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
军人违反职责罪黄林异,王小鸣著本书介绍了战时违抗命令罪,战时临阵脱逃罪,指挥部属违反职责罪,军人叛逃罪等内容的概念和构成特征、司法认定、刑罚适用。
-
刑法问题与争鸣于志刚 主编中国素有“重刑轻民”、“以刑为主”的法文化传统,因此自古以来刑法理论丰富深厚。建国后,新中国刑法体系逐步健全、完善,刑法理论研究随之蓬勃发展。特别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刑法学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学界同仁携手共进,学术导致不断攀升,理论研究硕果累累,呈现一派繁荣景象:不仅研究视野日益拓展,而且引起争鸣的焦点、热点问题此起彼伏,从未间断。 时到今日,经过学界数十年的共同努力,中国的刑法学研究繁荣兴旺、成就斐然: 刑法学体系逐步健全和完善,学术积淀日益广博深厚,刑法理论研究层次不断提高,刑法观念转换日渐显著,研究视野继续拓展,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趋向科学,学术交流与国际合作方兴未艾,学科建设和研究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学术梯队的建立与后备人才的培养步入正轨。 理论研究层次的提高和研究触角的深入,也带来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一方面, 纯学理性的研究,可能基于现实意义不大而难以公开发表,尤其是涉及细节问题的大容量成幅度的研究成果,更是如此;另一方面,在刑法学界名家辈出的情况下,“马太效应”更为明显,诸多刊物争相邀请和刊载已经进入良性循环的师长辈的文章墨宝,而作为“末学后进”的青年学者,只能悄悄地生存在学术的夹缝里,即使偶有思想火花,也只能束之高阁,或者变通形式,与名家合名而求得问世。 这本由青年学人组创的《刑法问题与争鸣》步入转型期,愿意以解决上述问题为己任:不仅能够并且希望接受和刊载具有学术“加深”或者“创新”价值的大容量大幅度文章,而且希望能够成为青年学人体现自己思维、刊登自己最新学术成果的首选刊物。 学术研究讲求厚积而薄发,愿有志于刑法学研究的青年同仁摒弃急躁情绪和急功近利思想,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为刑法学理论研究作出应有的贡献;同时,刑法理论的积淀与整体层次的提高,不是短时间能做到的,往往也不是一代人的事情,客观上更依赖于学术的延续,愿有志于刑法学坍究的青年学人能够以“淡泊宁静”之心,长于思辩,填补诸多尚属空白的研究领域,作好属于年轻—代人应有的工作。TOP目录 卷首语一、刑法基础理论研究 犯罪客体本体论:法益说及其基本分析论作为正当化事由的自助行为 ——兼论刑法中正当化事由与民法中正当化事由的关系犯罪未遂若干问题研究隔时犯犯罪时间确立问题探讨论立功 二、刑法各论热点问题研究斡旋受贿罪研究交通肇事逃逸行为研究毒品犯罪中警察圈套与居间行为的理论评价三、比较刑法被害人承诺比较研究危险犯若干问题比较研究持有型犯罪比较研究四、外因刑法构成要件的价值性特征 加拿大宪法对其刑事司法制度的影响 犯罪本质问题研究 ——对德日刑法中犯罪本质理论的批判性重构当代英国监狱设施内的行刑社会化实践五、工具栏;中英文对照标准罪名表稿约 TOP 其它信息 装帧:平装页数:415版次:1
-
纪检监察业务法规政策选编中央纪委法规室,监察部法规司编书名页责任者误题:中央纪委法规定。本书分为中共中央国务院文件、法律 司法文件和行政法规、中央纪委监察部文件和部门文件四部分。收录的文件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等。
-
