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理论
-
环丁漫话张英棠 胡清 王坤 苏稼禾本书参考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逸周书●时训解》等古籍对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的记载,以5日为候,每候与一物候现象相应,表示一年中物候和气候的变化状况。本书围绕52项生物物候与20非生物物候,分别介绍了浮萍等野生植物8项、栽培植物5项、野生动物38项、饲养动物1项,以及东风解冻等自然现象7项、气象现象13项。 本书以少年儿童为阅读对象,突破了传统的认识角度和创作形式,以原创手绘漫画和立体式的形式,通过卡通人物“小叶子”的视角,引导儿童观察曾经古人眼中那些代表时间变化的动物、植物、自然现象,并结合他们的现状,思考是否仍然可以根据他们目前的生活习惯及变化规律,验证时间的更迭? 本书用创新的国际化绘画语言诠释中国文化与中国智慧,使24节气72物候的“老树”发出了时代文化的“新枝”。
-
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绿色管理张勇,包金勇,苏岩,邹斌本书共分为七章,其中,章综合梳理了建筑工业化背景下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绿色管理相关内容,并对综合管廊绿色管理概念进行了界定;第二章从全寿命周期出发,阐述了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相关内容,并论述了全寿命周期绿色管理各阶段管理理论,为后续各章开展提供理论基础;第三章重点介绍了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决策与设计阶段的绿色管理内容;第四章着重论述了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预制构件厂内制作全过程,包括生产前准备、制造工艺流程、质量检测控制的绿色管理内容,在此过程采取了一系列科学、合理的管理措施,从而确保预制装配式管廊的加工制作质量,以推动地下综合管廊的产业化发展;第五章从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的运输储存管理方面入手,介绍运输和储存阶段的绿色管理,并对其安全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第六章重点论述了绿色施工的概念,分析了包括体系管理、策划管理、实施管理、检查与评价管理以及人员安全与健康管理在内的管廊工程绿色施工管理体系,并着重分析了BIM在装配式综合管廊中的应用,从而对提升装配式建筑绿色施工管理提出合理化建议;第七章阐述了装配式地下综合管廊运维管控系统中集成BIM、SCADA、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以解决管廊在运维阶段产生的管理水平低、协同效率慢等问题,同时将监视系统、安防系统、通信系统、报警系统等嵌入到平台中,形成一个完整的地下综合管廊运维管控系统,为管廊的监测预警和运营决策提供可靠的支撑和依据。
-
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获奖精品集解明镜湖南省大学生可持续建筑设计竞赛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办的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目的在于培养人才、服务教学、促进高等学校建筑学的教学改革与建设。竞赛每年举办一次,2020年全省有13所一本高校参加,共收到了1032份作品,通过通讯评审和现场评审两轮评审,由张伶伶教授、魏春雨教授、罗劲教授等13位省内外专家学者最终评出奖项。本书精选其中的获奖作品,以高质量、高水准、高规格的要求,出版一本获奖精品集,并加以分析点评,为广大师生提供可资借鉴的可持续建筑设计方法和理念,可作为建筑院校建筑设计类课程、可持续建筑教学的案例型教材,以期深入推进高等院校可持续建筑设计人才的培养。
-
匠学薪传王贵祥 刘畅 贺从容 李菁 编《中国建筑史论汇刊》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主办,以荟萃发表国内外中国建筑史研究论文为主旨。本辑为第贰拾辑,收录论文15篇,分为古代建筑制度研究、建筑史学史、建筑文化研究以及英文论稿专栏,共4个栏目。 其中古代建筑制度研究成果包含3篇:王贵祥《史料中几座元代寺院建筑配置与建筑尺度研究》;赵萨日娜《存世圆明园匠作则例考察》;张荣、李玉敏、王帅、王一瑧、 陈竹茵、王麒《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像设营建制度与空间关系研究》。建筑史学史收录论文8篇:刘军瑞《乡土营造研究的若干问题再探——纪念中国营造学社成立九十周年》;李若水《从李庄到白沙——营造学社与墓葬建筑研究》;宋?t凡《“建筑史”写作的两种面相——重思林徽因1930年代的中国建筑史学论述》;冷婕、陈晓宁、陈科《巴蜀地区明代木构建筑价值及营造学社相关研究初探——兼论巴蜀地区明代木构建筑研究现》;刘守柔《中国营造学社与中国早期博物馆建设》;张书铭、刘大平《中国营造学社的日本社员——荒木清三》;何振纪《作为设计史家的朱启钤——〈哲匠录〉与20世纪初中国设计史研究之滥觞》;陈迟《知己知彼 温故知新——中国营造学社90周年回顾研究与创始人朱启钤的历史贡献》。建筑文化研究收录有高子期的《汉阙结构论》;冯棣的《四川汉阙的百年设计规律研究》;刘思捷的《〈营造法式〉彩画作与宋代院体画的相关性研究》;宋辉、王波峰的《中国传统伊斯兰教清真寺建筑的分类与空间原型研究》。此外,还有英文论文一篇。上述论文中有多篇是诸位作者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支持下的研究成果。
-
土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优秀案例王磊 彭建新 蒋田勇 贺君 殷新锋 马亚飞 刘汉云..
