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
经济犯罪审判指导与参考沈德咏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编本书分刑案判例;政策与精神;审判前沿;法律、司法解释;法律、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疑案探究;审判释疑;裁判文书等专栏内容。
-
刑法评论赵秉志主编《刑法评论》研究范围涵盖中国刑法、外国刑法、比较刑法、区际刑法与国际刑法等方向。主要设立“热点研讨”、“学术争鸣”、“专题论坛”、“对谈刑法”、“司法实务”、“国际刑法”、“域外法治”、“刑法学着”、“动态与信息”、等栏目。刊载的文章内容紧密结合刑法理论和刑事法治实务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热点问题,有的放失,论证充分,说理透彻。是法学界刑法研究的学术性刊物。本书是整个丛书的第2卷。
-
刑法论丛高铭暄,赵秉志主编本书共刊载了20余论文,涵盖刑法学领域的主要方面,从中国刑法到外国刑法、比较刑法,从国际刑法到区际刑法,丛中国当代刑法到革命根据地时期刑法,可谓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可读性较强。“中国刑法”栏目共收录了8篇论文。其中,张智辉研究员所撰“论刑法的目的性”一文,以刑法理性为视角,着力探讨了刑法的目的性问题。论者首先揭示了刑法理性的基本特征:目的性,并介绍了理论中关于刑法目的不同认识。在此基础上论者认为,刑法的目的包括制定和适用刑法所直接追求的目的,以及制约并通过这种直接目的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两个方面:刑法的直接目的是预防犯罪,而最终目的是维护现存社会的生存条件。邵维国博士在其“论罚金刑的根据”一文中指出,作为刑罚体系的组成部分,罚金刑与其他刑罚诉讼法具有共性的一面,即其哲学根据是报应和功利的辩证统一,但作为个别的特殊的刑罚方法,其报应根据和功利根据又具有自身的特点;罚金刑正常具有人道性根据和经济性根据,但它们只是次一层次的根据,它们必须在能够满足报应和功利根据的前提下才具有刑罚根据的意义。皮勇博士的“网络儿童色情犯罪及其刑事立法研究”一文,则首先概括论述了网络儿童色情犯罪的含义、分类、原因及其控制对策等问题,并介绍了网络儿童色情犯罪的国际立法,在此基础上论者详细论述了我国相关刑事立法的现状及其完善问题。闵春雷博士的“妨害证据犯罪若干问题研究”一文,旨在通过对妨害证据罪的概念、特征及立法完善等问题的研究,强化对证据的刑法保护,以遏制该类犯罪的发生。周少华,张补联共同撰写的“挪用公款罪立法规定的批判性分析”一文,则首先从历史的角度考察了挪用公款罪的走向,随后以犯罪客体为视角分析了行为性质,并指出了挪用公款罪立法规定的基本缺陷;在此基础上,论者提出了自己简短的结论与建议。资深法律史专家张希坡教授在其“中国革命根据地的反腐倡廉与刑事立法”一文中,重点剖析了我国革命根据地时期倡廉惩贪的经验,并认为这些历史经验对于当前我国惩治贪污犯罪,进而促进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外国刑法”栏目发表了1篇论文。谢望原教授编译的“瑞士刑罚制度与刑罚改革”一文,则在广泛收集、占有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详细介述了瑞士现行的基本制度,并回顾了瑞士社会服务的时期历史。“比较刑法”是一个以比较分析法为视角来研究刑法的栏目。本卷该栏目则发表了2篇论文。赵秉志教授与左坚卫博士合撰的“当代世界主要缓刑类型比较研究”一文,探讨了现存的主要缓刑类型,并以此为基础揭示了各种能开的概念、性质和特征。这无疑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各国现行缓刑制度的优劣得失,并在洋为中用的过程中扬长避短。王俊平博士的“责任事故犯罪构成要件之比较”一文,则以中国刑法典第134条至第139条规定的责任事故犯罪的构成设计存在的问题予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闭关相关立法的建言。欧盟成员国之间在近些年来逐步建立与完善起来的引渡制度,是欧洲和欧盟国家间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主要内容,而且在世界范围内也极具进步和典范意义。