妨害国(边)境管理罪田宏杰著本书对偷渡现象透视、妨害国(边)境管理罪概述、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骗取出境证件罪、出售出入境证件罪等十二章内容进行了研究和论述。
-
危害税收征管罪曹康,黄河主编本书以新刑法典分则为选题范围,在尊重刑法典分则逻辑结构与编排序的基础上,介绍了危害税收征管罪概述,偷税罪,抗税罪等。
-
侵犯知识产权罪党建军主编本书以新刑法典分则为选题范围,在尊重刑法典分则逻辑结构与编排序的基础上,介绍了假冒注册标志罪,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等。
-
刑事法治发展研究报告赵秉志主编;高铭暄[等]撰稿《刑事法治发展研究报告》创立的目的,宏观而言,就是大力推进中国刑事法治的进步,微观而言,就是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刑事执行领域中促进刑事法理论向实践的转化,因而关注刑事法治中的实际问题,努力解决建设和完善刑事法治进程中的难题,是本系列报告最为鲜明的特色。本书2003年卷(分为上、下册)收集了本年度向中央政法机关及有关部委报送的24篇研究咨询报告,涉及刑事立法、司法、刑罚执行,荟萃了有关中国刑事法、中国区际刑事法、国际刑法的最新研究成果,从宏观到微观,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兼容。提出了诸多解决现实问题的理论路径。
-
贪污贿赂犯罪疑难问题学理与判解孙国祥著本书以现行的刑事立法、立法和司法解释为依据,结合典型案例,对贪污贿赂犯罪认定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践分析。
-
中小学生被害人研究王大伟著中 文 摘 要1.本议政提出一个研究的崭新领域:中小学生被害人研究。这是教育领域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它既是学校、家长与社会关注的焦点,又是学校教育研究的盲区,理论的处女地。教育学应对其传统的功能进行反思,准确地把握定位,从教育与社会、治安、生活等侧面,为中小学生创造一个更好的生存环境与提供自我保护的技能。2.本文以整体分析理论、成因条件理论、预防控制理论三朋理论为写作的理论起点。整体分析理论以被害人太极论为核心,以中小学生被害人理论研究模式为写作的理论框架。中华文明的精髓是和谐,它具体体现在古代哲学的太极论理论中。阴与阳提示宇宙间运动的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运动包容、渗透转化。在中小学生被害人研究中,无数矛盾交织:罪与非罪、被害人与加害人、打击与防范。无数运动转化:被害人与加害人的角色转化、常规文化与犯罪亚文化的渗透交融。以运动和谐的理念观察这些矛盾与运动,变化规律一目了然。被害人太极论是本文的理论总支点。3.中学生被害人理论研究模式是写作的理论框架,这一理论模式由有以下五个要素构成:(1)犯罪侵害的被害方;(2)犯罪侵害的行为。(3)犯罪侵害的加害方;(4)犯罪侵害的规律;(5)犯罪侵害的预防。了解犯罪侵害的规律,建立犯罪侵害的预防与救助体系,需要社会、学校、家长、学生共同参与。而学生积极参与、自助自救尤为重要。4.犯罪成因的层级理论(犯罪八卦论)。青少年犯罪成因层级理论模式把各种犯罪成因系统化、体系化、层级化,使各种理论在成因体系中占有归属层级。层级模式体系由两个子系统构成,即社会震荡与个人失衡。社会震荡包括三个层次,即社会震荡源导致社会平衡的破坏(平衡与失衡);社会生态(平衡与失衡);社会道德规范(平衡与失衡)。个人推移理论模式也包括三个层次,即个人小社会环境(平衡与失衡)。两个子系统,共有六个层次,共同构成层级模式。由于该模式受到中国感化哲学的启迪,又叫做犯罪八卦论。5.预防控制理论:宏观不易防理论与微观可防理论。