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
-
劳动争议裁判精要与规则适用聂国丰 编本书对具有指导意义的案例进行整理,剔除无效过时案例,同时由法学专家进行详细深入评述,涵盖众多领域,使其成为司法实践中具有指导意义的“裁判规则”,是司法实践中不可多得的实务用书。
-
仁言刑辩汤光仁 著本书从律师实务的角度,以幽默轻松的语言,探析刑事辩护的理念与方法。本书结合详细具体的案例,深刻地总结了刑事辩护过程中的取证、质证、辩护等实务技巧。通过理论分析与案例解析,进一步探析刑事辩护过程中律师的角色定位与功能作用。书中引用的案例均系作者亲自承办,且从多角度阐述了刑事辩护中的困境与出路,对于辩护过程及辩护技巧、效果的分析论证生动全面。不仅对刑事辩护专业知识及技巧进行了深刻探析论述,也从生活与工作的角度对刑事辩护律师进行了勾勒,对于有意从事刑事辩护的年轻律师具有较好的借鉴与启发意义。
-
新民事证据规则视野下证据法学前沿问题研究林轲亮 著随着2015**民事诉讼司法解释以及2020**证据规定的修改,证据法学理论和实务涌现出了大量前沿性问题,学者纷纷开展相应研究,但总体观之,目前的研究体量不足、缺乏体系性、同时创新也有值得充实的空间。本书立足于**的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甄选其中最值得研究、最能够构建证据法学前沿体系的几个证据法学问题开展相应研究。本书主要涉及证据规则和民事诉讼的适应、自认、证明责任、司法鉴定、证据收集和保全、举证期限及新证据、证据补强规则等若干**热点前沿性的证据法学理论和实务研究热点,提出了独具一格的观点,也为未来证据规则的具体运用和改进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
论诉之牵连梁开斌 著本书主要采用文献梳理、语境分析、类案研究、田野调查等方法,在具体的研究中,综合运用了民法解释学、比较法学、法律文化学、法律社会学等多学科研究方法,通过对诉之合并、共同诉讼、第三人诉讼、反诉和重复诉讼法等诉之具体形态的分析,分析其中均蕴含的诉之牵连现象。本书认为,应依据案件事实的同源性和诉讼请求的竞争性,类型化梳理,给出强制合并、合意合并或裁定合并的多元路径;同时,应辅之以必要配套机制,如改进法官考核办法、谨慎行使释明权、具有诉讼标的视角的案件移送管辖机制和人案配套机制改革等,方能真正解决船和桥的问题。
-
刑事诉讼制度与理论的新发展卞建林,闫喜春 著本书是2020年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论文集。全书共分四部分。部分是刑事诉讼认罪认罚制度的完善;第二部分是信息时代的刑事证据制度;第三部分是民营经济保护与刑事诉讼;第四部分对以上三大部分之外的刑事诉讼其他理论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
民事诉讼强制措施理论研究周洪江 著通过参考国内外关于法律意识的研究,分为一般理论的研究和实证研究,对法律意识进行了界定及主体认知的差异性的比较,选取大陆农村地区作为研究样本,以回归田野的实地调研为切入点。对研究样本县域农村介绍及涉及的初等法院,列举出相关纠纷类型及农民法律意识的表现及社会环境的阐述,提出当代农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和困境,并积极提出解决路径。本书对于解决我国当代农民的法律困境具有现实意义,有助于提升我国法学界对于农民法律意识问题的研究和关注。
-
民事诉讼法在线学习教程孟涛本书以民事诉讼法基本原理为核心,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实体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等司法解释(截至2021年1月1日),向学习者呈现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程序。本书作为民事诉讼法学立体化教学资源的“纸质部分”,将探索“互联网+教学”环境下教材编写的一种崭新模式,学习者可通过嵌入二维码的纸质教材为载体,结合本书配套的在线学习平台进行自适应学习,拓展学习视野。
-
龙泉司法档案职权主义民事诉讼文书研究吴铮强 著通过对龙泉司法档案民事诉讼文书的深入解读,本书梳理民国时期浙江省龙泉县立法与审判机构、传票、诉状、调查报告、庭审记录、裁断文书等方面混乱而多变的演化进程,从而首次确认在清末民初的司法实践中出现过职权主义民事审判模式,将其立法依据追溯到清末的《天津府属试办审判厅章程》等,并据此探讨近代中国社会演变过程中传统与现代性的“层叠”与“互嵌”现象。
-
刑事诉讼法龙宗智,杨建广 编本教材依据教育部的教学大纲和国家统一法律执业资格考试大纲,按照2018年修订的《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对刑事诉讼法学忠的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基本原理、基本制度等进行了阐述。同时,运用系统工程框架、对象导向框架和法治系统工程方法,将纸质教材和网络课程、二维码技术进行有机结合,既保留了传统教科书的理论深度,又拓展了现代教育的活动空间,有利于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法律知识和其他多种知识解决社会系统中的各种实际法律问题。
-
公共服务视域下农村人民调解供给何阳 著农村人民调解是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排头兵和主战场。农村人民调解具有“多面性”特征,除了是一项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制度外,还是一项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公共服务,而且是不同于政府作为供给责任主体的社会性公共服务。本书主要基于农村人民调解的公共服务属性,考察了农村人民调解供给的“前世今生”,涉及农村人民调解供给的历史图景、现实写照及发展方向这几个关键性问题,可带领读者走进农村人民调解,享受“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视觉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