鉴此,本卷“国际刑法”栏目编入了一组论文和译作,对欧盟国家引渡制度予以专门的介绍与研究。其中,既有对《欧盟成员国间引渡公约》、《欧盟成员国间简易引渡程序公约》等重要法律文件的全文译介,又有对欧盟国家引渡制度进行的专门研究。相信这一组文章的发表,会使我国刑事法理论与实务界对欧盟国家引渡制度有较为全面的了解,从而对于发展与完善我国和相关国家的引渡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区际刑法”栏目推出了我国著名刑法学家马克昌教授的“我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内容”与林维副教授的“对台湾法院刑事判决之认可研究”2篇论文。马克昌教授在其论文中将我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分为狭义刑事司法协助、移交犯罪嫌疑人、被判刑人以及新开工的刑事司法协助三类,并进行了具体的分析与论证。林维副教授在其论文中,则以韩书学劫机案为切入点,论述了大陆与台湾关于劫机犯罪案件的管辖之争,并阐释了彼此刑事判决相互认可的问题。在本卷“法学名家”栏目中,卢建平教授以清新的文风,描述了自己在法国求学时与一代刑法宗师马克.安塞尔先生交往的经历,使读者能够切身感受到安塞尔先生高尚的人格魅力。通过卢教授的笔墨,一个执著、热情、博学且乐于提携后进的学界泰斗的形象,栩栩如生般跃然纸上。“法学信息”栏目所编赵秉志教授与许成磊博士合写的“2002年刑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一文,则对2002年刑法学研究善进行了总结,认为过去一年中我国的刑法学研究充分体现了创新,不仅研究方法、研究视角有突破,而且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也有新的进展。这无疑为我们展现了刑法学研究的最新动态,有助于我们从整体上把握刑法学研究的前沿脉搏。
-
刑事法治之求索陈泽宪著西南政法5周年校之际,推出此套丛书。这也是对这所中国法律教育与学术研究重镇所成就的一检阅,编者希望能够成为后来者在法学研究和法律教育的道路上继续跋涉的阶梯,希望通过这些著作,能够向读者昭示西南政法大学的传统与精神。本书作者陈泽宪,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刑法室主任,中国法学会理事、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顾问等职务。参与主持的重点科研项目有:“中国刑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法人犯罪研究”、“中国刑法思想体系研究”、“市场经济与刑法完善”等。本书内容包括上、中、下三篇:刑事法重要问题研究、经济刑法问题研究、司法改革问题研究。
-
刑法新释与适用李晓明,辛军 编本书是以刑法典的条文为基本框架,将相关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有关行政规章的实质与核心内容,以文下注的形式对刑法条文及其法言法语进行逐一注解和诠释,尤其是其具体内容,以文下注的形式对刑法条文及其法言法语语相区别,这样,一方面有助于读者进行比较和研究,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读者通过新旧条文对比更清楚地把握刑法修改后新的立法原意有脉络,为进一步帮助读者查找法律解释的原文和出处,我们将本书中涉及到的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有关行政规章的目录按时间顺序排列附在书的最后,以便读者在认为需要时进行核查。
-
中国新刑法418个罪名例解张世琦著本书首先对刑法的一般原则和量刑的总原则进行了概述,然后根据刑法及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对418个罪名无一遗漏地进行了介绍,包括罪名的概念、构成要件、罪与非罪的界限,此罪与彼罪的区别、所适用的法律及司法解释,以及不同犯罪情节所就适用的刑罚幅度等。该书内容新,罪名全,语言通俗易懂,实用性强,最新的司法解释包括最高院和最高检2002年3月15日公布的关于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适合法官、律师等法律实务工作者使用。
