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
经济犯罪疑案评析王幼璋主编本书评析主要涉及刑法分则,罪与非罪的界限,此罪与彼罪的认定及情节犯的把握,刑法总则等。书中对生效的司法审判案例进行了整理与评析。
-
罪刑均衡实证研究白建军著本研究是我国刑法、犯罪学领域中第一个基于刑事一体化的基本理论,以“罪刑关系具有均衡性”为理论假设,试图以立法、司法中的客观事实对其加以检验的大规模(立法全样本、司法大样本)实证研究。其理论假设来自刑法的罪刑均衡原则,样本为全部法定犯罪各“法意案例数据库”中全部抢劫罪案例,分析对象即刑法分则中的422对罪刑关系和刑事司法中的1107对罪刑关系,研究方法选用的策略是追求思辨与实证相融合,定性与定量相统一。导论部分主要讨论刑均衡的意义、历史、在刑法中的地位以及全文的逻辑线索,认为罪刑关系虽然理应均衡,但实际上如何,尚须发现、证实、解释。“罪论”部分讨论刑应当与何种意义上的罪相均衡,认为犯罪是报应之罪主导下与功利之罪并存的一体之罪,是罪行之罪为主罪人之罪为辅的互动之罪,是由多层次多维度的抽象之罪整合、上升而成的具体之罪。在讨论了犯罪量化分析的方法论问题以后,“罪量”和“刑量”两部分着重分析了犯罪严重程度以及刑罚严厉程序的数量规定性,通过所建构的犯罪及刑罚量化评价系统,实现了榇一中所有犯罪多重和实际上多重的量化描述,使其中任何一对罪刑关系都能在总体罪刑排序中找到自己应然和实然的确定位置。在此基础上,“均衡”部分从属性、等级、定基、价值、科学、事实、规范、量刑等方面分析了八种意义上的均衡有关系,并对422对立法上和1107对司法中的罪刑关系进行了均衡程度的统计检验。结果发现,罪刑之间完全均衡和完全不均衡两种极端情况都未出现。最后本文讨论了罪刑失衡这个世界性古老难题的成因、对策,以及罪刑均衡的三个派生理念。
-
现代刑法的犯罪化根据魏东著魏东,1966年1月,曾用名魏智彬,男,重庆市人,法学博士,四川大学法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重点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法学会、中国警察学会、四川省法学会会员,四川省警察学会公安学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1993年3月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6月毕于于中国人民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现在四川大学法学院任教,主讲课程和研究方向:中外刑法学、国际刑法学、刑事政策学。著有个人专著:《教唆犯研究》、《刑事法理论与实证》、《证券及相关犯罪认定处理》。主编:《经济犯罪认定与侦查实务丛书》、曾在《新华文摘》、《中外法学》、《法学家》、《现代法学》等刊物上发表论文70余篇。本书第一章的内容是作者作为国家重点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在中国人民大学所作同名学术报告,第二章至第六章的内容是作者所承担的四川省哲学社会学“十五”规划2003年度立项课题《犯罪防控对策体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应当说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
刑法宣炳昭主编如此关联学习,当能对法律知识有深入、通透之了解。是乃本书的一个根本目的,但非全部。司法考试因其权威性和实用性经已成为中国法律职业人的必经之路。课堂学习和司法考试如何结合,是我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之我们开辟了司法考试专栏。司法考试专栏的主要功能有:1课堂学习与司法考试复习合二为一——司法考试专栏紧跟在相对应的章节后面,课堂学习和考试复习同步进行,相得益彰。2考试大纲与必读法规对应学习——针对大纲的具体考点给出关联的法条,重点法条肖晰可辨。3进行司法考试历年真题自测——对应相关法条,收录历年试题,提供参考答案,供您适时自测。丛书以法律专业学生等专业人士为读者对象,立足法律条文和论点、案例的内在关联,梳理相关的理论观点,分析典型案例,勾勒具体规范体系,理论学习与立法实践互动,课堂学习和司法考试复习巧妙结合,旨在为法律专业人士提供权威的学习指引,加强中国法学教育的薄弱环节,推动中国法学教育的职业化和深入发展。
