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
未成年人性权利的刑法立法保护研究龙正凤 著《未成年人性权利的刑法立法保护研究》以未成年人性权利刑法立法保护为研究对象,作者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以未成年被害人的性权利保护为研究视角,认为性权利是人所具有的重要人身权利,是人的一项基本的人权。作者立足被害未成年人性权利保护的视角,认为除对未成年人直接实施的性侵犯罪外,与未成年人有关的卖淫犯罪,与未成年人有关的色情犯罪从被害未成年人的角度进行分析,侵害的都是未成年人的性权利,是对未成年人的性的身体完整权,性的生理和心理健康权的侵害,当然也侵害了未成年人的性的自由、自主权等权利。在此基础上,对未成年人性权利刑法立法保护的刑事政策,在性权利视角下,将未成年人作为保护关系的主体,而非客体对象,构建未成年人性权利的刑法从严保护体系。该书逻辑严谨,案例翔实,立足于对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社会意义重大。
-
刑法机能史与理论的展开刘永强 著《刑法机能史与理论的展开》立足于刑法哲学的角度,视刑法机能为客观存在的精神,通过探讨刑法机能的概念、种类、刑法机能与刑法的任务、作用、目的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了解刑法机能的一般性与基础性问题;通过刑法机能史和理论史的展开,对东西方国家刑法机能的历史与理论演变过程有一个简要的认识,并以史为鉴,对刑法机能的理念从实体化刑法机能的内在构造、现实化刑法机能的内在构造和理论化刑法机能的内在构造三个层面展开诠释,探寻其内在的组成要素和产生的原动力,把握刑法机能理念在精神层面上的发展规律,以求对其未来的发展做出一个基本正确的预测。在探寻刑法机能理念的过程中,《刑法机能史与理论的展开》发现了决定刑法进化的内在人性基础,即人性中的“个性自由和自我限制”两大要素。刑法的社会(法益)保护和人权保障这两个矛盾的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既对立又同一,在“一体两面”的运动过程中,推动着刑法的不断发展,使这一人类的文化法则日益迈向更高阶段的文明。
-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国方正出版社 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是用刑罚同一切反革命和其他刑事犯罪行为作斗争,以保卫无产阶级专政制度,保护社会主义的全民所有的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合法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生产秩序、工作秩序、教学科研秩序和人民群众生活秩序,保障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
法律经济学视阈下我国刑罚体系改革完善研究张学永 著《法律经济学视阈下我国刑罚体系改革完善研究》约13万字,共4章:法律经济学研究刑罚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财产刑的新观念——法律经济学视野下财产刑的适用范围与执行方式改革、自由刑与资格刑配置及执行的新设计——成本收益分析视野下的自由刑配置及执行、死刑存废的新视野。
-
刑罚权的运行机制研究缪爱丽 著《刑罚权的运行机制研究》是以刑罚权的运行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在法治国家的建设中刑罚权得以理性发动的路径。《刑罚权的运行机制研究》认为,划定进入犯罪圈的危害行为都是应当受到刑罚的行为,而对某种危害行为是否有发动刑罚权的必要性问题,需要遵循以下三个原则:刑罚的动用具有迫切性;发动刑罚有可能;刑罚的发动有效果。而刑罚权本身的特征决定了其具有扩张性,容易被滥用,故面需要合理地限制刑罚权的发动。因此,在刑罚权的运行过程中,对刑罚权的发动与限制都是必然的,有利于刑罚的价值——自由、秩序和正义的实现。
-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研究李海斌 著未成年人刑事审判制度的目的是保护涉案未成年人、教育未成年犯罪者、尽量恢复未成年人犯罪侵害的社会关系。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必须坚持教育挽救的理念,同时,在具体的审判中设置特别程序或者建立特别制度。《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研究》从纵向、横向两个方面对我国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结构进行解析;探讨未成年人刑事审判中的特殊主体。在法庭审理裁判过程中,只有建立独立的量刑程序和法庭教育规则,才能实现对未成年被告人施以个别化刑罚和有效发挥法庭的教育功能。在法庭审判过程中营造缓和氛围以及在裁判时坚持优先适用非监刑原则,也是审判程序的应有内容。少年法庭的建立和完善是未成年人刑事审判的当务之急,建立独立的量刑程序和专门的社会人格调查机构是有效开展对未成年被告人进行挽救和教育的重要前提。
