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
-
民法典新规则案例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案例研究院 著周强院长指出:“要立足审判职能,在实施民法典的过程中及时制定完善司法政策,多做精品判决,多出精品案例,加强司法建议,为创新和繁荣民事司法理论研究提供新素材新经验。本书从司法实务视角重点解析《民法典》新规则的价值功能、基本法理、适用规制、适用难点、新旧法衔接处理等内容,为《民法典》的适用提供可操作性指引。既可作为法官、检察官、律师等司法实务工作者的办案参考和司法人员培训推荐教程。 本书在结构上按照《民法典》的体例,依次为总则编、物权编、合同编、人格权编、婚姻家庭编、继承编、侵权责任编。每一编选择8个左右的相关案例,选取案例的角度为新规适用、社会热点、突出典型性;案例分析的重点为新规适用规则、适用难点、新旧法比较和衔接处理等,总计68个案例,每篇5000~8000字左右。
-
保理合同原理与裁判精要李阿侠 著现代贸易中,保理是以盘活企业应收账款、增强资金流动性为核心属性的综合金融服务方式。2020年,保理合同进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成为专享新增的全新合同类型,在业内具有里程碑意义。但立法之外,诸多实践问题尚存争议,纠纷裁判标准亦不统一。作者从审判者角度出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展开编写,结合司法系统多年来的保理案件裁判经验,全面系统阐释了保理合同的商业原理与风险规避问题。本书以很高人民法院审判指导精神为依托,吸收了金融工商领域近期新的研究成果,广泛搜集全国各地的典型案例,细致剖析争议问题、观点分歧和裁判尺度,总结有益经验,梳理务实思路,为法律、金融、工商领域的理论与实务工作者提供专业支持。
-
案说道路交通事故与保险理赔福建律慧律师事务所金融保险团队 著本书以案例说法的角度,对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和保险合同纠纷案件中争议较大的残疾与死亡赔偿金的适用标准,车上人员与第三者身份的认定,免责条款的明确说明与提示等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同时对人们比较迷惑的常见险种保险金请求权主体,《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标准》与《人身保险伤残评定标准及代码》、《人身保险残疾程度与保险金给付比例表》之间的区别等问题进行列明和分析;并展示了一些处理道路交通事故赔偿和保险合同纠纷案件的诉讼技巧;还收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责任承担主体、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的性质等理论性的内容;对于争议较大的如肇事逃逸、无证驾驶等案件收录全国各地法院的裁判观点,让读者能从不同角度和立场了解同类案件处理方式方法和观点。
-
民法典背景下企业民事法律实务江必新,李占国 著企业是重要的民事主体,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民法是企业安身立命的“护身符”,是规范企业行为的“边界线”,还是引导企业树立正确价值理念的“指南针”。为有效服务企业法律需求,保护企业合法权益,我们特别组织浙江部分民商事审判业务专家及资深法官精心编写了本书。本书从企业实际出发,聚焦民法精神与企业发展、企业内部治理、企业民事权利和民事责任、企业交易规则、企业市场交易风险、企业诉讼规则方面的问题,采用法律实务问答的方式予以编排,力求指导专业化、服务精准化、内容实用化、查询便捷化、语言通俗化,对有效保障企业权益,引导企业遵守法律规定,有效防范和规避市场风险提供了具体指引与参考。期冀本书的出版,可以更好地服务企业经济发展,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助力。
-
中国预约合同制度研究朱晓东 著本书主张通过类型化的法学方法来分析和建构我国的预约合同制度。我国新出台的《民法典》中关于预约合同的规定比较简单,而以往立法中并无关于预约合同的规定,预约法律制度系通过司法解释和指导性案例建立。而且如本书所主张,因为我国民法依循德国民法脉路,所以德国民法上不重视预约制度的思维模式也影响了我国民法立法和学说上对预约制度的研究深度,国内法学界对预约的构成和效力争论频仍。然而,预约制度在市民生活实践和商业实践中运用甚广,大量买卖合同预约、意向书、框架协议等纠纷案例层出不穷。在个案裁判中,我国法院在无成文法的情况下开始在个案判决中摸索出一些创造性的关于预约合同的裁判规则,深值含咀。然而,这些自发性的司法实践并无体系性,远未达到学术层面的思考深度。正是在上述学术和实践背景之下,本书深入研究了大陆法系的预约合同传统,并与英美法系的临时协议理论进行比较,同时广泛采集了我国各级法院关于预约合同的大量司法案例,归纳我国法院对同类问题的解决进路,最终提出以类型化的思路建构预约合同制度体系,并以此制度体系解决预约合同个案中的疑难问题。
-
中国知识产权指导案例评注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 著为促进创新型国家建设,充分展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推动知识产权司法公开,提升社会公众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塑造诚信守法的知识产权法治文化,从2008年起,在各高级人民法院推荐的基础上,最高人民法院每年在4.26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向社会公布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10大案件和50件典型案例。为了便于知识产权各界人士了解和研究,本书编委会组织承办法官对2017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10大案件和50件典型案例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并组织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对相关案例进行了审稿,形成本书。 本书以案例评析方式进行编写,每个案例一般包括如下部分:(1)阅读提示和裁判要旨。阅读提示同时体现在目录和正文中,有助于读者根据目录迅速判断出案例所涉法律或者其他裁判问题。裁判要旨在于展现法官在裁判具体案件过程中对法律适用、裁判方法、司法理念等案件焦点问题的精要评述。(2)案情和裁判。该部分全面完整地反映了当事人的诉辩主张、争议焦点以及法院审理查明的事实、裁判理由和裁判结果等内容。(3)法官评述。包括对本案争议焦点和不同意见、裁判思路和方法的深入分析,以及对本案纠纷发生的社会背景、裁判结果的社会影响和效果的介绍等内容。
