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讼法
-
刑事证据定量分析刘广三《刑事证据定量分析》为题进行了申报并于当年获准立项。之所以选择运用我们较为陌生的定量分析方法来研究刑事法官们的证据法实践问题,是因为我们意识到传统的思辨研究方法存在一些固有的不足之处,特别是在现象描述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更重要的是,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坚守一种绝对的、普适的价值观进行“三段论式”的逻辑推演进而得出肯定的具有适应性的对策结论成为越来越困难的事。
-
瑞典群体诉讼制度研究钱颖萍 著《瑞典群体诉讼制度研究》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瑞典群体诉讼制度的发展;第二章介绍瑞典群体诉讼法的主要内容及其特征;第三章讨论了影响瑞典群体诉讼制度构建的主要因素及其理论基础;第四章探讨了瑞典群体诉讼的实践及发展动向;第五章分析了我国群体纠纷的类型、特点、纠纷产生的原因,并在当前我们在解决这些纠纷时所面临的困境的基础上,提出瑞典的群体诉讼立法对于我国相关的制度完善在方法论意义上以及具体的制度构建上的价值。
-
纠纷解决与机制选择谢冬慧 著如何快速有效解决民事纠纷,必然涉及一个系统的机制问题。民国时期,外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内受封建观念的束缚,政局变换多变,经济发展不稳,在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民事纠纷呈现新的特点。它不仅阻碍了经济发展,而且影响了社会稳定。为此,民国各届政府采取措施立法定制,选用调解、和解、诉讼及仲裁等多种方式,努力构建解决机制。根据不同类型的民事纠纷,采取不同的方式去“解决”。而这些纠纷解决方式的背后都有着完备的制度做支撑,民国政府除了进行细致的民事立法,确认许多民间习惯之外,还将判例、法理、甚至党义作为处理民事纠纷的制度规范。在解决民事纠纷方面表现出了自己的特色。民国时期矛盾纠纷解决的历史表明:既要考虑国家制度的安排,也要考虑民间力量的作用。民事纠纷解决机制在民国时期维护社会稳定方面意义非凡。然而,民事纠纷解决机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也程度不同地存在局限性,我们在借鉴参考其合理成分的同时,也应对区别对待其不足的地方,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它。
-
汽车产品质量纠纷的解析与应对武峰 著《汽车产品质量纠纷的解析与应对》围绕汽车产品责任纠纷的法律适用这个核心,谈及汽车产品责任的原因分析、保障措施、合同责任、侵权责任及质量鉴定等几个议题,基本上涵括了汽车产品责任纠纷法律适用的各个主要方面。通读《汽车产品质量纠纷的解析与应对》,可以对中国司法实践中汽车产品责任案件审理过程、方式及其背后机理有一个详尽的了解。尤其重要的是,《汽车产品质量纠纷的解析与应对》并未局限于对上述问题的梳理介绍,也不是单纯的学术探讨,更多的是结合作者在办案过程中针对某一问题积累起的经验教训与操作方法进行的详细分析阐述。可以说,这不仅是一本富有启发性的律师专著,更是一本内容丰富的律师工作办案操作指引。法律的生命是经验,并非逻辑。汽车产品质量诉讼本身属于理论争议较多,法律适用较难的案件类型。笔者在代理这类案件的过程中发现不同地区的不同法院,甚至同一法院的不同法官对产品责任诉讼中举证责任分配、证明标准、法律关系竞合、主体资格、案由确定、鉴定方式等诸多核心问题存在不同的理解。法律是对法院判决所做的预测,人们关心的并非法律如何规定,而是法律如何判断。那么,汽车产品质量诉讼中,法官如何思考?律师如何应对?当事人如何配合?这些问题在案例的分析、解决、总结中可以得出答案,因为案例是活的法律,案例为法条注入生命力。笔者在书中多处列举案例——以说明笔者对汽车产品质量诉讼中法官裁判的一般机理、律师应对的通常方法、当事人配合的基本要点的理解。
-
医疗纠纷调解和田仁孝,中西淑美 著,晏英 译《医疗纠纷调解:纠纷管理的理论与技能》中的每个案件后都有调解分析,是调解员们在调解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体会,案情不同,调解方法也不同,没有套话,非常务实。《医疗纠纷调解:纠纷管理的理论与技能》收集的案例,参与编写或资料整理者多是从事司法调解、人民调解多年的司法行政人员、法官、人民调解员。他们有丰富的调解实践经验,具有法学理论基础和扎实的文字功底,都曾经参加过案例编写,并在全国范围内发表过相关的论文。
-
刑事程序改革续留问题研究王戬 著王戬编著的《刑事程序改革续留问题研究》在体例上共分八章,以刑事诉讼法修改前后的比照和实践中的适用问题为切入点,从宏观上对审判权、检察权、侦查权的权力运行中的新问题以及诉讼权利保障中的问题进行系统论述,同时在微观和技术操作层面,对鉴定问题、证据适用问题、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问题、同步录音录像问题、专家参与诉讼问题等,结合最新的实务疑难案件展开论述。
-
