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
-
知识产权服务与专利质量提升谷丽 著本书以我国专利质量提升为目标, 以知识产权服务为主线, 在系统地梳理了国内外学术前沿文献基础上, 从人才、行为、政策等不同维度, 采用实证研究、质性研究、案例研究等相结合的方法, 深入探讨了知识产权服务对专利质量的影响, 从我国专利质量发展的相关背景与国外知识产权服务问题的发展与实践的角度, 揭示了提升专利质量的关键要素与影响机理, 构建了知识产权服务对专利质量影响的理论模型, 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专利质量的提升路径与政策建议。 知识产权服务对专利质量的影响, 从我国专利质量发展的相关背景与国外知识产权服务问题的发展与实践的角度, 揭示了提升专利质量的关键要素与影响机理, 构建了知识产权服务对专利质量影响的理论模型, 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专利质量的提升路径与政策建议。本书共分为七章, 第一章为绪论, 从知识产权服务视角分析了我国专利质量提升的实践逻辑, 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知识产权服务的实践探索, 厘清了专利高质量发展对知识产权服务的战略需求。第二章阐释了专利质量提升视域下知识产权服务的理论内涵, 具体包括知识产权服务相关概念的界定, 知识产权服务的属性和特征及相关理论基础等。第三章为知识产权服务人才与专利质量, 具体内容包括以专利代理师为代表的知识产权服务人才的理论分析、胜任特征模型构建及其与专利质量的相关性分析。第四章为知识产权服务行为与专利质量, 具体内容包括知识产权服务行为的理论分析、形成机理、与专利质量的相关性等。第五章为知识产权服务政策与专利质量, 具体内容包括知识产权政策工具的理论框架、政策文本分析、与专利质量的关系等。第六章为知识产权服务提升专利质量的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 列举了美国知识产权服务助推科技成果转化的典型案例, 分析比较了我国代表省、市知识产权服务的典型做法。第七章为知识产权服务提升专利质量的政策取向,从专利质量视域下知识产权服务的政策供给、知识产权服务政策与专利质量提升的目标差距、我国知识产权服务可能的政策空间等方面, 为我国知识产权服务助推专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与政策支持。 本书编写过程中, 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相关专著和论文, 谨向有关学者表示诚挚的谢意。大连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部的研究生也参加了本书的实地调研和数据整理工作, 他们的参与为本书的完成奠定了前期的基础。参与各章节数据整理的学生: 阎慰椿(第三章)、任立强(第四章)、洪晨(第五章)。另外, 本书还获得了研究生张瑶、贺敬辉、程琳茜、杨玉红、杨馨慈等在资料收集、数据下载、文本修订等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本书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制定: 知识产权综合运用项目(G19-30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利代理服务对专利质量的作用机理研究项目(71603038)”和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DUT22RW206)、2022 年度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20220615ZZ07110157) 的资助, 在此深表谢意! 目前, 我国知识产权服务已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知识产权服务已经成为高质量知识产权转化为高价值知识产权、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直接驱动因素, 其内涵、理论和实践也将随着知识产权强国战略的实施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 知识产权服务的发展需要学界、政府和产业界的共同关注。本书仅是一个粗浅的尝试, 权作引玉之砖, 鉴于水平 所限, 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 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谷丽 2022 年元旦于大连
-
知识产权治理机制研究陈波 著本书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 为主题, 结合陕西知识产权治理十年来的实践,围绕知识产权治理机制在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创新、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服务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形成激励创新的法治环境、推动职务科技成果知识产权混合所有制改革、建设知识产权强省为陕西创新驱动发展提供系统支撑等领域展开专题研究,探索知识产权治理机制在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问题与成效、作用机理与制度构建, 以省域为样本考察提升知识产权治理能力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实现路径,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贡献地方治理的经验与智慧。
-
十四五知识产权规划专家谈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谢小勇 著本书是对《“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相关的前期研究和研讨交流活动的资料汇编整理。按照“十四五”时期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国内外形势的应对、规划编制思路、完善法律政策体系、加强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和司法保护、商业秘密的知识产权保护等14个专题进行了分类汇编。
-
民法典·继承判解研究与适用何志 著本书为《民法典判解研究与适用丛书》的继承编分册,以《民法典》继承编为主线,结合民法典继承编司法解释,以司法实践和现实生活中的44个典型案例为依托(包含《民法典》施行后的新案例),首先总结提炼相关问题,其次围绕问题进行理论阐述,厘清法律关系、解决疑难问题,最后结合各方理论对案例进行评析,为审判实践和现实生活服务。 《民法典判解研究与适用丛书》以民法典为主线,以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等单个编章为载体,分为8个分册。丛书采用判解研究方法,博百家理论之精华,集司法实践之经验,以案释法,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抽象的民法理论。
