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法、宪法
-
环境资源法论丛韩德培主编本书为建树、对话、交流与合作而提供的一个园地,内容包括:基础理论研究、专题研究、域外环境资源法、学位论文精选和法规资料与信息等。
-
国际犯罪国内立法研究苗有水减刑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的行刑制度,也是目前最常用的一项法律奖惩措施。通过完善减刑制度的质与量的规定,增强其可操作性,理顺减刑权的性质、归属与分配关系,设计公正的减刑程序使减刑制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基于这一价值,本文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减刑制度进行了专题研究。本文分为上下两篇,共计六章。上篇为总论,第一章减刑制度的概念与结构,界定减刑的概念和性质、内容。第二章减刑制度的起源与发展,介绍我国和西方国家减刑制度的历史与概况。第三章从减刑制度的起源与发展的历史中,确定了功利优先,兼顾公正的价值取向,和以特殊预防为主,一般预防为辅的刑罚目的,推导出“虚拟刑”的概念,解释了减刑制度的合目的性,解决了减刑与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关系问题。下篇为分论,重点提出了本文的三个观点:第四章建立以犯罪人行为规范为核心的减刑标准体系。提出减刑的目标是矫正犯罪人的不良行为模式,保障监狱的安全和正常秩序。减刑的标准只能以犯罪人的行为为内容,具体内容包括:认罪服法、遵守罪犯改造行为规范、参与短短正项目、生产劳动。本文主张只有好行为才能减刑,减刑分数只能加不能减。明确减刑分数,使分数与减刑直接挂钩,废除比例制。减刑有总额的限制,而无次数的限制。在减刑中兼顾罪犯矫正、刑罚个别化与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第五章减刑权是司法权中的行政刑,应归属行刑机关,并分散于各级行刑机关。减刑权作为行政权由行刑机关掌握,是司法效率和效益的要求,符合刑罚权的运作程序,是教育刑目的观的体现,是罪犯改造工作的需要。第六章设计犯罪人权利的正当程序保障和对减刑制度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犯罪人的权利是减刑制度良性发展的?匾跫Φ北Vし缸锶说纳晁咔篮突竦梅砂镏娜ɡ9旆ㄈ囟约跣坦ぷ鞫加幸欢喽街圃甲饔茫不仄鹱判畔⒎蠢∽饔茫觳旎厥侵饕募喽交兀ㄔ涸蚴侵饕闹圃蓟兀ü咚戏绞蕉越谜ぷ鹘兄傅肌?
-
中国行政组织法通论孟鸿志等著对行政组织法的研究,是目前我国行政法学研究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作者花数年之力,搜集了建国以来大量的国内相关理论著述和立法文献,以及国外的有关资料,并组织力量,运用宪法学和行政法学理论,全面系统地概括和总结了中国行政组织立法的实践经验,深入研究和探讨了行政组织法的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内容,既阐述了已然制度,又研究应然制度。对相关组织法的完善提出了对策和意见,有许多独到的见解和思路,视野开阔,方法科学,充分显示了鸿志在学术上的多年积累所获致的功力。《中国行政组织法通论》的问世,对完善相关立法、监控行政执法、巩固机构改革成果的现实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
使民主运转起来(英)罗伯特·D.帕特南(Robert D.Putnam)著;王列,赖海榕译本书通过对意大利各地区的研究探讨了有关公民生活的一些基本问题。作者运用社会资本、治理和善治等新的政治分析框架,对意大利进行个案考察,经历长达20年的实证研究,论述了意大利如何在法西斯专制崩溃后,成功地利用意大利深厚的公民传统,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民主机制,逐渐使意大利社会走向善治和繁荣。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导论”介绍了制度研究有关文献。以后四章都是以一个问题开始,以另一个问题告终。在第二章中,作者考察了新制度的建立及对意大利政治治理、政治权力和资源分配的影响;第三章,作者对意大利20个地区的决策过程和政策实施做了全面的比较分析;第四章作者解释了制度绩效的地区性差异;第五章,作者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地区间存在差异的原因;在第六章里,作者利用了集体行动和社会资本理论,说明为什么历史传统能如此稳定持久地存在。
-
全球化压力下的世界文化(德)赖纳·特茨拉夫(Rainer Tetzlaff)主编;吴志成,韦苏,陈宗显译本书是“当代西方主流学术名著译丛”之一。全球化进程正在横扫世界各国,冲击着各民族的传统文明,其影响波及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同的国家和民族,由于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全球化的反应也极不相同。那么,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家会对全球化作出何种反应呢?本书为这一问题提供了最权威的答案。书中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大洲的研究全球化问题专家的研究报告,这些报告深刻地论述了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对待全球化进程方面的独特经验、态度、反应和对策,从深层次上揭示了面临全球化压力的世界各国的文化变迁,并且预示了世界各主要文化在全球化时代的发展方向。
-
