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
-
法学原理与案例讲堂史立梅 ,谭庆德 编《法学原理与案例讲堂:刑事诉讼法/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努力做到:第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选取司法实践中最新出现的案例,以案说法,以此来阐释刑事诉讼的法律规定以及刑事诉讼的基本理论;第二,系统性与重点性相结合,既注重在整体上对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进行介绍,又在体例安排上对重点章节、重点内容有所侧重和突出;第三,新颖性与准确性相结合。我们吸收了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及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全国人大法律工作委员会等部门的最新司法解释的规定,力求准确反映我国法律的最新变化。
-
金融仲裁案例选编广州仲裁委员会 编《金融仲裁案例选编(第2辑)》由陈忠谦主编,广州仲裁委员会编,全书分为:银行借贷篇、民间借贷篇、保险案例篇、其他篇四个部分。本书秉持从第一手办案资料入手的风格,从广州仲裁委员会近年来办理的真实案件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仲裁案例,呈现给读者,以期给从事法律实务工作的人以参考借鉴,给理论研究着以素材。
-
仲裁案例选编广州仲裁委员会 编为了总结最近几年出现的新类型案例,指导办案和理论研究,广州仲裁委员会从新类型的仲裁案例中精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仲裁案例选编(第4辑)》涵盖了仲裁实践中的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公司股权纠纷、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二手房买卖合同纠纷、借款合同纠纷等十八类案件。这些案例展现了仲裁裁决形成的思考和推理过程,对仲裁办案的实践和理论研究均有借鉴作用。
-
调解员培训简明教程黄鸣鹤 著作者(黄鸣鹤)研究了多个不同法系国家的调解实践,从基层的司法需求出发,吸收国外调解培训的 好经验,运用一种更灵活的体例,旨在为中国的基层调解组织、调解员提供一本最为实用的调解教材,做 到“即使是受过初中教育的调解员也能读懂”。 《调解员培训简明教程》的优势在于,长期基层工作的经验使作者了解一线的法官、调解员需要解决 的是什么问题。所以与其他同类教材相比,没有太多的宏大叙事,也没有庞杂的资料堆砌,更多的是调解 过程中各种情况的应对和细节的处理。实例丰富,有 的放矢,对症下药,简明实用。 《调解员培训简明教程》由中国法制出版社发行 。
-
民事程序法研究张卫平 编《民事程序法研究:中国民事诉讼法研究会会刊(第9辑)》讲述了一个国家的司法制度应当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就诉讼制度而言,每一个人能否“接近’’法院并获得公正的司法救济,是衡量一个国家司法水准高低和法治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法谚有云:“救济先于权利”,“没有救济的权利不是真正的权利”。如果某一权利在受到侵犯之后,受害者根本无法诉诸司法裁判机构,也无法获得任何有效的司法救济,那么,该权利的存在将毫无意义。为此,国家有义务为国民提供司法保护,即以国家的审判权保护国民的合法权益。换言之,为实现民事诉讼的目的,必须对国民开放诉讼制度,使国民享有向国家请求利用这一制度的权能,即诉权。
-
当事人适格问题研究陈贤贵 著,张卫平 编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迁,多数人共同利益遭受不法侵害的事件频繁发生,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且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当众多受害人将此等纠纷事件引入司法领域,试图通过诉讼程序予以解决时,有别于传统诉讼制度所预设的诉讼类型的现代型诉讼便应运而生,如环境权诉讼、公害诉讼、消费者诉讼、公民权诉讼、证券欺诈诉讼等。与传统的诉讼制度相比,现代型诉讼主要存在当事人互换性缺失、系争利益呈现集合化或扩散化、争点呈现社会化和政治化、诉求内容发生转变等特质。由于其通常涉及多数人共同享有的扩散性利益,且此种利益及其归属主体未必明确,如果采取传统的当事人适格理论以管理权为判断基准,那么因公益团体或代表当事人并非诉讼标的法律关系主体,也未就该诉讼标的法律关系有管理权或处分权,往往难以承认其具有当事人适格;对诉讼结果具有法律上的利益之人的范围也超越传统权利保护框架,并逐渐扩张。虽然依照程序当事人的理念,利益主张者可以作为当事人被引入诉讼,获得司法审查与救济的机会,但是根据传统当事人适格理论,正当当事人应当是实体法律关系的真正权利人和义务人,因而相关利益主体自然无法成为适格的当事人,实体意义上的诉权也就无从实现。 面对现代型诉讼,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应由何人作为诉讼当事人并行使诉讼实施权才是有效、必要且妥当的?诉讼担当中的非系争的实体权利关系主体作为诉讼当事人,以及多数人性诉讼中的集团或团体成员代替其他成员作为诉讼当事人,其正当性何在?未参加诉讼的众多受害人为何应受法院裁判效力所及?凡此种种,均需通过当事人适格理论作出适切的解释。为此,全文共设五章。第一章主要就当事人适格的基本理论问题作系统的梳理,介绍和探讨当事人适格及其发展的理论与制度背景,厘清当事人适格与相关概念的界限,阐明当事人适格问题的在诉讼法上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当事人适格问题进行内部逻辑分析。 第二章主要探讨当事人适格与诉讼担当理论问题,实际上在有关当事人适格问题的争论中,诸多问题都集中在诉讼担当领域。在由实体权利义务主体所实施的诉讼中,虽然当事人适格问题通常并未以尖锐的形态显现,但是基于特殊的原因,在特定情形下替代权利或利益归属主体的第三人,具有当事人资格,此即所谓第三人诉讼担当。诉讼担"-5既来源于实体法的规定,也有基于程序法的规定,或基于法律规定而类推解释。