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理论
-
建筑电讯[英]彼得·库克,[英] 沃伦·乔克1961年,一群沮丧的建筑学毕业生在伦敦制作了一份粗犷朴素的报纸,命名为“Archigram(建筑电讯)”(同“电报”或“航空”相对应)。即时性、开放性和创新性构成了这个小组的核心特征。他们设计实施了一系列不断扩大的实验项目,并在项目中延续使用了初在报纸上的名字。“步行城市”“插入式城市”“生活豆荚”和“即时城市”这几个项目由芝加哥的格雷厄姆基金会赞助,它们成为了近十年来创造性的建筑宣言之一。然而对于这些项目存在着关于建筑需求的全面质疑,这些质疑认为它们威胁到了建筑学学科的本质。质疑的人认为,为了生存,我们必须发明新的人工制品,提供新的环境,并把“住所”或“都市主义”仅仅看作是一个参考术语,而并不真的需要一所“房子”或一个“城市”。这本书收录了从另类的城市设计到奇怪的野兽(比如“居家套装”),再到名为“梦想成真”消费品的概念设计等诸多作品。一些文章摘自我们的报纸。书中展现了大量的插图,这些图既包括纯粹的图形,也包括建筑师的一些工作图纸,以及几个项目的“序列”图。它们都是由建筑电讯小组设计绘制的。建筑电讯小组的核心概念是“变形”,即不断变化着的却又始终存在的环境。这本书次全面地描述了我们这个有远见的小组的那些神奇却又总是可行(本质上也是严肃的)的设计成果。
-
耐久性复合路面板与架构水泥稳定碎石张铁志,孙双伟 著本书是道路工程领域很有价值的一部著作,集成了多年来作者对耐久性复合路面板和架构理论下水泥稳定材料的研究成果。本书共分两篇。第一篇详细阐述了装配式复合路面板的设计理论与方法、板块嵌锁碎石的平面点阵计算与布置、层间连接与板块间填缝料试验以及试验路的铺筑等;第二篇主要阐述水泥稳定材料的架构理论研究、架构理论下水泥稳定材料设计方法、新型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设备的开发、架构理论下的水泥稳定材料力学性能预测、架构理论设计方法在水泥稳定材料中的应用等。本书可供道路工程领域的科研工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
机电工程管理与实务一次通关品思文化专家委员会 组织编写,侯杏莉 主编暂缺简介...
-
第七届 紫金奖-建筑及环境大赛优秀作品集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著自2014年起,“紫金奖建筑及环境设计大赛”已 成功举办七届,已经成为江苏乃至全国知名大赛品牌。本届大赛以“宜居家园”为主题,旨在鼓励参赛者突破 空间、形态界限,将“宜居家园”这一概念纳入到一个 大的范畴,以人文关怀为本,以社会责任为纲,积极思 考经济转型、科技进步、社会变迁、文化发展等因素对 宜居家园的影响。通过对宜居家园的重新审视、分析和 塑造,创造出充满人文魅力、符合当代生活及未来发展 的宜居模式。本书特将本届大赛 作品汇集成册,呈 现宜居家园的美好图卷。
-
城市文脉与公共艺术高雨辰本书为建筑设计类专著。本书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对文脉思潮演变和文脉与城市构架关系的理论进行梳理;其次,针对我国城市文脉保护的现存问题和潜在机遇,探讨通过公共艺术设计的手法来实现对城市文脉的保护,从而达到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的目的;再次,借鉴国外经验,探寻如何实现城市公共艺术设计与城市文脉的高度契合,使公共艺术设计能成为城市文脉保护的重要手段;注重城市居民的情感需求,使公共艺术作品能真正受到大众群体的接受,而非如艺术品一样的只遵从艺术家本身的主观意识。基于城市文脉理论重新梳理公共艺术的创作理念并探讨公共艺术与城市公共空间的场域精神的塑造与提升手法。
-
