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
-
专利申请须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编本书由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编写,其内容集实用性与权威性于一体,自出版以来一直受到了读者的青睐,已数次再版,目前已修订至第四版。它根据最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实施细则》以及专利局的审查指南和有关规定对申请人关心的一系列问题作了介绍和解释。书后还附有主要申请用表和专利收费标准等8个附件,并涵盖了电学、化工和机械三个不同技术领域的申请实例,以供读者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在撰写和填写申请文件及办理有关手续时参考。
-
中美物权法的现状与发展江平主编美国国际开发署[The United States Agency(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和美国天普大学(Temple University)的大力支持和资助。全书是关于中美物权法的论文集,分四个部分,涵盖:物权的一般规则及制度;所有权及物权登记制度;用益物权制度;担保物权、占有保护及其他。
-
刑事司法协助成良文著刑事司法协助是国家关系的重要内容,是一国司法权的有效域外延伸,具有重要的外交价值和司法价值。开展刑事司法协助问题的研究,对于指导我国对外刑事司法协助和我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立法和司法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为两个部分共十一章。上篇为国际刑事司法协助部分,论述了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概念、范围及其诉讼特征;指导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基本原则;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发展趋势;国际刑事司法协助中的引渡、调查取证、诉讼移转管辖、外国刑事判决的承认和执行等问题。下篇为中国刑事司法协助部分,论述了中国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实践;中国对外刑事司法协助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刑事司法协助在中国区际间的适用;我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逃犯移交和共同司法管辖权的界定等。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是主权国之间依照有关国际条约或双向互惠原则,协助或代为履行一定的刑事诉讼程序或刑事实体权利的活动。从协助的内容、适用的条件和程序等角度,可以将其归纳为六大类:文书送达、信息通报、调查取证、引渡、刑事事件的诉讼转移、外国刑事判决的承认和执行。作为诉讼行为的国际刑事司法协助具有本身所特有的三大特征:国际法与国内法相协调;条约义务与互惠原则相互补;司法审查与行政审查相互统一。
-
新技术时代的知识产权法(美国)罗伯特·P·墨杰斯等著、齐筠等译新技术戏剧性地改变了知识产权的实践方式。在不久前,该领域的实践是按照传统的案例教科书的编排方式整齐划分的——版权实践强调对文学、音乐和艺术作品(代表出版、录音和电影权)的保护;专利和商业秘密实践强调对技术作品的保护;商标和反垄断实践强调对独立的商业活动方面的保护。这种有序的划分,因新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出现,已经发生了永久性的深刻变革。在知识产权实践的整个过程中,可以看到传统理论界限的模糊。如今,影响高科技公司的有代表性的重大交易和重要案件,都涉及复杂的技术、知识产权法的多个领域和反垄断问题。计算机技术问题,常常要求律师同时解决商业秘密、版权、专利和反垄断等多方面问题。生物工程学提出了许多富有挑战性的专利和商业秘密的问题。这两种技术包括了所有现有的知识产权制度,并且提出了“技术原则”这一新问题。还有一些新技术,如因特网和交互式多媒体产品,也迫使知识产权法达到甚至超过了它们的极限。学生要了解这些问题,初步掌握知识产权法适应新技术的过程,就必须要懂得这些技术的主要特征。学生们还必须全面了解知识产权法、反垄断法以及政府职能。此外,市场的日益全球化和无国界的英特网王国,越来越要求知识产权律师懂得这一领域的国际规则。本案例教科书是为学生迎接下一世纪的法律实践和公共决策的挑战而设计的,本书提供了各种知识产权保护模式的基本概况,同时对各领域的法律和政策融进了它们各自的技术背景、哲学基础理论以及一些经济学的分析观点。本书强调各门法之间的互补性和相互作用,鼓励学生应用这些理论原理,解决现实世界里的复杂问题。同时,材料的学术性培养未来的律师分析新问题和参与解决由新技术所带来的、更广的公共政策问题的能力。
-
法官解析知识产权案例周溯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经济渐趋突出的时代,知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认识和重视。知识产权法作为调整主要基于知识产权的取得、拥有、移转及保护等而发生的一些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其在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中所占的地位日趋重要,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推动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基本法律制度。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重要法律文件——《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提出了全面的保护要求,确立了具体的保护标准,尤其对知识产权的执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因此,如何运用审判职能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推动科技创新、文化进步、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并适应知识产权国际保护的需要,就成为人民法院的重要使命。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我国初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在立法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在司法实践方面,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由于知识产权在我国是一个相对较新的领域,知识产权制度建立和发展的时间较短,因此,立法的粗疏和司法实践经验的相对欠缺在所难免。知识产权保护客体的多样性及其自身的特殊性、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涉及较强的专业技术性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给知识产权保护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这使得涉及知识产权纠纷的民事诉讼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实体法律适用更具复杂性和难度。因此,不断加强知识产权理论与实务方面的研究,从活生生的实例中及时总结司法实践中的经验和不足,不断地为理论研究和立法提供素材,就成为许多学者和知识产权法官们共同关注的课题。正是基于多方面的考虑,安徽法院系统的法官们对走过的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历程进行了认真的回顾和总结,编写了这本《法官解析知识产权案例》,以案说法,力图从一个侧面反映我省知识产权审判的现状和水平,展示我们多年来的不懈努力。