人类千百年积累的经验智慧;第三篇新桃源憧憬,探讨生态文明时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描绘如构建新型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第四篇设计科学与艺术,探讨实现新桃源的设计学途径,探索实现拯救与修复之道的科学技术和艺术;第五篇在途中,是番外篇,分享初心,感恩社会,勉励青年。
-
城市更新的眼动追踪诊断陈筝本书主要面向希望提升空间设计决策科学性的设计师和研究者。我们尝试利用眼动追踪技术建立一个可以仔细观察行为和感受形成过程的“慢镜头”,帮助我们理解具体的空间环境设计如何影响人们的注意力分配,从而推测空间行为和感受产生的可能原因并借以辅助设计决策。本书仅仅是对这一研究领域的初步探索,期待能够为构建一个面向具体案例应用的,针对空间感受行为诊断、干预和评价的科学决策支持系统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