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
-
走向新时代的中国民法走向新时代的中国民法梁慧星,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杂志主编;山东大学法学院院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谢鸿飞,法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民法研究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八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第二届“首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兼任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物权法学会副会长、北京市法学会涉台法律事务研究会副会长等。
-
知识产权重叠保护问题研究郝思洋暂缺简介...
-
作品实质性相似侵权判定初萌实质性相似是版权侵权判定的核心问题,学界与司法界对这一问题尚缺乏统一认识。本书从事实与法律、局部与整体、相似与差异、行为与结果、大众与专家、共性与个性六个维度剖析既有争议,展现实质性相似问题的全貌。以此为基础,本书进一步提出体系化的版权侵权判定思路,明晰了实质性相似判定服务于作品侵权属性的判定,并提出“排除独立创作可能性—市场替代—均衡分析”三步走的实质性相似分析思路。
-
《民法典》的创新与适用郑永宽相较于《合同法》《物权法》等相关单行法规范,《民法典》的编纂新增和实质改变了不少规则,如居住权制度、个人信息保护、离婚“冷静期”等。这些规则很大程度上体现了《民法典》的创新,对于这些创新如何理解与把握,这些规则适用中可能面临哪些问题,均值得认真关注与思考。本书通过分编分论坛的研讨,择取各编中较为重要的创新与改进,通过学者、法官、律师从理论、实务等不同视角的解读讨论,条分缕析,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力图尽可能深化对相关制度规则的理解认知,为《民法典》的学习与适用提供重要参考。
-
民商法学视野中的决议行为王雷本书以决议行为在民法和商法中的运用为研究视角,关注决议行为在民法和商法上的特别所在,由点到面探寻团体治理规律,着力研究民商法学视野中决议行为的一般与特别、具体与抽象、法理与规则、解释与完善,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农民集体决议、业主大会决议和公司决议等基层治理中的生动实践。本书体例清晰、视角新颖、研究深入,共分为上下两编,运用综合研究方法,从团体法及其理论出发,探讨不同团体法现象的运行,进而完善民商法中的决议行为法律规则。本书层次分明、逻辑严密、内容丰富,涵盖了决议行为在民商法领域的基本适用情形,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论证深度。
-
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人民出版社本次修订的妇女权益保障法在以下三大方面有突出特点。 第一,针对社会普遍关注的完善妇女人身和人格权益方面:强调妇女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强调禁止进行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人工终止妊娠,规定医疗机构施行有关医疗活动时,应当尊重妇女本人意愿;在禁止对妇女实施性骚扰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预防和处置性骚扰、性侵害制度机制等。 第二,在完善妇女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权益方面:消除就业性别歧视,明确就业性别歧视的具体情形,将就业性别歧视纳入劳动保障监察范围,此外,还规定用人单位女职工权益保障相关责任,明确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中应当包含女职工权益保护相关内容。 第三,在完善生育保障方面,新修订的法律规定国家建立健全职工生育休假制度,明确用人单位对女职工的生育保障义务,要求用人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限制女职工晋职、晋级、评聘专业技术职称和职务等。
-
缔约过失构成与类型王洪亮本书分析了缔约过失的发展历史、一般构成模式、理论基础,以及缔约过失责任的三种主要类型的构成要件与法律效果,试图构造出缔约过失的体系与一般理论基础。本书详细研究了缔约过失制度的历史与比较法上的缔约过失制度,深入解释了散见在民法典各部分的缔约过失制度,从而呈现完整而有体系的缔约过失制度,尤其对说明义务违反类型的缔约过失制度作出了自己的理论贡献。
-
博物馆商标权保护与品牌授权王月芳 著本书从博物馆商标确权、维权和使用的角度对博物馆商标保护进行论述,同时分析博物馆品牌授权的特殊性和品牌授权过程中的权益保护问题,提出博物馆商标保护难点和立法建议,讨论了博物馆商标保护和品牌授权管理制度建设问题。
-
以案说法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复审和无效审理部暂缺简介...
-
反向抵押借款合同制度研究徐海勇本书以老年借款人权益保护为切入点,廓清了反向抵押、贷款人无追偿权等基本概念的含义。在此基础上,本书比较研究了美国住房和城市发展部承保的房屋价值转换抵押、我国台湾地区不动产逆向抵押和我国大陆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相关的法律、法规与司法判例。本书较为深入地研究了反向抵押借款合同的制度起源与发展、性质与特征、结构与分类等基本问题;较为深入地研究了老年借款人在反向抵押借款合同制度中享有的各项实体权益与程序权益;较为深入地研究了反向抵押借款合同制度蕴含的各类风险,以及如何通过合同条款与保险机制,妥善分散和化解这些风险等问题。最后,本书为我国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以及重构我国的反向抵押借款合同制度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