-
城市土地再开发规划何冬华 许宏福 王秀梅 欧静竹 邱杰华暂缺简介...
-
迈向新山水 TOWARDS NEW SHANSHUI孙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的主流风景园林设计差不多都在传统的路径中摸索属于时代精神的路径,经过几代学者精炼出来的中国园林设计方法也大量运用到当代的景观设计中,新山水设计方法和理论在这条脉络中实现着自身的发展和建构。新山水的创造性转化是从“山水”中演变出来的,山水是中国文化精神的源代码和基因,这是第1章的主要内容。 第2章主要从七个方面论述山水的内涵:一元二级、经营位置、烟云锁腰、澄怀味象、搜妙创真、古往今来、山水之境。一元两极是山水基因的文化总纲,这七个方面好像一面棱镜,能折射出不同的“山水色彩”,绚丽又五彩斑斓,透过山水这面棱镜,读者能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如何在山水中得以显现,山水又是如何被加工成承载着中国人千年的精神对象。 在梳理山水文化的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新山水设计方法的核心就是如何把这些内涵转换成当代的设计方法和理论。因此第3章论述了“新山水七点”:抓取主要论述设计师如何看待场地,说明观察和处理场地信息的方法,炭笔则介绍景观设计过程中的再现问题;“铃木王”和“过程性”对应于古往今来,主要涉及运动性体验的相关内容;“间”则是一元两级总纲的进一步演绎出来的设计概念;“氤氲”回应的是烟云锁腰,这里认为景观设计需要有云雾等因素的进入才能彰显山水的质趣。 第4章给出了山水比德多年来精品打造的六个项目,这些项目都是新山水设计理论的具体应用。每个项目都具有独特性,运用的设计方法也各有不同,但这些项目都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从设计实践到理论反思,再从设计理论指导新的设计项目,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所以新山水的六个案例还显示了打通风景园林设计与理论的积极尝试。
-
冻结法温度场理论与应用李顺群、夏锦红、高凌霞本书是在国内开展冻土力学研究几十年科研积累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项目团队在该领域进行了长期研究,所获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两部分冻结理论和冻结法工程技术,土的冻结理论方面包括土中未冻水含量的研究、比热研究、导热系数研究、温度场研究、力学参数研究等;另一部分冻结法施工技术内容包括冻胀力和冻胀变形、开挖效应研究等。本书内容可对土的冻结理论相关研究以及工程应用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设计的起点 认知与启蒙湖南大学建筑与规划学院教学成果编写组 著该书汇集了湖南大学建筑学院2015~2021级各年级低年级阶段的基础教学成果,其中包含课程体系介绍,基础教学部的实验性成果展示,竞赛作品以及各类基础教学的综合成果等,展现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低年级教学基础性课程的建设情况和学生作品。本书作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教学综合能力的展示和教学质量的呈现,结合基础教学,本科设计,研究生成果,教师作品,科研论文等几个重要板块,成体系的展示湖南大学建筑学院的培养体系和成果输出,改著作可以作为同行借鉴、学科引领以及教学辅助的重要工具。
-
潮汕地区非典型基坑工程案例集黄上进,许希婉,王瑶,汪必胜 著本书收集了29个潮汕地区近年来的基坑工程案例,从工程概况、地质条件、设计方案选型、施工及施工过程遇到的问题、基坑变形监测等多方面进行了介绍,针对潮汕地区软弱土层浅埋深、厚度大、含水率高、压缩性大、抗剪强度低等特点,探讨了如何既保证基坑的安全稳定、变形可控,又能方便施工、节约成本。每篇工程实例都具有各自的特点,采用因地制宜的设计方法和实用可行的施工手段,具有鲜明的潮汕地方特色。本书可供从事基坑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等工作的专业人员参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