宏观不易防理论:一个国家在一定的历史阶段,会产生一定数量的犯罪,犯罪量是守恒的。发案高峰是社会震荡的结果,从宏观而言,防范工作不能改变政治经济的大背景,犯罪升降的宏观趋势就不可能根本改变。微观可防理论:个体学生、局部单位,可以通过控制易导致犯罪条件,控制与预防犯罪。从理论上讲,任何微观犯罪侵害都是可以控制和防范的。6.通过大样本的问卷调查,揭示中小学生被犯罪侵害的触目惊心的现状。近一半的学生遭受过别人的威胁、打骂等侵害,1/3的学生遭受过勒索钱财的侵害。但是绝大部分中小学生不敢告诉父母,这使得案件在校园内泛滥成灾,却又十分隐蔽。侵害规律呈现侵害的性别聚集,侵害的地域递增与侵害的家庭差异性。我国中小学生对犯罪侵害的反应令人担忧。在面对侵害时,大部分学生选择拼命反抗,大声呼救,这样极易激怒犯罪分子,令其突起杀心。中小学教师对有关法律知之甚少,仅有1%的教师知道《刑法》。7.关注校园内的犯罪人。警惕教师犯罪人,警惕教室、校园内的犯罪聚集性。警惕性和信任与熟悉成反比。教师犯罪呈现隐蔽性、长期性、中和性、恶劣性与广泛性的特征。法律知识的荒漠化、校园内犯罪情景的多元化、传统理念的合理化,是滋生教师犯罪的主要原因。青少年犯罪是申小学生被害的主要因素。人们通常认为犯罪人与被害人的角色是固定不变的,而本文认为,在大量的轻微违法犯罪行为中,申小学生被害人常常漂移到犯罪之中。8.防范模式。从被动他救技防模式到主动自救观念模式的转变。被动他救技防模式:传统观念认为警察是打击犯罪的主力军,中小学生在预防犯罪的过程申处于被动地位。中小学生在遭受侵害时不能自助自救,坐以待毙。过于相信技术防范,轻视观念预防。主动自救观念模式:新的观念认为,产生犯罪的根源在社会,遏制犯罪的主力军是公众。在预防中小学生被犯罪侵害中,学校和中小学生是预防犯罪的主力军。树立自助自救的观念,对传统的观念进行批判和反思,树立:"学会与陌生人说不"、"生命第一,财产第二"等崭新观念。9.中小学生在犯罪侵害面前的无能为力与错误反应,是由于缺乏对犯罪规律性的了解。学校教育应将犯罪的时间与空间规律,行之有效、具有可操作性的预防知识与技能纳人中小学课程。创立多种形式的宣传机制。宣传机制包括:免费宣传品与编写 《预防犯罪侵害的十万个为什么》;儿童护身符系列,包括预防犯罪侵害的玩具、警语系列与尖叫报警器等;电视、广播节目与中小学生维权网站;开展中小学生学校安全活动,包括校外安全活动与校内安全活动。建立中小学生被害救助机构,如性犯罪救助中心、离家出走学生之家;加强对申小学生被害人的法律救助与保护,制定 《末成年人犯罪被害保护法》;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进行修订,增加保护与救助中小学生被害人的内容。10.带犯罪发展论与犯罪免疫力。在现代社会中,犯罪存在的规模和数量是产生犯罪与遏制犯罪诸因素彼此作用、"形成动态恒定的结果。犯罪的产生、发展和运动有其自身规律性和法则。西方发达国家犯罪巴达800件/万人,没有回落的迹象。犯罪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大背景决定的,不依警察的意志为转移。尽管社会存在着犯罪,"但整个社会还要发展,不可能等消灭了犯罪再发展,只能带犯罪发展。中小学生不可能躲迸世外桃源,躲避犯罪侵害,而应直面犯罪。中小学生被犯罪侵害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对犯罪的免疫力。在可控条件下让中小学生适当了解一些校园暴力信息,对形成犯罪免疫力有一定的促迸作用。了解预防知识,掌握防范对策。就如同种牛痘一样,感染一点病毒,激活全身免疫力,树立主动自救与观念防范的意识。
-
危害国家安全罪于志刚主编本书以新刑法典分则为选题范围,在尊重刑法典分则逻辑结构与编排序的基础上,介绍了危害国家安全罪的产生和演变,危害国家安全罪概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