-
中外预防犯罪比较研究冯树梁著犯罪是人类社会的一大痼疾。人类为对付犯罪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国际社会统计,犯罪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远大于任何一次战争同期(包括二战在内)所造成的损失。为减少这种惨重的代价,世界各国都越来越把目光投向“预防”二字,把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作为一致追求的战略目标,但是,怎样预防呢?这是长期以来从政治家到学者、从联合国到各国政府所共同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也是犯罪学、刑法学、社会学等许多学科所共同潜心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 在当今科学时代、信息社会,各国间的学习、交流与借鉴无疑是寻求预防犯罪之良方的必由之路。所以,本书设定的主题就是进行中外预防犯罪比较研究,以中国预防犯罪的特色为基点,同一些主要国家的预防犯罪模式进行比较,为相互学习借鉴、取长补短、诞生新的办法提供前提条件和理性素材。 比较研究的重点放在预防犯罪的基本模式、基本规律、基本理论、基本实践和几种主要犯罪类型上,宁求重点突出,不求面面俱到,并在具体内容上有一些新的尝试。例如,对于“模式”问题,本书首次归纳出了世界五种预防犯罪的模式,以便于进行比较;对于“规律”问题,以前只提犯罪现象发生与发展的规律,本书新补充归纳出了预防犯罪的指导规律;对于“理论”问题,以前主要借鉴西方理论,本书新增加了东方传统理论,并以较大篇幅追寻预防犯罪理论的哲理性源泉,以企为理论创新拓宽思路;对于“实践”问题,本书分别对战略、战役、战术实践作了归纳分析,新增加了论善战一类实用性章节,为实战第一线的临战指挥服务;对几种主要犯罪类型的预防,也尽量摆脱“就事论事”的研究位点,提出一些新的思考。这样,从结构框架上也突破了以往仅仅围绕着“打、防、改”或条块结合、面面俱到的研究路子。 比较研究的可行性是客观存在的。因为各国的预防犯罪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而各具特色的模式恰是可贵比较借鉴的基础;预防犯罪虽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轨迹,但却有一些相同或相似的规律;各国虽不可能有完全相同的预防犯罪理论,但却有许多理论思想上的共同点;此外,青少年犯罪预防,有组织犯罪预防,又是各国预防犯罪的重点类型。这说明不仅是可比的,而且只有通过比较才能互相学习借鉴。 在内容安排上,本书采取应用性与基础性相结合、寓应用性子基础性之中的写作思想,这表现为:一方面对一些名词概念予以诠释,如什么是犯罪,什么是预防犯罪,什么是模式,什么是规律,什么是战略、战役、战术等,以免概念不清或混淆概念;另一方面,尽量给读者以较为充足而系统的知识和理论空间,以拓宽思路和视野,增强以知识为基础的决策过程。这个道理,用古训说,就是“授人以渔”胜似“授人以鱼”;用现代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博士的说法就是,市场上需要的是鱼,然而没有水是养不出鱼来的,基础理论知识就是水。 在数据资料的引用上,以能说明观点为限,避免堆积数据资料而又不能说明多大问题。另外,在网络上许多资料是唾手可得的,也不必过多地堆积数字。国外学界一般认为,新闻媒体上的报道,不能作为学术观点的论据。但笔者认为,在当今信息社会,新闻媒体是个重要的传播渠道,仅靠犯罪学调查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常常是滞后的。所以,不应拘泥于陈规,当然在使用时要加以辨析和佐证。 本书是司法部1998年立项的部级课题,由笔者独立承担。为设计一个新的写作框架和选取有关资料,已历时5年,其间为构思写作框架所费的时间远远长于动笔写作的时间。这一方面说明,“一人之思,迟速天悬”;另一方面也说明,任何点滴的创新思路都要付出艰辛的努力。在这里要感谢预防犯罪研究所所领导的支持,感谢一大批中青年学者近些年来翻译出版了一批外国专著,使比较研究成为可能。文中所论,学术界可能会有不同看法,笔者首先诚恳地欢迎专家学者和读者提出批评指正,同时我也认识到,正是由于不同意见的存在才能激发创新思维,推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发展。 作者 二OO三年七月