-
刑事法评论陈兴良主编本书在刑事法一体化研究框架下,由犯罪构成、实证刑法、社区矫正、域外视野、专题研究、理论前沿等板块组成。本书还专门对刘涌案进行研究,指出我国刑事司法中的乱象和刑事司法改革出路。本书作者多为才华横溢的博士,其作品特色鲜明,是刑事司法学教学、科研的重要参考书。
-
犯罪记忆检测技术付有志著本书对犯罪侦查进行研究,论述了犯罪记忆检测的科学涵义、一般程序、测试结构、测试格式、测试内容,以及犯罪心理生理反应的机制等内容。
-
犯罪构成要件理论(日)小野清一郎著;王泰译《犯罪构成要件理论》详细地研讨了构成要件的概念及其理论功能;构成要件与违法及道义责任的关系;构成要件中的规范要素和主观要素;构成要件与行为;构成要件与因果关系;构成要件的修正形式以及构成要件与共犯、罪数;作为刑事诉讼的指导形象的犯罪构成要件;构成要件和公诉事实及诉讼原因;构成要件与证据;构成要件与上诉审的结构等问题。提出了行为符合构成要件,并使所有构成要件都满足,这是刑事责任的基本条件;行为的违法性,其阻却性只阻却其可罚性;行为人的道义责任,是对实施违法行为的人进行的,从道义上非难其所实施的行为的规范性判断;未遂犯与共犯是修正构成要件的一般形式;罪数应当以构成要件的充足为标准来决定;诉讼法方面所谓的“应当成立犯罪的事实”必须理解为符合构成要件的事实,即犯罪构成要件事实。刑事诉讼中的案件管辖等也应当由犯罪构成要件性事实来决定等基本观点,全面阐释了其客观主义犯罪构成要件理论。收入本书的六篇论文,都是以刑法中的犯罪构成要件为主题的系统性理论研究。其中卷首的《犯罪构成要件的理论》是最近的作品,它的一部分曾经发表过,但全文却是在本书首次发表。第二部作品《犯罪构成要件充足的理论》及其以下的论文,都是在昭和三年(1928年)以后以种种机会发表过的。因此,前后文中重复的地方比较多,不过这也是理论研究中必然的现象。重要的意义在于, 它们不仅记录了我的研究过程,也大体上记载了构成要件理论在德国以及我们日本的发展历程,所以也一并收录于此。
-
瑞士联邦刑法典徐久生,庄敬华译本书突破公司、企业犯罪问题研究上的惯用体例的形式,以探讨公司、企业刑事立法为出发点,明确公司、企业犯罪的内涵;在比较研究中外公司、企业犯罪的基础上,提出了构筑我国惩治公司、企业犯罪的基本思路。同时,对公司、企业犯罪的成因、规律、预防,也给予了系统的探究。刑法分则第三章中“妨害对公司、企业管理秩序罪”一节,共规定了十二种犯罪,本书在对此进行归纳并将之概括为四类的基础上,对公司、企业犯罪的基本法律特征、罪与非罪和此罪与彼罪的界限等问题,进行了逐一地分析研究,试图建立一个合理的犯罪分类体系。全书具体内容分列为七章:第一章公司、企业刑事立法序说第二章公司、企业犯罪总论第三章公司、企业犯罪对策论第四章妨害公司、企业资本的犯罪第五章妨害公司、企业正常运营的犯罪第六章公司、企业活动中的职务犯罪第七章侵害公司、企业国有资产的犯罪本书力求从一般公司、企业违法行为入手,提炼、升华公司、企业犯罪理论,准确界定公司、企业犯罪个罪的罪与非罪界限,这是本书的价值追求之所在。然而,囿于个人水平之限,谬误和疏漏在所难免。作者不揣浅陋,欲以一孔之见,行抛砖引玉之实。祈望学术界诸位师长、同行不吝赐教。
-
二十一世纪中国监狱发展战略研究辛国恩等著司法部部级科研项目。本书从宏观和具体两个层面讨论了中国监狱发展战略,宏观层面上,主要总结了新中国监狱工作五十年的成就与特色,分析21世纪监狱将面临的挑战,确定新世纪监狱发展的战略目标等。具体层面上,分六个方面系统讨论了监狱各重要方面的发展战略。
-
近代西方刑法学说史略马克昌主编本书是一部勾勒西方自启蒙运动开始到二战之后刑法思想发展轨迹的著作,以西方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刑法学者为写作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