超越法律(美)理查德·A.波斯纳(Richard A.Posner)著;苏力译但凡读过波斯纳著作的读者莫不为其敏锐的思想、独到的眼光、研究的广度及对美国法律制度与司法体系深刻的理解所折服。《超越法律》是波斯纳的又一部重要的法理学著作,作者本人把该书连同他1990年的《法理学问题》以及1999年的《道德与法理学理论的疑问》一起称为自己的法理学三部曲,而《超越法律》更是进入了1995年纽约书评的学术畅销书之列。 “这本书中不但有波斯纳到目前为止对自己的法律、特别是司法哲学以及思想来源的最系统阐述,而且就其所涉猎的学术范围和学术题目来看,也足以作为波斯纳的代表作”。诚然,对于已经习惯了教科书式法理学著作或典型“专著之范式”的读者而言,该书可能“有些奇怪和难读”,但破解之法在于读者要努力置身于作者的语境以及读者需要对西方与美国法理学和哲学传统有初步的了解。这样,或许在“某个不特定的时刻,你会猛然间把作者的关系同自己的关心连接起来”而实现所谓的“视野的融合”并恍然悟出无论是法律抑或学术的某些道理“甚至会对人生和社会有某种感悟”。因为,这不是一本工具性的法律书,“而是一本从法律问题切入的视野广泛的”著作,“正如其书名,是“超越法律的”。 该书的译者认为法理学在中国法学界“面临着某种困境”。其实在实务界何尝不是如此。一旦涉及法理学问题,不少人言必称“法治、宪政、正义、公平”等等“高级理论”与“大词法学”。而法理学的深意于法官而言远非止于此,法官要褪去工匠的“俗套”而涅槃成为学者乃至“学家”,“必须开拓理论法学的研究视野”。
-
宪法学殷啸虎,王月明主编殷啸虎,男,1959年生,法学硕士,华东政法学院教授、《华东政法学院学报》常务副主编、科研处副处长、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组组长。主要著作有《近代中国宪政史》、《新中国宪政之路(1949—1999)》、共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史》、合著《中华文化通志·法律志》等。发表论文数十篇。王月明,男,1966年生,法学硕士,华东政法学院副教授、宪法教研室主任,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主编《宪法学》等,合著《宪法十年理论与实践》等,发表论文数十篇。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对法律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法律人才的素质,根据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教学要求,我们邀请政法院校的和实际部门的法学教授和专家编写出版了这批教材。这批教材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及收国内外法学教育的最新成果,面向21世纪的法学教育,正确阐述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努力做到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的统一。《宪法学》是其中的一种。本书共分4编、12章。第一编为“原理篇”,分宪法概述、宪法的历史发展、宪法制度3章。第二编为“国家篇”,分为国家性质、国家形式、我国的国家制度3章。第三编为“公民篇”,共1章,详细介绍了我国宪法关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规定的内容、原则和特点。第四编为“机构篇”,分为5章,介绍了有关国家机构的一般原则、我国的中央和地方国家机关,国家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以及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基本内容。
-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官法释义胡康生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释义丛书》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持组织编辑的一套系列丛书。该套丛书由一系列法律释义组成。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和部分参与立法的同志编著。该丛书坚持以准确地反映立法宗旨和法律条款内容为最基本要求,在每部法律释义中努力做到观点的权威性和内容解释的准确性。<
-
现代宪法的逻辑基础莫纪宏著在无力以逻辑成学之前,只得以逻辑的方法来对宪法之本质“评点感悟”。虽难合吾之本意,然无奈之余对所发言论也不敢有稍许慢怠。以愚见,欲振兴我国宪法之学,必须要有一整套分析宪法的新的工具。盲从西学,只能亦步亦趋,终会落入西人所掘的逻辑陷阱之中;只有另辟蹊径,方能独断独行,有所创造和发现。即便无法奉献一个逻辑的体系,但至少可以获得一些值得回味的问题留于后人研判。本书致力于挖掘那些隐藏在宪法现象背后已经沉睡了很久很久的问题,若读者阅毕此书能对笔者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提出问题的角度有所回味,也不枉愚10年来的良苦用心。本书是现代大学宪法丛书中的一册,全书共分二十五章,分别就宪法逻辑学的方法论、从权利到人权的逻辑演进以及法律体系构建的非法治化倾向等等问题作了系统全面的阐述。本书内容全面,结构合理,条理清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理论性,可供广大法学界人士阅读,参考。
-
法律推理引论(美)艾德华·H.列维(Edward H.Levi)著;庄重译“美国法律文库”是“中美元首法治计划”项目之一,该项目计划翻译百余种图书,全面介绍美国高水平的法学著作,是迄今中国最大的法律图书引进项目。 “美国法律文库”著作将陆续推出,以飨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