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
-
行政法论丛姜明安 编特稿【高家伟】论社会冲突动力学视野中的行政审判制度【梁凤云】论行政合同诉讼的基本构造专题:行政法视野下的公私合作【袁文峰】论公私合作案中公私行为的判断标准——以德美公私行为理论的比较为中心【李文曾】论警察任务民营化规制【刘磊】公私合作:无证摊贩治理的一种路径【赵真】基本权利对国有公司的拘束力论文【刘国乾】行政裁量控制的程序安排【王瑞雪】美国法上的宪法性侵权之诉【戚建刚姚桂红】学校应急管理多元协作与应急决策机制的法制化研究译文【Ricardo Perlingeiro步超 译】比较语境下的巴西行政审判制度【Jean-Bernard Auby陈天昊 译】比较法视野下的法国行政法读书【褚宸舸范文伯】中国宪政的追梦人——品读龚祥瑞的思想
-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制度研究林俊盛 著本书从诉讼类型化这一新的视角,对各种具体时效制度在解决实际行政争议规则体系中的地位、功能做出恰当的界定,对我国行政诉讼起诉期限的理论探索,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
为了有序的城市兰燕卓 著在我们所居住的城市,规划是如何产生的?在什么情况下,已出台的规划可以被变更?当权益被规划变更侵犯,我们可以做些什么?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曾经预言,""中国的城市化和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影响人类21世纪的两件大事""。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推进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蓝图和城市管理的依据,但城市规划变更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必须对城市规划变更的事由、程序、救济做出严格的规制,确保城市规划的效力,提高城市规划的执行力,使政府更加科学、高效地行使建设和管理城市的职能。 《为了有序的城市——城市规划变更的行政法规制》结合行政法学理论和实务对城市规划变更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既为从事城市规划的决策者和参与者提供了法律借鉴,又为城市规划的行政法研究提出了全新的视角。"权利、权力"是本书的关键词,控制城市规划变更领域的权力运行,保护居民的切身权力:是理论与实务相得益彰的优秀作品。本选题由最高人民法院江必新副院长指导,并将作序推荐。
-
行政规制论丛江必新 编传统行政法学研究主要围绕行政主体、行政行为、行政程序和司法审查等问题展开,而基于市场失灵形成的行政规制问题,向行政法学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时至今日,行政规制已经覆盖了经济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开展对行政规制的研究是回应现代行政法发展的要求,具有重大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国行政法学对行政规制研究的缺位,一方面使行政法学与社会现实需求产生距离,另一方面使行政规制得不到行政法治原则和规则的指引而滋生弊病,行政规制的质量也无法明显提高。因此,将行政法学研究导入行政规制领域,用行政法治规范行政规制,既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使命。
-
行政与执行法律文件解读江必新 著《最新法律文件解读丛书:行政与执行法律文件解读(2014.4总第112辑)》收录了最高人民法院赔偿办有关负责人的答记者问文章,对《规定》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指导思想、适用范围、质证程序及证据规则的具体规定等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对广大读者理解与适用该司法解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残疾人权益的法律保障金放,杨旭 著从国际国内两个维度对残疾人法律保障制度进行系统深入的比较研究,目前我国鲜见力作。金放、杨旭编著的这本《残疾人权益的法律保障:国内外比较研究》放眼国际,考察了美国、英国、德国、瑞典、日本等发达国家和我国香港、台湾地区残疾人权益法律保障制度的最新进展情况,取精用弘,以资借鉴;同时立足国内,在广东、北京、上海、河南、云南、广西、湖南、重庆、四川等省市深入开展调研和小组访谈,掌握大量丰富鲜活的第一手资料,为剖析我国残疾人权益保障的法律实施状况并提出完善思路提供了详实的佐证。《残疾人权益的法律保障:国内外比较研究》视野开阔,信息量大,分析论述批欲导□,见微知著,令人耳目一新,对研究我国残疾人法律保障问题具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
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淡乐蓉 著,谢晖 编《民间法文丛: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研究》致力于对藏族传统法律文化中的标志性符号——藏族“赔命价”习惯法之生成脉络、历史传承、实践发展与司法适用进行学理分析和法社会学阐释,尝试通过笔者的主体性理解和诠释,对该习惯法制度进行根源追究、文本解读、意义探求和现象分析的研究。通过研究,论证和描述该制度的生成根源、基本特征和与此相联系的社会组织结构形式的独特性,以达致对藏族“赔命价”习惯法现象以及藏区社会民众与此相勾连的法律行为的认识和理解,分析和论证其合理性和合法性成分,阐释其现实存在之价值和意义,并结合国家现行法律文本以及近年来的漏洞补充规定,设想通过相关制度之建构和创新,实现其与国家法大小传统之间的沟通和互动,以利和谐藏区目标的实现。
-
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通论吴大华,潘志成,王飞 著《中国少数民族习惯法通论》以我国少数民族习惯法为基本研究对象,运用法社会学、法人类学的视角与理论,深入考察我国少数民族习惯法的内涵、表现形式、性质特点、结构功能、发展变迁、遗存状态及未来发展等问题,需要综合运用法学、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文化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
-
民国初期行政法院发展史研究邱之岫 著《民国初期行政法院发展史研究》以时间为脉络,援引史料客观地介绍了民国时期平政院、行政法院再到台湾行政法院的中国行政法院发展历程,分别从平政院、行政法院的内部机构设置、人员任用资格、审判组织的构建、平政院及行政法院对于行政诉讼案件的受案范围、审理程序、案件审结的数量、该时期的经典案例等多个维度,介绍、剖析了中国行政法院的百年演变。
-
群体性事件治理中公众有序参与的行政法制度研究戚建风,易君 著本书以群体性事件和公众参与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综合运用模式分析、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群体性事件治理中公众有序参与的行政法制度进行了探讨研究:阐述了群体性事件治理公众有序参与的基本理论问题,分析了“有序性、非对抗型”群体性事件(厦门PX事件、大连PX事件等)和“无序性、对抗型”群体性事件(贵州瓮安事件、湖北石首事件、广东乌坎事件等)中公众参与的现状,探讨了我国群体性事件治理中公众有序参与困境的原因,评析了国外公众参与程序和制度的主要经验,在此基础之上寻找我国群体性事件治理中公众有序参与的路径,构建了群体性事件治理中公众有序参与的具体法律制度框架。以“平衡论”的核心理念为指导,从公民权利和国家行政权力相互合作互动的角度出发研究群体性事件的治理,通过行政法上的制度创新,既让“无序性、对抗型”群体性事件消弭在萌芽状态,或者以较低的社会成本使其得以及时解决,也让我国的群体性事件向“有序性、非对抗型”群体性事件转型,并且扩大和保障公众参与群体性事件治理的权利,从而既能维护其自身合法权益,又能确保国家行政机关依法治理群体性事件,积极化解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