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
-
刑事诉讼法实务与案例评析刘新仿等编本套丛书中各册均包括法律实务与案例评析两大部分,以最新的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司法解释、行政解释以及我国参加的国际公约(如WTO相关协定)为基础,用平实的语言对该部门法在司法实务、行政执法实务的主要问题作了介绍,并精选典型案例,从案情与审判、法律问题、问题解说的角度作了评析。本套丛书除了关注实务,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之外,对有关疑难问题也作了相当的理论探讨,其中不乏灼见。我确信,本套丛书的出版,对于促进国家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提高司法、行政执法工作者的理论素养和实务水平,增强个人、企业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自觉性,都会有所裨益。
-
民事诉讼法及配套规定新释新解梁书文,回沪明,杨荣新主编本书由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实务界、理论界参与或熟悉立法及其配套规定起草讨论的有关专家撰写。本书以该法施行以来的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为基础,以该法及其配套规定为主干,以其他法律中的有关规定为补充,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该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的原意及其相互关系,着重解决司法实践中热点疑点难点问题的法律适用和有关实务问题。本书既凝结了理论研究中较为一致的观点,又反映出执法实务中的具体解决办法,综合了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系目前系统研究与阐释该法的最新之作。......
-
办理刑事诉讼案件法律依据本社编一、由于我国各种渊源的法律数量大,立改废比较频繁;同时,不同类型的案件也越来越多,为了方便司法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和其他公民,我们对办理某一类型的案件所涉及的各种法律文件进行整理,编辑了本丛书。 二、本套丛书首批计划推出办理劳动争议、道路交通事故、医疗事故、房屋拆迁、企业破产、婚姻继承抚养。房地产开发经营、商品房买卖约50种民事、经济、行政。刑事案件的法律依据。 三、本套丛书在体例上,根据办理不同类型的案件的特点,或根据相关领域主干法的章节次序,对相关的、现行有效的各种法律文件进行编辑,部分书后收入了有关的法律文书格式或示范文本,以求方便、实用。四、今后,我们将根据实践的要求和读者的需求,不断推出新品种,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同时,也会结合立法的最新成果和案件类型的新特点,及时对丛书的内容进行调整。
-
农村行政诉讼与国家赔偿法律知识夏玉杰编本书是中国农村法律知识读本中的《怎样打民事官司》分册。书中抓住广大农民迫切需要了解和解决的关于民事官司的法律问题,通过经常发生在他们身边的具有典型性和针对性的生动事例,进行深入浅出和富有启发性、科学性的阐释。全书注重语言通俗性、内容生动性和实用性,却不失法律知识的系统性、严肃性和准确性;既易于学习掌握,更便于应用操作,可供广大农村读者及农村基层组织学习、参考。
-
行政诉讼法实务与案例评析林建军编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新司法解释编撰。本书以《行政诉讼法》及其他与之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和司法解释为基础,结合司法实践和行政执法实践中的疑难问题,以问答和案例评析的形式全面反映了《行政诉讼法》的立法原意和实务运用。本书前言特色及评论文章节选
-
中国诉讼法史李交发著本书是国内第一部全面介绍中国诉讼法历史的专著,内容涉及诉讼机关、起诉制度、证据和勘验制度、审讯制度、判决与上诉制度、古代诉讼理论等诸多方面,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参考价值。
-
行政诉讼证据判例与理论分析张树义主编简介:本书是一本从证据理论角度剖析具体行政诉讼判例研究著作。它安装司法实践中法的适用过程,从行政诉讼证据的一般界定开始,结合行政诉讼的固有特点,就是行政诉讼当事各方举证责任的事项、范围、举证责任分配的特殊要求,以及人民法院在审查认定行政诉讼证据中应当注意和遵守的问题与规则,在分析具体判例在实践的基础上展开评述。
-
程序公正与诉讼制度改革曹建明主编本书由以下四篇组成,一、总论篇,二、刑事诉讼程序篇,三、民事诉讼程序篇,四、行政诉讼程序篇。本书中所述的观点,不仅在理论上为程序公正观念的确立和研究开阔了思路,而且对我国诉讼制度的改革与完善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尽管有些作者的观点尚进一步推敲,但作者理论联系实际,勇于创新、积极探索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
诉讼证明原理吴宏耀,魏晓娜著诉讼证明的概念浓缩了中国证据制度的精华,是我们理解某种特定证据制度的窗口,它直接影响诉讼模式的确立与具体程序的设计;实践还直接关系到诉讼活动的举证、质证、认证等操作性内容。本书以诉讼证明为切入点,以诉讼证明的动态过程为研究对象,以证明的逻辑结构为摹本,沿着证明什么、用什么证明、证明到什么程度、证明不能的风险分配的思维过程,融证据与证明为一体,对我国当前司法实践和证据理论的系列重大问题进行细致的讨论和研究。
-
程序的正义与诉讼(日)谷口安平著;王亚新,刘荣军译此前自己的一些作品能够被译为中文,从而使众多的中国读者能够读得到,我深感欣慰。本书中所收的文章写作于各种不同的场合,预期的读者也多种多样。不过, 日本读者总是自己所期望的。除了在日本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中的一两个外,我做梦也想不到有朝一日它们会被中国读者阅读。即使是在日的中国学生,我也未曾有太大的奢望,因为对于本书所涉及的特定领域而言,感兴趣的中国留学生委实很少。当然,这种情况在不久前已经发生了变化。本书的译者王亚新教授正是对于民事程序抱有浓厚兴趣的少数中国学者之一。我想,这应当说是时代的召唤吧。为了适应和推进自1980年代以来经济生活的迅速改革和开放,中国已经开始了一场将民事司法制度加以现代化的运动。假如我的著作能够对那些正在经历这场迅猛变革的人们有所裨益,我将不仅仅是高兴而已。如果它们没有任何直接的价值,我仍然期望这个中文版对于那些希望了解日本的民事程序和程序法学的读者提供长久而有益的参考。本书尽管是由作者在不同时期就不同问题与作的多篇论文而组成的,由于作者思的体系性和译编者的目的意识,本书的主题却具有明显的一贯性。贯串全书的主题可以说就是以下三个:程序与之前体法的关系、程序保障、以及诉讼制度各个领域中程序的技术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