新编刑事诉讼法学孙彩虹,张进德 主编本套教材既包括教育部所确定的法学专业14门核心课程“大”教材。更涵括法学各领域各新兴学科的方向性较强的“小”教材。在编写教材时,编写人员注意吸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学研究的最新学术成果。注意国际学术发展的最新动向,力争使教材内容能够站在21世纪初的学术前沿,反映各学科成熟的理论,反映20世纪后期中国法学的水平。全套教材在编写中大胆剪除已经过时的理论内容,大胆吸收国内、国际特别是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以来较为成熟的理论和方法.同时注意反映和提炼我国法制建设中的最新理论与实践。全套教研在总体上既注意创新,又注意守恒。另外,本套教材编写人员针对新时期本科教学和本科学生的特点,力求将深奥的法学专业术语及原理作简洁明了的表述,将学术性、新颖性、可读性有机结合起来,注意运用简明流畅的语言去阐释法律理论与制度。
-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理论与实践研究李义凤 著当今时代的刑事司法制度与l9世纪时通行体系之间最显著的区别是什么?回答之一是,未成年人法制的存在。自1899年美国伊利诺伊州少年法庭成立以来,一百余年已逝,曾经雄心勃勃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制度,其目标达到与否、实现多少、前景如何?现今,这些问题都未有定论,正处于激烈的论辩中。 中国的未成年人法制正处于建设和发展时期。2012年3月14日通过的《刑事诉讼法修正案》增加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在未成年人司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设计上均有所创新,必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未成年人刑事司法改革,提高我国未成年人司法保护水平。但毋庸否认,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程序与国际刑事司法准则相比仍存在差距,理想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是刑事诉讼立法和刑事司法永恒的追求。本书力图通过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理论和实践的双重考察,借鉴国外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先进理念、原则、制度和方法,立足中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现状和实际,完善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相关理论和制度,为构建中国特色的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提供有益探索。
-
刑事诉讼法教程刘国有 编著《刑事诉讼法教程/21世纪高等学校系列规划教材》是2012年刑事诉讼法修正后的最新刑事诉讼法学教材。全书共22章,按照刑事诉讼法典本身的结构与顺序进行介绍,以便与法典保持一致,方便读者使用。相对于其他教科书,《刑事诉讼法教程/21世纪高等学校系列规划教材》的最大特色在于从社会的和比较的角度研究、介绍新的刑事诉讼法。因此,除了传统教材一般都有的法条释义外,《刑事诉讼法教程/21世纪高等学校系列规划教材》还补充了大量的阅读材料,包括外国相关的诉讼制度、本国诉讼制度的历史沿革及司法机关运行于其中的社会背景材料等,以便为读者理解、掌握中国刑事诉讼法提供更为广泛而扎实的基础。
-
刑事诉讼法学樊崇义 主编《刑事诉讼法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是根据教育部面向21世纪国家级教材编写的要求而进行的,其体例和内容是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听取同行专家的意见后编写而成的,既认真地总结和吸收了数种教材的经验,又参考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第三版的编写是在第二版的基础上,增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于2012年新修改的刑诉法的内容;二是中央各司法机关关于执行新刑诉法的司法解释。这些内容反映了我国刑事诉讼制度的进步和发展,由此,还可看出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的创新和发展,以及立法和诉讼法学的繁荣,对此,作者尽力加以阐释。编写时,作者遵循科学发展观,严格按照刑事诉讼规律,做到内容新颖,既不照搬照抄他人,又反映时代成果。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刑事诉讼法学界的学术研究呈现繁荣局面,热点频出,争鸣热烈,对于一些诉讼理念研究和司法实务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刑事诉讼法学(第3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对于这些活跃的局面,尽量加以反映,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研究能力。在编写体例和内容创新方面,本教材按照部门法学哲理化的思维,促使刑事诉讼法学不断迈向理性,在讲清刑事诉讼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程序的基础上,尽量在理念、原理以及原则、行为、效力等问题上阐释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