本书精心选取的45个案例是我省法院十多年来业已审结的一、二审知识产权案件,涉及著作权(包括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技术合同以及反不正当竞争等多种类型的知识产权纠纷。其中,有的案件具有一定的典型性、新颖性,所涉及的法律适用问题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如芜湖市傻子瓜子总厂与安徽省傻子经济发展有限公司确认“傻子”注册商标使用权纠纷案、杭州民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与江西南昌桑海制药厂“21金维他”注册商标专用权侵权纠纷案、宁业高、宁业龙、宁耘与孙燕舟、丁晓禾、新华出版社、作家出版社历史小说《绝代才女上官婉儿》著作权侵权纠纷案、浙江小家伙食品有限公司、潘笃华与张德芝专利侵权纠纷案等,都是有一定影响的案件。本书以案成篇,每篇的基本结构是:当事人及其诉讼地位、案情简介、起诉与答辩、一审判决要旨及结果、上诉与答辩、二审判决要旨及结果、评析。案件的审理过程由此一览无遗,法官的认识和说理尽现读者。每篇解析都是依据这些案件生效的裁判文书并基本上由主审法官亲自撰写,对案件所涉及的法律适用以及理论和实务方面的问题进行归纳、梳理和解析,具有真实性、实用性和一定的权威性。本书的主要特点是忠实案件审理过程中一、二审法院认定的事实、判决理由、适用的法律和处理结果,通过对办结的案件进行较为系统的总结,概括出处理类似案件的一般思考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努力使法律实践向一般理论方面提升,实现个案与法律规定和法学原理的结合。从理论和司法实践的角度对知识产权案件审判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探讨,力争使本书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具有较强的实务性和可操作性。除对案例的解析之外,本书所选登的十余份司法裁判文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体现了近年来我省司法文书改革的尝试和成果。安徽法院系统在知识产权案件的审理方面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与知识产权案件数量较多的兄弟省、市法院相比还显得不足,需要不断向专家学者和同行们学习请教。本书所选案例的处理结果及本书作者的一些观点难免存在不妥甚或舛误之处,有待同行和学者们的检阅、批评和指正。我们将紧随时代发展的步伐,永葆虚心学习、努力进取的精神,积极探索审判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为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准、完善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
海商法贾林青编著前言海商法作为现代法律体系中的独立法律部门,是适应着海上贸易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和确立的,它以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调整对象在各国民商法领域内占有一席之地,成为民商法的必要组成部分。海商法的历史悠久,究其原因,在于海上贸易作为人类进行经济交往的手段古已有之,而作为规范和调整海上贸易活动的行为规则,海商法必然随着海上贸易的发展而得以不断发展,经历了从初期的国际性的海事习惯法、到各国国内法、进而走向在国际范围内统一的历史轨迹。海商法适用于特定的社会经济关系,即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这使得海商法成为独立的法律部门,而不能被其他法律规范所替代。其首要表现就是海商法围绕着海上运输活动,着眼于维护海上运输安全秩序、促进海上运输发展的目的,建立了其特有的海商法律制度,诸如,船舶抵押权和船舶优先权制度、船员制度、海上货物运输合同制度、海上旅客运输合同制度、船舶租用合同制度、拖航合同制度、海难救助制度、船舶碰撞制度、共同海损制度、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制度等,形成了海商法独特的法律规范体系。同时,海商法又是实践性极强的法律部门,必须结合海上运输活动的实践,才能够切实理解海商法的立法精神和立法内容。海商法是具有很强的国际性的国内法。这不仅体现在海商法所调整的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是存在于不同国籍的船舶、货物所有人之间的经济活动,更表现在海商法的法律渊源主要包括国内立法、国际公约和国际惯例等多种形式。因此,研究各国海商法适用过程中的法律冲突的预防和处理问题,就成为海商法立法和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国际范围内所出现的统一海商立法,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我国的海商立法和理论研究起步较晚,与我国作为海运国家的地位和海运业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所以,大家有志于学习海商法是非常可喜的事情。鉴于海商法立法和理论的诸多特点,在学习海商法的过程中,应当对症下药,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国内立法与国际公约、国际惯例的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海运市场与国际海运市场的对比研究。为此,本书的编写力求适应大家学习海商法的实际需要,以理解和研究我国海商立法为主线,深人浅出地讲解有关的海商法理论。同时,在海商法理论的讲解中,穿插相应的海商实例进行必要的分析,解决学习中的难点问题。此外,为了扩大学习的知识面,在每章中选取相关的资料或者知识点,予以阐述和介绍。总之,大家通过阅读本书而能够掌握海商法理论,理解现行海商法律规范的精神和内容,并了解海上运输市场的实践情况,便达到了编著者的初衷。贾林青2003年6月30日
-
知识产权审判指导曹建明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三庭编本书包括审判指导政策与精神,专题研究,法委、行政法规类,司法解释类,规章类,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等内容
-
刑事上诉程序研究顾永忠著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基金资助。本书从理论上分析、探讨刑事上诉程序的基本概念、特征、功能和一般原则、一般原理,并提出完善我国上诉程序的思路和具体设想。
-
民事证据采信制度研究张永泉著就证据的采信制度而言,过分迟延提交的证据原则上不应当再具有证据价值,不是因为缺少客观性,而是缺少及时性。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采信过分迟延的证据,必将造成诉讼的低效率,当事人双方攻击和防御手段的突袭性,甚至削弱司法裁判的权威性。因此,设置证据时限制度是司法公正的内在要求,也是证据采信制度的重要内容。张永泉,男,1964年出生于重庆市荣昌县。1993年、2002年分别获得西南政法大学硕士学位和博士
-
美国的外国法院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研究孙劲著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和执行制度是美国冲突法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司法实践中都具有重要的地位。本书运用历史的、比较的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方法,结合美国有关外国法院判决与执行的著述、判例和法规,对美国的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和执行制度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探讨和研究。本书分为四编,十二章。第一编为绪论部分,共两章;第二编为美国州际法院判决的承认和执行部分,共五章;第三编为外国法院判决的承认与执行部分,共五章;第四编为结论,对美国州际和国际判决承认与执行制度进行了简要比较,并研究了三个有代表性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