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理论
-
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理论与实操徐照 著装配式建筑的实施难点在于对各种资源和信息的有效整合而并非在技术方面。装配式建筑项目的完成需要用到设计、生产、运输、施工等各环节的信息,而这些信息的采集与存储是一项非常繁重而浩大的任务,只有借助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才能保证在整个项目全生命周期多参与方中进行有效传递。本书通过文献检索、案例分析等系列方法,深入探讨装配式建筑BIM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装配式建筑信息模型及分类编码体系。针对常见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知识进行了介绍。针对PC构件生产实操应用、PC构件施工现场实操应用、装配式建筑数据档案管理以及Revit、Navisworks、Lumion、Fuzor等软件的基本操作进行了介绍。本书为混凝土装配式建筑领域BIM技术从业人员和土木交通相关专业学生的学习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持,全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
乡村景观与旅游规划张琳 著乡村振兴是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乡村旅游产业是助力“三农”问题破解的有效途径。《乡村景观与旅游规划》一书分为六章:乡村景观的价值与特征、旅游发展下的乡村景观价值感知机制、基于景观保护的乡村旅游规划方法、旅游激励下的乡村景观优化提升模式、社区参与的乡村可持续旅游与景观保护、乡村旅游发展下村民与游客的空间共享规划策略。本书基于人居环境的视角,通过全面、系统地认识乡村景观游憩价值的构成要素及核心特征,提出了乡村旅游与景观互动的价值感知理论,构建了旅游驱动下的乡村景观与感受互动机制,开创了乡村景观旅游激励的规划新模式。作者通过构建理论和开展实地调查,得出一些重要结论和政策启示,可供相关人士参考。
-
建筑楼梯付强,张颖宁 著本书用简明的文字和作者调研获取的图片,从设计的角度对楼梯在现代建筑中的发展、作用和常用的手法进行较为全面的介绍。从楼梯的源起、组成和特征谈起,到楼梯的不同类型,以及楼梯在建筑空间中的位置、布局、与其他垂直交通的组合,以及细部组成、需要注意的安全等,最后补充了楼梯的发展趋向,以备读者参考。本书适用于高等学校建筑学及相关专业在校师生,各大建筑设计单位的建筑设计从业人员,以及对建筑楼梯感兴趣的人士阅读参考。
-
绿色建筑韦峰,陈伟莹 著绿色建筑已经成为当前世界建筑研究和实践的热点和方向。本书从要素角度探讨绿色建筑的设计策略,涵盖影响绿色建筑设计的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全书共4章:第1章概述部分包含绿色建筑的产生原因、概念、影响因素以及绿色建筑要素的基本阐述;第2章从场地的选址布局和景观环境两大方面阐述绿色设计要素对微观外部环境的影响和改善;第3章从建筑角度分析影响绿色建筑设计的各个独立要素,分为通风与防风、采光与遮光、得热与隔热、雨水收集、立体绿化、可再生能源、传声与隔声、绿色建材八个小节,详细阐述各要素的设计对策及其相关技术要点;第4章选取本书作者主持设计的两个典型获奖案例进行设计要素的综合解析。
-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设施手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等 著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设施手册是北京冬奥会运行设计重要依托文件,为了及时总结北京冬奥会运行设计工作经验,由北京冬奥组委规划建设部牵头对北京赛区、延庆赛区、张家口赛区运行设计成果进行了全面的归纳和整理并编纂成册,以期推广运行设计理念,为国内大型体育赛事及各类大型活动组织运行工作提供专业借鉴和参考。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馆设施手册是用于指导奥运会赛时运行的重要工具,从1.0版到赛前的7.0版,每半年更新一次,其内容是动态的,将赛时运行所涉及的要素逐步叠加至最初的建筑图纸上,从而最终成果是运行要素和各类设施的总成,同时也用于指导临时设施的搭建。 近年来国内的体育赛事及大型活动也逐步借鉴了这一专业概念和做法,设施手册的设计也愈发受到活动组织者重视。
-
故宫故宫博物院古建部 著本书为故宫博物院中历史建筑测绘成果,由故宫古建部自历年测绘研究成果中精选三百多张图纸,按照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武英殿区、神武门、乾清门、乾清宫、坤宁宫、长春宫、寿康宫、慈宁宫花园、宁寿宫花园等组织图版,其中中轴线上的主要建筑为民国时期手绘图纸,其余建筑及全部彩画图纸则为近年的计算机辅助制图。这些图纸绘制精美、齐整,价值较高。祈望本书的出版,能够裨益于故宫这一优秀文化遗产的保护、继承、弘扬和借鉴,并给公众带来全新体验。