-
民法典与医疗卫生健康事业申卫星 著中国《民法典》的制定,全面贯彻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本书按照《民法典》的体例设置,分为22章论述了民法典与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之间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从规则、原理与运用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较为全面地涵盖了医疗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与民法典规定之间的衔接性。本书一方面致力于为医疗卫生行业的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与实践指引,为医疗卫生行业的发展献计献策。另一方面致力于把人培养成为一个既尊重自己权利又尊重他人权利,有着权利意识、平等意识、契约意识、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为我们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奠定重要基础。
-
知识产权法学案例教程张德芬 著《知识产权法学案例教程》,为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案例教程系列丛书(共11种)之一。案例教学是法学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典型案例的情境呈现、深度评析,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掌握理论、形成观点、提高能力。 为达成“以案学法”的功效,本书主要以近年来著作权法、专利权法、商标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领域发生的真实案件为基础,将知识产权法学的关键知识点融于案例中,力求案件的典型性、权威性、创新性和可研讨性。书中的每一个案例均包括“基本案情、主要法律问题、主要法律依据、理论分析、思考题”五个部分。 本书旨在提高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知识产权法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强化运用知识产权法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应用能力。
-
中国担保制度与担保方法曹士兵 著资本的运行与担保的运用一直具有共生性,两者的发展也是同步的,对于金融行业来说,一部好的担保法能够大力促进金融的繁荣,是为不辩之理。随着经济交往的日益发达,担保已经从单纯的债权保障工具,演变为兼有债权保障功能和金融产品特性的混合工具,与金融创新密不可分,许多新型金融产品即以创新担保方式为核心,担保越发显示出独特的价值。本书结合生动案例剖析解决担保实践难题,全面详解中国担保制度与法律规则,深入探讨运用担保方法助力资本创新。第五版结合民法典、民法典担保制度司法解释等新公布的法律、司法解释进行了修订,回应了新规范、新形势的要求。
-
中国城市知识产权指数报告王正志 著本书根据中国35个城市知识产权的发展情况,围绕知识产权产出水平指数、知识产权流动水平指数、知识产权综合绩效指数和知识产权创造潜力指数四大分项指数展开,比较分析分项指数下的具体指数,如产出效率、技术服务优势、知识产权技术市场、知识产权资本投入、知识产权科教投入、知识产权营商环境和知识产权保护指数等指数,对中国35个城市知识产权的发展现状作了综合评价,并推出了中国城市知识产权指数指标体系。本书是各城市了解自身和中国整体城市知识产权发展概况的重要资料用书,是广大城市转变和提高管理理念、制度以及基础设施来提高知识产权综合绩效,夯实知识产权发展潜力,进而提高城市竞争力的必读参考书。
-
知识产权保护实务技能综合训练郭鹏鹏,宋健,刘莉,包文炯,任小明 编《知识产权保护实务技能综合训练》由学者、审查员、资深法官撰写,是一本以实务为起点,从理论角度反思、分析案例,进而以理论指导案例学习的教材。全书以版权、商标、专利、刑事与证据实务为框架展开,共分为四章;每章均以真实案例为起点,提出思考问题,引导学生对特定问题进行法律分析;结合现实问题,从理论层面对具体问题进行制度层面的分析与思考,以案例见制度发展,引导学生主动对相关问题进行延伸分析和思考,通过案例研读和教学加强学生对相关法律的运用能力、实务操作能力。
-
中国民法典评注 · 条文选注3朱庆育 著本书是“中国民法典评注”条文选注系列的第3册,收录评注作品12篇,分布于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侵权责任编,内容包括:第157条法律行为无效之法律后果,第410条抵押权的实现,第420条最高额抵押权的一般规则,第538条撤销债务人无偿行为,第590条合同因不可抗力而免责,第679条自然人借款合同的成立,第701条保证人抗辩援引规则,第807条建工价款的优先受偿权,第1022条第2款有期限肖像许可使用合同的法定解除权,第1060条日常家事代理,第1067条第1款子女对父母的抚养费给付请求权,第1184条侵害财产造成财产损失的计算。 “中国民法典评注”(蓝色版)始于2016年,是由朱庆育、高圣平担任总编,以德国大型民法典评注为参照,汇集了中国民法学界七十位知名学者以及资深实务界人士共同参与和撰写,对中国民法典进行体系化、规范化评注的一项长期而宏大的学术工程。 “中国民法典评注”(蓝色版)的撰写规划,将《民法典》全部1260个条文依规范意义脉络划分为90个规范群,作为写作单元。写作进程与发表出版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对规范群中的核心条文撰写评注,经评注工作坊集体讨论修改后,先行发表于法学期刊;第二阶段,对发表后的条文评注,结集出版《中国民法典评注·条文选注》,以“册”计序;第三阶段,对完成的规范群评注,符合单独出版条件的,以《中国民法典评注·规范集注》之名出版,以“辑”计序;评注撰写的最终成果呈现于第四阶段,届时,所有条文评注回归法典条序,出版以“卷”计序的《中国民法典评注·体系评注》。四个阶段在时间上并不严格区分,根据各部分的完成程度交替展开。 每一个民法条文,内有其规范目的,外有其所处体系,上有其学理依据,下有其实践发展。民法典评注是以每一个法条为基本对象,揭示规范目的以锚定体系定位,借助民法原理而观照实践得失,尽可能全面地涵盖该条文可能涉及的各类法律适用问题,并提供对应的答案。同时,评注还可以针对条文文义未及之处,借助民法原理和裁判智慧发展法律体系。 评注的写作结构分成四大部分:规范意旨、构成要件、法律效果与举证责任,力图统合所有相关的代表性著述、法律文件、司法判例等材料,全面整理法条之下的立法观点、学术观点与司法观点,以求穷尽法条之下的所有法律适用情形,为裁判提供依据。 评注对每一法条兼具条文解释、观点整理、法理评析、详备查询、前沿引领五大功能,通过深化对条文的理解,推动理性适用;通过理性适用,推动民法体系发展。不仅能助力律师、法官、检察官等实务人士更加全面准确地理解与适用民法典,也能推动更为深入务实的民法教学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