-
民权刑法论许道敏著许道敏,中国社会科不这院法理学博士后,北京大学刑法学硕士、曾被公派日本新泻大学留学,1983年参加基层检察工作,现任最高人民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厅职务犯罪预防处副处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预防处副处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预防职务犯罪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著有《腐败治理论衡》、《贪污贿赂罪》、《走私罪的认定与处理》、《刑事犯罪学》等,在《北京大学学报》、《中外法学》、《中国法学》等报刊发表论文80篇,其中《制度反腐败论》等多篇论文得奖。民权刑法是指依照主权在民的宪法原则,要求国家刑事活活以保障人民权利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应然刑法。作者认为,民权与国权,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是可以取得一致的;但在刑法理念上,民权刑法观与国权刑法观则是势不两立的。文中作者对民权刑法的理论价值作了分析,认为民权刑法将代表中国刑法理论发展的基本走向:第一,民权刑法旨在排除国家刑罚权发动和行使中的一切瓷意,从观念上树立实体法和程序法的人权保障意识,包括以罪刑法定、无罪推定为基本理念的法律信仰,是人道、法治刑法文化的中轴理论;第二,在我国重义务轻权利文化传统积重难返的特殊地缘范围内,民权弄法立讼成立和广泛认同,是清除传统刑法文化积弊的快捷方式;第三,随着民权刑法理论的成熟,最终将被上升为刑事政策,从而指导刑法规范的理性重构,在刑事立法上完成以法治国必然要求的规范,选择;第四,民权刑法贯穿相关法规范制定、执行、遵守的全过程,将为法的实现提供基本力量。基于以上论证,作者对民权刑法的原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展开论述,包括刑法的目的、机能、特征、原则,并运用民权刑法原理检视传统刑法文化,提出了民权刑法规范重的设想,对民权刑法的实现途径作了探索。
-
刑法教学案例赵秉志主编刑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可以说,所有的刑法学研究,最终目的都在于解决罪与非罪以及如何定罪量刑的实际问题。学习研究刑法的方法有很多,其中案例分析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最好途径。通过对通过对典型案例的研究,不仅可以加深对刑法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把握,提高理论水平,而且可以增强学习研究者运用刑法理论解决事务问题的能力。本书面对的读者主要是高等院校法律专业本科学生,也可供刑法专业研究生学习研究刑法使用。在编写本书时,作者注意了以下几个原则:⑴基本按照教材的体例和内容顺序排列,以方便学生学习研究;⑵尽量选择有关知识点中存在疑难争议问题的案例作题材,案例具有适度的疑难性。⑶在“问题”部分尽量介绍案例中涉及的法律适用问题,将有关疑难争议问题予以总结。⑷在“评注”部分尽量涵盖基本的概念、原理和法律、法律解释的规定,将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紧密结合。有地为了全面、深入地阐释刑法理论、原理,评注的内容不限于案例事实本身所涉及的问题,而是作了适当的引申性的评注。
-
刑法概说(日)大塚仁著;冯军译该书通过介绍纷纭的学说动向、分析复杂的法院判例、结合日本的具体国情,以简明清扬的文字,详细解说了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显示了大冢先生理解和把握(不只是批判)社会的内在意志,是战后日本刑法学教科书中奠基性作品之一。本书是日本著名刑法学家大冢仁教授所著刑法教科书的最新修订本,该书通过介绍纷纭的学说动向、分析复杂的法院判例、结合日本的具体国情,以简明清扬的文字,详细解说了具体犯罪的构成要件,显示了大冢先生理解和把握(不只是批判)社会的内在意志,是战后日本刑法学教科书中奠基性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