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
-
民法典背景下情事变更原则之逻辑构成与司法展开张永 著本书以情事变更原则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中的适用性为研究对象。全书主要围绕以下六个问题展开:第一,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基本内容、基本特点及适用情事变更原则之必要性。第二,施工合同中适用情事变更原则的要件分析,结合施工合同的特点探讨情事变更原则适用时需要考量的因素。第三,情事变更原则适用的具体化,即通过类型化的方式确立施工合同中可能适用情事变更原则的主要案型。第四,通过比较法研究方法,具体研究中国、德国等在现行法、司法实践以及学说中关于这一问题的现状,在比较分析法中追求真知。第五,通过海峡两岸大量的案例分析研判,从司法裁判中寻找情事变更原则适用于施工合同的基本规律,归纳主要的争点,提出合理化的解决方案。第六,详细论证施工合同中情事变更原则与其他合同履行障碍之关联性。
-
专利默示许可制度构建研究杨德桥 著本书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专利默示许可制度的发展史研究、专利默示许可制度理论基础的重构、专利默示许可的内涵、功能和类型分析、专利默示许可的适用条件和具体内容、专利默示许可在专利法和合同法上的协调、我国《专利法》上专利默示许可制度的规则设计。
-
精神卫生法中强制医疗研究张奇,陈楠楠,许芬芬 著精神障碍患者是社会弱势群体,其认识能力和判断能力受到一定的限制,其权利很容易受到他人侵害,但具有一定攻击性的精神障碍患者同时也可能对他人权利造成损害。基于维护本人和他人利益考虑,有必要对此可能造成的风险加以防范。本书以《精神卫生法》中有关强制医疗的规定为中心,结合实证案例,对强制医疗的类型、强制医疗的程序以及精神障碍患者权利保护等进行深入研究。
-
产业专利分析报告国家知识产权局学术委员会 著本书是相关行业的专利分析报告。报告从该行业的专利(国内、国外)申请、授权、申请人的已有专利状态、其他先进国家的专利状况、同领域领先企业的专利壁垒等方面入手,充分结合相关数据,展开分析,并得出分析结果。本书是了解该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并预测未来走向,帮助企业做好专利预警的必备工具书。
-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法律结构解析董建福 著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是建设工程领域司法实务中的重难点问题。本书作者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基础上,系统梳理了建设工程领域中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并以2017年版《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为基准,较为全面地结合相关规范性文件,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和分析,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本书注重以实践中通用的合同示范文本为核心思路展开阐述,对于建设工程领域的相关从业者而言,是一本能带你学会订立合同、厘清法律难点、解决实务问题的专业“参考书”。
-
全球史语境下文化遗产的预防性法律保护马雁,陈佳 著本书以全球史理论体系切入,结合文化遗产的预防性保护机制,挖掘梳理其中的法律因素,将法律制度的预防性功能化用于文化遗产的体系保护,突出重点领域,例如城市更新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线路、村落文化遗产、建筑遗产、农业遗产、工业遗产、文博会展中的文化遗产预防性法律机制等,关注燕赵大地的文化遗产保护状况,提炼预防性保护中的风险治理法律机制、文物保护中的行刑衔接分析、惠益分享法律机制、“一带一路”倡议中的文化遗产保护法律应对机制等,目的是构建以文化遗产和文旅结合为切入点的文明对话机制及实施模式,推进新文明观指导下的文化遗产的预防性法律保护体系建设。
-
知识产权法学《知识产权法学》编写组 编本书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本次修订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教材修订指导思想,阐述了知识产权法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制度,分设绪论和著作权与相关权利、专利权与其他技术成果权、商标权与其他商业标记权、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国际条约供五编。本书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中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的方式方法为线索和依据,来选取和分配各章知识面、知识点,教材还关注了现代信息技术带来一些新的著作权的问题,并试图对其进行探讨。
-
民事执行权与审判权分离改革路径研究谭秋桂,李哲,曹凤国 著本书分析了我国审执分离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域外民事执行权配置的基本经验、我国现行执行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执行权在法院内分的优势及其路径设计、执行内分改革配套机制等问题,认为我国审执分离体制改革的最佳路径为法院内分模式。执行内分模式的基本思路是:在完整地将民事执行权配置给法院的基础上,在法院执行机构内部设立三个不同的机构分别行使民事执行权的执行命令权能、执行实施权能和执行裁判权能,由执行法官和执行官两种不同身份的人员分别行使上述权能。《执行权法院内分改革路径研究》分别从内分路径的基本构架、执行主体改革、程序衔接改革、管理和保障改革四个方面说明了上述思路的落实方式。同时,《执行权法院内分改革路径研究》论证了执行内分改革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从建立执行综合治理体系、完善执行联动机制、完善协助执行体制、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财产监管体制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立法和实践建议。
-
大气污染区域治理法律协调机制研究于钧泓 著大气污染是人类工业时代开启以来蔓延最广也影响最深的污染之一,至今仍是各界共同努力研究与攻克的议题。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经济的区域一体化发展决定了大气污染的治理仅仅依靠行政区划的政府独立治理已难以有实际的突破和进展。在此认识下,本书立足于法学领域,将大气污染与环境法治理论相结合,探讨法律机制下区域型大气污染防治之道。本书主张构建的大气污染区域治理法律协调机制目的是希望通过机制、制度的建立以规则和程序的方式协调区域内法律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区域之内构建一个权力快速运行通道,使区域内各法律主体在完成地方大气污染治理事务的同时也可以很好地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的整体性事务进行衔接,从而提升区域大气污染的治理效率。 本书分为六个具体部分,可归纳为四方面主要的内容:第一为总论部分,即对本书所设计和主张构建的大气污染区域治理法律协调机制的核心概念、理论基础、框架逻辑等问题进行阐释,虽然大气污染区域治理法律协调机制是一个为了满足新时代下大气环境法治需求的新型治理规则的集合,但此机制的建立一方面要顺应环境科学规律,另一方面也要与社会、法律、管理等理论逻辑相契合;第二至第四部分为大气污染区域治理法律协调机制内部的立法、执法、司法三个层次,即:立法协调机制、执法协调机制、司法协作机制,这三个机制构成了大气污染区域治理法律协调机制的基础框架。这三个机制分别从定义、功能与价值、现状、问题等方面进行深入解析,在立足国际视野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本土化的规则设计,并依我国的制度特色进行系统化设置。
-
合同与生活郭艺蓓 著全书以民法典合同编为框架,以合同基本法律问题为抓手,通过研讨大量经典案例,帮助读者理解合同的基本原理,学会从民法的角度理解生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为有尊严的生活打好法治素养基础。全书以读者的生活为视角,以生活中的典型案例阐释合同的基本原理,以民法方法论为难点,生动阐释合同法律规范,帮助读者应用所学民法知识维护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培养预防纠纷发生的能力。全书以预防和解决合同纠纷为重点,帮助读者培养运用合同法律规范分析和解决合同纠纷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