本章主要从法制史的沿革出发,分别就法定诉讼担当和任意诉讼担当理论进行比较研究,重点讨论德、日及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理论与学说中的诉讼担当问题。 第三章就现代型诉讼中的当事人适格问题予以讨论。现代型诉讼均系涉及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具有相同或相似诉求的多数人利益的纠纷。为避免法院不胜负荷、就同一争点反复审理以及制裁不法侵害的困难等,许多国家一改传统民事诉讼的固有理念,以应对和解决现代型纠纷,救济因同一纷争或事件而遭受损害的众多当事人,从而发展当事人适格理论。本章重点讨论现代型诉讼对传统的当事人适格理论的变革产生的影响,以及两大法系主要代表国家为应对和解决现代型诉讼、扩张当事人适格等问题,在理论、立法和司法实务上所作的实践与探索。 第四章主要讨论在当事人适格扩张后的判决效力主观范围问题。为实现纠纷的一次性解决及其实效性,通常必须在扩张当事人适格的范围的同时,对判决效力的主观范围作一定程度的扩张,使诉讼担当人实施诉讼所得判决的效力拘束被担当人以及未起诉或参与诉讼的其他适格的当事人。为此,有必要就如何确保判决效力主观范围对诉外第三人扩张的正当性问题加以检讨。对于诉外第三人以及未参与诉讼的其他适格当事人,就诉讼的进行具有实体权益或程序利益利害关系的,也应赋予其必要的程序保障。 第五章主要在第一章至第四章讨论的基础上,就我国法制下的当事人适格、诉讼担当进行回顾与检讨,同时就我国集团诉讼制度、团体诉讼制度和第三人撤销诉讼制度的构建,提出若干概观设想,以期能够对法制的进步与完善有所裨益。关键词:当事人适格;诉讼担当;现代型诉讼;判决效主观范围;程序保障
-
刑事证据法的新发展王进喜 编2012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刑事诉讼法》第二次大修告成。此次修改,坚持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循序渐进地推进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完善;坚持统筹,处理好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关系,既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又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尊重和保障人权。总之,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比较系统地解决了1996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以来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进一步深化了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适应犯罪活动的新变化,提高了打击犯罪能力;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2012年刑事诉讼法试图在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方面形成新的平衡,而证据制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环节之一。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在证据制度方面的建树是有目共睹的,此后各机关发布的相关解释性规定又进一步解释、充实了这些规定。这些关于刑事证据的新规定,形成了理解刑事证据的新基础。修改刑事诉讼法之前的证据法教义,应当注入新的元素,根据新的规定而重新进行逻辑构建,形成新的学术动力,实现证据法的教义变革。例如,2012年刑事诉讼法关于证据概念和证据种类的重新界定,无疑是理解非法证据排除、刑事证明标准等规则的逻辑起点。为此,需要对现有的规定进行文本解释。这种朴素的文本解释,是阐释证据法教义,促进落实相关规定的基础性工作,也是发现现有规定之不足,以求未来改进的创新性工作。我们围绕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改中涉及证据制度的若干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形成了若干成果,现结集出版,以共享我们的思考与主张。
-
司法鉴定证据制度的中国模式杜志淳 ,宋远升 著司法鉴定证据是现代科技发展在司法鉴定领域的体现和投影。同时,司法鉴定证据也是案件事实的证据形态总结,是连接案件事实与法律事实的关键桥梁。因此,在案件事实认定和裁量中的作用卓然不群。《司法鉴定研究文丛:司法鉴定证据制度的中国模式》从鉴定领域的基础理论着手,通过对具体鉴定证据种类的解析与诠释,在借鉴国外域外的司法鉴定证据制度的基础上,力图建构中国司法鉴定证据制度的模式。
-
证据法学陈光中 著,陈光中 编《证据法学(修订版)/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力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既注意阐述证据法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也论述司法实践中运用证据的经验和存在问题,并尽量介绍最近公布的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以保持资料的新鲜性和实用性。《证据法学(修订版)/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以阐述我国证据法为主,同时对外国的证据法和联合国有关证据法的规定作适当介绍,以使读者扩大证据法的视野,并了解全球证据法的来龙去脉和发展趋势。《证据法学(修订版)/21世纪法学规划教材》每章都附有案例,全书选载古今中外典型案例43个并作简要评析,期望读者能够从这些鲜活案例中得到启发,更有效掌握本书的内容。
-
思想与法典唐黎 著《思想与法典:沈家本所期许的大清刑事诉讼图景》收录了关于直接、言词原则;关于审判公开原则;主张建立近代警察与检察制度;审判机关的设置及其权限划分;主张建立巡回审判制度;沈氏的死刑程序法思想等内容,《思想与法典:沈家本所期许的大清刑事诉讼图景》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