风环境视野下的建筑布局设计方法应小宇 龚敏前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忽视高层建筑群体对室外风环境的影响,导致一些城市公共空间中不良风环境的形成:通风不畅影响空气污染物的转移和公共疫情控制;风速过大影响室外人群活动,直接降低公共空间效能,在极端天气下甚至危害人员物品安全。本书主要为介绍高层建筑空间布局对室外风环境的影响机制,建立环境物理指标预测与建筑空间布局过程相融合的评价工具,并提出相应的设计策略。主要内容包括:归纳基于风环境评价的高层建筑空间布局的设计参数,通过数理分析,提出风环境指标与布局参数的函数关系;利用参数化设计平台,引进遗传算法思想、逐代演化,并试验修正,得到风环境评价下高层建筑群体布局设计策略。本书提出的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性与实践操作性,能服务于建筑设计、城市设计的方案优化,具有显性的社会效益与隐形经济效益。 本书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图形参数化的夏热冬冷地区高层建筑群风环境评价与布局设计策略研究”(51878608)及“模式识别与动态选择理论视野下的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布局设计方法研究”(51308496)资助。
-
粤港澳观察蓝皮书 大湾区的挑战与应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粤港澳研究本书内容主要通过湾区观察、湾区对话、湾区见解三个部分展开。首先,对国家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定位及与“一带一路”倡议的关系进行背景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对湾区时代未来的发展预期。而在目标的定位下,对湾区的生态、创新、互联、文化、协同五大要素进行现状观察,并提出要素的分目标与发展路径。其次,本书集结粤港澳三地的专家学者对各自关心的湾区问题进行分析,并形成独立的学术文章和学术观点,能够为本书未来的读者提供专家的视角论调。最后,集合规划实践届的专家对湾区的问题及发展提出核心的湾区观点部分,能够在经济、创新、产业、交通等不同领域提供实践专家的独立观点。
-
清水混凝土与地铁站建筑赵鹏飞,张同杰,郭建民,任爽爽 著本书主要介绍了在地铁车站中应用清水混凝土的形态表现方式,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混凝土材料的性能与发展;第二章地铁站建筑的空间环境,包括站房、站厅、站台等空间的塑造艺术;第三章混凝土在地铁站建筑中建构逻辑,包括混凝土的力度特征、表皮机理、色彩原理等;第四章:清水混凝土在地铁建筑中建造工艺;第五章:清水混凝土在地铁建筑中形态表现。本书还列举了部分已经建成地铁站的清水混凝土形态实例,更为形象具体地标明了清水混凝土的应用实效。
-
城市街廓形态与城市法规高彩霞,丁沃沃本书主要以南京市为例,聚焦相关城市规划与建设法规的规定,研究范围主要是与相关城市法规控制关系紧密的南京老城区,从街廓平面、地块建筑组合和街廓建筑界面三个尺度方面,在归纳已有国内外相关研究理论方法和确定城市街廓形态特征属性、以及梳理分析出国家、省级及地方城市的相关法规主要规定条文的基础上,从 “建成形态的历史还原与推演法规对形态的作用:到指标与街廓形态关联性理论与实证的数据生成与量化分析”的两大方面进行研究:第一方面是通过对街廓建成形态特征的大量调研观察与分析总结,通过年代区段案例选取的方法选择街廓与地块建筑样本,对应与街廓属性特征相关的主要指标等规定,采用“历史情境重现”的方法,在历史情境中还原法规对形态特征的作用和形态生成的原因;第二方面是主要指标控制作用与街廓形态特征的关联性理论和实证分析,对应街廓平面、地块建筑组合和街廓建筑界面三个尺度,通过创建法规理论模型和关联评价图表方法的关联性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历史设计演绎、图示叠加、数据曲线等对比分析法,对案例样本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深入分析相关城市规划和建设法规与城市街廓形态的关联性。
-
传递矩阵法在桩基工程中的应用竺明星基于传递矩阵法原理,本书首先提出了参数均值化思想并推导了常规的水平受荷、组合受荷情况下的主动桩及被动桩桩身响应传递矩阵解。随后,进一步提出了变量常数化降维新理念,极大地降低了传递矩阵系数求解难度及表达式的复杂程度,实现了传递矩阵法理论的再创新与内涵突破,并成功解决了水平尺寸效应、组合承载耦合效应问题的求解。最后,从应用普适性角度出发,建立了更具一般意义的桩基水平承载响应的传递矩阵通解方法,实现更高效地解决各种复杂荷载作用下的水平受荷桩桩身响应求解问题,最终达到将桩基工程的研究重心从桩身响应如何求解回归至桩-土相互作用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