-
刑法中的间接故意研究焦阳 著《刑法中的间接故意研究》是在我的博士学位论文《刑法中的间接故意研究》基础上完善而成的。该论文已于2014年在北京师范大学通过答辩。刑法学的研究风起云涌,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刑法学面临多次转型,各种理论“百花齐放”,学科研究的广度、深度都得到了加强。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这个时代的研究基础已经成型,对外交往活跃,司法实践规范,这些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同时,青年一代的刑法学人如何赶上浪潮,发现真问题,作出自己的理论贡献,也面临着更多的竞争和挑战。《刑法中的间接故意研究》就诞生于这样的背景下。当时选择“间接故意”作为研究的主题,除了我个人比较偏爱刑法基础理论外,还因为,无论在何种理论体系下,犯罪故意都在犯罪的认定中占据至关重要的地位,它连接着刑法学、心理学、犯罪学,针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它在内心深处,不甚明了,又不能缺席;它不必然涉及各种体系架构的争论,解决现实问题,把守的是犯罪主观方面的边界。间接故意属于故意的“底线”,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从小处切入,“以小见大”,明确间接故意的要素与认定,就抓住了核心,就明确了故意与过失的划分,就理解了背后纷繁多变的世界。因此,与建构庞大体系的论文相比,本书选题较小:与解决完全实践性的问题相比,本书对策性不那么明显,理论深度更强。此选题不像那些短期性、时效性的命题,具有理论延展性,更能让人下功夫去不断探究。所有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完成的,《刑法中的间接故意研究》也不例外。在硕士、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我阅读了大量著作和论文。时常翻出那些凝聚着心血的读书笔记,充满了回忆。现在回想起来,这种努力很值得,没有经历这种辛苦,没有付出,就不可能塑造专业性思维,就不可能看到事物的“多重面向”。多读多想再进行梳理、整合,并继续发展,是我追寻的目标。
-
刑罚原理纲要金翼翔 著《刑罚原理纲要》旨在回答一个问题:为什久惩罚犯罪人?《刑罚原理纲要》包含两大部分内容,分别是《刑罚报应论纲》和《刑罚功利论纲》,其中《刑罚报应论纲》又包括历史梳理和理论体系,《刑罚功利论纲》也包括历史梳理和理论体系两大部分。笔者认为刑罚报应论的理论体系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刑罚报应论的社会属性;二是刑罚报应论的规范属性。刑罚报应论的社会属性包括二个方面:一是报复性;二是该当性。刑罚报应论的规范属性主要包括(不局限于)三个方面威来源、评价标准、主体关系三个方面。刑罚功利论包含个别抑制和普遍抑制两大部分,个别抑制可以进一步分为“主观个别抑制”与“客观个别抑制”,主观个别抑制分为“正向主观个别抑制”与“反向主观个别抑制”,客观个别抑制又可以分为“消极客观个别抑制”与“积极客观个别抑制”。
-
刑事法律文件解读最新法律文件解读丛书编选组 编《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19.8 总第170辑)》通过对新出台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以及重要地方性法规进行同步动态解读,为广大读者学习理解新法律规范,正确贯彻执行法律文件,及时解决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提供一个全方位、多层面的法律信息平台。《刑事法律文件解读(2019.8 总第170辑)》收录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典型案例以及《关于办理环境污染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和解读,便于广大读者全面学习适用。
-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报告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 编本套丛书在最高人民法院组织专家评审基础上编辑而成,共分为10卷,分别为《立案与信访卷》《民事审判卷》《商事审判卷》《刑事审判卷》《知识产权审判卷》《行政审判卷》《环境资源审判卷》《国家赔偿与司法救助卷》《执行卷》《司法改革卷》,约740万字,既有司法理论开拓创新,又有司法前沿问题探讨,是近年来人民法院调研成果的精品集,可供法律实务人员研究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