-
家庭治理现代化林艳琴,李滨 著论文集由四部分组成,涵盖会议论文、整理成文字的会议发言,包括如下内容:第一部分“家庭法律关系”,主要围绕家庭在法律上的地位、组成家庭的重要基础——婚姻及其对应的法律关系分析展开;第二部分“家事法律发展动向”,结合民法典制定过程中涉及的家庭法律规则的创新,将实践中新近出现或者存在争议的种种家庭法律问题做了比较全面细致的探讨;第三部分“家庭教育与未成年人抚育”,旨在强调家庭教育对于未成年人抚育的重要性;第四部分“会议内容整理”,则是对会议基本情况的记载。
-
空间物权法律制度研究于海涌 著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的开发利用逐渐由原来横向的“平面开发”演变为纵向的“立体开发”,尤其是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土地的开发不断向地下和地上扩展,建筑物越建越高,同时地下车库、地下铁路、地下街道、地下商场、地下隧道、空中立交桥、空中走廊、户外广告、空中高架桥梁、空中电缆等空间利用形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根据传统的绝 对所有权观念,土地所有权“上达天宇,下至地心”,地表与其上下空间被视为一体,根本无区分之必要,但在当代土地的立体开发中,对地表的上下空间进行分割利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空间能否摆脱对地表的依附而成为独立的物权客体,其是否违背一物一权原则,这就成为法律制度设计上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我国《物权法》中关于空间利用的法律条文只有一条,可谓挂一漏万,留下了大量的困惑,在这种情形下,法院在审理涉及空间权的案件中势必面临“无法可依”或“有法难依”的尴尬局面,显然我国《物权法》中简单粗糙的规定无法解决现实生活中复杂的利益诉求和权利冲突。如果在学术研究中能够对土地开发张的空间权问题进行深入的专题研究,并在立法中确立空间权的制度体系,这将能够进一步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有效缓解城市用地的紧张状态,减少空间利用中的民事纠纷,因此加强对空间权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研究成果以空间权为核心,从空间物权理论、立法模式选择、国外立法比较研究和空间利用的实证分析四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
新时代知识产权发展与变革戚湧,董新凯 著本书对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知识产权、实用艺术作品知识产权保护、在线内容分享服务的知识产权问题、微信小程序的相关知识产权问题、专利恶意诉讼、知识产权与网络游戏产业、UGC短视频版权问题、网络服务商版权内容过滤义务、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适用的极差化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有益的建议或者对策。 本书既涉及UGC短视频、新闻聚合平台、在线内容分享等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在理论上和实践中颇受关注的知识产权问题,也涉及实用艺术作品、文身作品、园林设计、音乐喷泉等实用性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还涉及知识产权滥用规制、知识产权证券化、商标共存、专利池等多样化的知识产权保护议题。本书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不同领域就诸多知识产权新问题和老话题进行了热烈的探讨,无论是对于知识产权理论发展,还是对于知识产权实践推进,都能够发挥较大的推动作用。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编与侵权责任编释义龙卫球 编2020年5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我国民法自此正式跨入“民法典时代”。民法典由总则和六个分编再加附则组成,共计1260条,体系庞大。接下来,民法典如何有效实施成为新的任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编与侵权责任编释义》由民法典重要立法专家组织编写,是理解适用民法典的精准解读。通过法解释学特色体例,对每个条文从规范对象、规范来源、条文理解、拓展分析、适用指导、相关案例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分析。还针对每章精心撰写了章节导读,便于读者对每章内容的整体把握和融会贯通。《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人格权编与侵权责任编释义》对法官、检察官、律师、行政执法人员、法务人员等司法实务人员以及法学院师生、社会大众等均具有较好的学习参考和适用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