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
-
刑事诉讼的案件过滤机制王禄生 著从实践中看,冤假错案频发,突出反映了我国刑事司法在精度和效率两方面存在相应的不足,预防错案机制不畅、刑事司法产品精度不足、个案处断时间居高不下,以上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我国尚未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有效运作的刑事诉讼案件过滤机制。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便是美国刑事重罪案件的平均处理时间仅为92天,这得益于该国案件过滤机制有效地发挥作用。《刑事诉讼的案件过滤机制:基于中美两国实证材料的考察》以案件过滤为研究对象,采用比较法研究中美两国案件过滤理论、制度与实践,探讨两国案件过滤机制的异同,并分析两国案件过滤机制差异的深层原因。《刑事诉讼的案件过滤机制:基于中美两国实证材料的考察》为在著名刑诉法学者左卫民教授刑事诉讼实证分析指导下完成,并得到左教授的首肯并为之作序。
-
诉讼法学研究卞建林 编“诉讼法专论”栏目刊登了三大诉讼法的最新作品。高家伟教授借助社会冲突动力学理论,探讨了群体性行政争议实质性审判程序的设计。《诉讼法学研究(第19卷)》指出:从社会冲突理论的角度来看,实质性地解决此类行政争议的关键在于实现动力学上的正面转换。为此,《诉讼法学研究(第19卷)》主张采用三种方法:一是规范化的摄入,将不规则的群体型争议纳入规则化的解决轨道;二是理性化的提升,将群体型争议的解决过程变成一个理性争辩和知识生产的过程;三是均势化的布局,在发生争议的不同社会力量之间形成一种均衡的力学格局。
-
刑事证据制度新探叶青 编《刑事证据制度新探:“两个证据规定”实证研究》以“两个证据规定”为研究对象,围绕“两个证据规定”的立法评述、“两个证据规定”的司法现状以及“两个证据规定”完善的具体立法建议三个方面展开。《刑事证据制度新探:“两个证据规定”实证研究》采取实证考察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法,研究方法科学而严谨,研究成果具有很强实践意义。《刑事证据制度新探:“两个证据规定”实证研究》不仅适合法学研究人员阅读,也适合法律实务工作者研习。
-
虚假诉讼防治的理论与实践马贤兴 编《虚假诉讼防治的理论与实践》是天心区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如何针对虚假诉讼的经验总结。《虚假诉讼防治的理论与实践》分为防治虚假诉讼理论探索、典型虚假诉讼查证实例、附则等三部分。在防治虚假诉讼理论探索部分,作者通过实践经验总结出虚假诉讼防治在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中的不同表现形式及如何预防和治理;在典型虚假诉讼查证实例部分,作者把在实际审理案件过程中,如何防治虚假诉讼的典型案例进行了点评和分析,以供审判实践借鉴;附则部分是其他媒体对天心区法院防治虚假诉讼的先进事迹进行的报道和如何防治虚假诉讼的规范性文件。
-
刑事诉讼法陈卫东 编《刑事诉讼法(第四版)/新编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介绍了刑事诉讼法的基本理论,按照本科教学体系和教学大纲进行编写,包括管辖、当事人、证据、第一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特别程序、执行程序、涉外刑事诉讼程序等。第四版根据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及通过以后制定的相关司法解释等,对第三版中的相应内容进行了增、改、删等工作,如增加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当事人和解的公诉案件诉讼程序,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案件违法所得的没收程序等。
-
宏观调控行为的可诉性研究陈承堂 著随着中国当前宏观调控实践的逐步常态化以及经济法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如何从经济法实施的角度实现宏本书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宏观调控行为是否可诉这一问题,首先必须回答可诉性的要件是什么,只有充分了解可诉性的要件,才能为论述宏观调控行为是否可诉这一问题提供一个最基本的分析框架。其次要回答宏观调控行为的性质是什么,而宏观调控行为的性质又取决于作为其权源的宏观调控权的性质,宏观调控权作为国家的一种新型权力,只有对其生成过程进行实证考察,并在经济法的语境下寻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语词的重叠性共识,才能对宏观调控行为的性质得出具有理论解释力的结论。最后要回答宏观调控行为是否符合可诉性的各项要件,这有赖于结合可诉性的具体功能,以及宏观调控行为的内在规定性,逐次分析。值得注意的是,可诉性的各项要件并不是并列的,而是递进的。也就是说,必须首先解决宏观调控行为不是不可诉的政治问题,才有可能进一步考虑宏观调控公益诉讼的起诉资格,成熟和过时作为起诉资格要件的扩展(成熟)与延伸(过时),在当事人享有起诉资格之后,最后才是对诉讼时机的选择。
-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解读与适用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 编2014年11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决定》自2015年5月1日起施行。行政诉讼法是一部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保证人民法院公正、及时审理行政案件、解决行政争议的重要法律。为了更好地宣传行政诉讼法,使社会各界对行政诉讼法特别是这次修改内容有全面、准确的了解,保证行政诉讼法全面、顺利实施,权威机构全国人大法工委行政法室编写了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解读与适用》,对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逐条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力求准确、通俗地阐释立法原意。
该书对修改后的行政诉讼法逐条进行了解释和说明,力求准确、通俗地阐释立法原意,并对部分法条的修改情况和修改理由进行说明。
该书选取典型案例,对修改前后的行政诉讼法有针对性地分析,并在最后附录了本次修改的相关草案说明等资料。 -
律师如何思考周吉川 著民商事诉讼中,律师的工作就是要思考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案件结果,应该如何去调动这些因素,应该怎样去发起一个诉讼,提出诉讼请求,应该怎样去写一个诉由,陈述一个理由,总之,就是要思考怎样才能影响甚至引导裁判者。律师了解影响裁判的因素,进而设计并贯彻正确的诉讼策略,往往就可以得到期待的结果。
-
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许文海,寻会云,李永和 编《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现代警官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主要以刑事诉讼程序为主线,以能力培养为导向,对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优化、整合,淡化了传统教材中与高职学生就业岗位关联度较低的“死刑复核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等内容,增加了特别程序的部分内容。在形式的阐述上采用学习单元的模式,把教学内容整合为五个学习单元,并细分为若干个工作项目,每个项目里又有具体的工作任务,使其符合学生就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现代警官高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结合基层实务工作经验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成果,内容充实、体例新颖,形成了一套适合高职法律教育的刑事诉讼课程教学内容体系,属于真正意义上的具有高职特色的理实一体化教材。 -
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钟淑健 著《民事抗辩权及其基本规则研究》在系统介绍抗辩权的形成及其在各国的发展历史的基础上,对抗辩权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进而通过对抗辩权的效力规则、行使规则、放弃规则的深入研究,对于抗辩权诉讼外主张与诉讼中主张的关系和效力、附抗辩权债权的抵销、抗辩权抛弃的方式和后果等实务中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了讨论,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指引,展现了一个系统、完整的抗辩权制度,为理论界进一步研究抗辩权问题提供了必要的基础,为实务界适用抗辩权制度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同时为我国抗辩权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可行性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