-
现代建筑创作的文化传承思维许悦 著中国城市化下半场进程的大幕已经拉开,所谓的城市与建筑高质量发展将无可避免地面对全球化与地域化的双重挑战。一方面是建筑师如何有效利用现代设计技术来承袭古老的华夏传统,进而实现传统建筑文化的连续性发展;另一方面是建筑师以何种态度应对纷至沓来的外来文化思潮,进而保持传统建筑文化的独特性继承。 本书的研究遵循增强文化自信、重视文化经典、注重文化传承的思路而展开,既是对过往设计经验的回顾,又是对建筑传统的重新解读,更是对今后创作方向的持续探索。从文化与传统的概念辨析入手,将建筑文化归纳为传统文化与时代文化的交织,进而将建筑传统概括为活着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地域文化的集合。从当前频出的诸多建筑怪象出发,提出当前我国建筑创作面临文化失语的巨大挑战,继而引入东西方普遍接受的机体哲学将建筑文化视为活的生命体加以研究,以此达到在创作实践中呼应文脉、延续文化、发展传统。 本书旨在走出单纯的地域性表达和简单的具象类比创作思路,从现代建筑的本质需求和基本规律出发去思考优秀传统的核心价值所在。作者依据对建筑传统的合理分类,以国内外建成详实的案例为基础对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地域文化如何适应时代语境,表达优秀的文化传统做出了深入而全面的思考。最终以“文化生机”为终极目标,提出包括综合平衡、多元共生、整合延续和转化适应在内的四项创作策略,并以作者本人近年来的创作实践加以印证。以此可以得出本文的结论基于文化传承观的现代建筑创作思想是切实可行的,足以帮助广大中国建筑从文化自信到文化复兴,最终实现中国建筑文化繁荣的实现。
-
宋代州县衙署建筑空间与社会秩序陈凌 著宋代地方实行路、州、县三级行政体制,路级官府是朝廷驻派的监察机构,州一级政区包括府、州、军、监。州、县两级行政组织在全国形成交错纵横的网点状布局,为国家履行治理地方的职能,保障上令下达、下情上达。作为地方行政制度运行的核心,宋代州、县官府以特有的政治内涵和权利属性对整个地方乃至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产生着影响。但宋代州、县官吏在官衙的活动轨迹、官民信息沟通、地方行政运行程序及效率等仅在“制度”探究中却很难有生动的展示,而宋代地方具有关键、醒目位置的庄严、庞大的州县衙署建筑群,其不同空间的划分及功能,可以为进一步认识州、县地方官吏工作、生活、交流等背后的政治意涵,以及对地方政治和社会秩序的影响,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本书以宋代的州、县衙署建筑空间为视角,探究地方官吏的各种“活动”轨迹,及对地方政治运转和社会秩序稳定的影响。本书分为五章,分别从宋代州县衙署建筑本身、宋代州县衙署空间布局与文化内涵、宋代州县衙署建筑的政务空间与地方治理、宋代州县衙署建筑宴息空间与情感共鸣、宋代衙署建筑的礼仪空间与地方认同几个方面来梳理宋代州县衙署建筑空间与社会秩序之前的底层逻辑和各方面关系。
-
象外营造 中小学校园空间环境设计实践与思考刘伟波,焦尔桐,张增武,刘哲 著教学环境论中将与一定的教育、教学活动相关联的物质环境中,以空间形式呈现的部分定义为教育空间环境。与一般意义上所称的“校舍”、“教学设施”等概念只关注建筑空间的物质属性相区别,教育空间环境的概念更加强调物质空间与教育、教学活动相关联的场所性特征。我国的中小学校建设正处在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和高速城镇化进程的双重推动之下。面对顶层教育发展战略的校本化、师本化和生本化落地;以及校园建设的自然环境、城市环境与人文环境等环境基质差异,基于教育行为与校园空间环境内生关联的中小学校设计实践与思考,是回归校园设计本体论的有益尝试,也是对“范式化”校园设计的系统性反思。本选题拟通过“教育理念与校园空间”“自然环境与校园空间”“城市环境与校园空间”“学生行为与校园空间”“文化延承与校园空间”5个专题和15~20个各具特色的典型案例,较为系统地呈现出作者及其团队在十余年的中小学校设计实践中,对于教育空间环境设计方法和工作路径的思考,以期对相关的设计实践与理论研究提供参考。
-
现代意匠张永和,江嘉玮,谭峥 著本书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2014—2019年开办的“建筑学前沿:(手)工艺”课程教学成果,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特邀嘉宾的学术演讲和学生的研究成果。学术演讲章节收录了八场英文公共讲座,在笔录和翻译的基础上进行了信息补足和细节修订。八篇文章内容涉猎广泛,有的专注于分析特定建筑师的某几件作品,有的梳理了建筑史和工艺史,有的在讲述现代性背景下建筑学以及(手)工艺的危机,有的呈现出建筑师的个体生命与他偏爱的材料、光影与质感;学生的研究成果为案例分析,以图示方法表达对一座建筑的理解。讲座与学生作业互成一体,有极大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