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法、宪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共产党章程国务院法制办公室(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1982年12月4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公告公布施行 根据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正)
-
宪法(日)芦部信喜著;林来梵译《宪法(第3版)》凝结了芦部宪法学的精髓。作为学问研究的方式,先生原本一向优先选择撰写专题性论文,在宪法制定权力、议会政治、宪法诉讼等领域,接连发表了诸多引领学界的论文,但始终无意撰写将这些加以综合起来的宪法概况的体系书,但始终无意期盼过那种将这些加以综合起来的宪法概况的体系书,为此,许多人曾期盼过那种将芦部宪法学之全貌加以简明呈现的体系书的出版。在这种期盼不断累积的过程之中,《宪法(第3版)》的初版终于在1992年问世,并得到读者们压倒性的欢迎。为回应这种情形,先生这方面也不断努力完善《宪法(第3版)》,先是于1997年、进而在1999年先后推出其新版和新版的增订版。据闻,直至新版增订版的完成,先生才吐露出其中内容终于始可接受这样的感慨。《宪法(第3版)》在内容上极具高度,而其不仅叙述简易平和、可读性强,且在如下一点上还下了功夫,即:如果能读出其平实的文字之中所蕴蓄的深意,那么自然就能掌握有关现代宪法的高度知识。
-
宪法中国法制出版社暂缺简介...
-
宪法练习题集胡锦光 主编面对高等法学教育中的种种现象,我们感到困惑,也产生了很多的忧虑:十年前的时候,法学专业是所谓的“热门专业”之一,现在的热门专业排行榜早已不见了“法学”的踪影;法学本来是很“专业”的专业,但在日前法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求职的时候,很多用人单位感觉法学学生似乎最没有专业;很多学生学了4年的法学专业,知道了很多法律上的专业名词,在被问到一个案子如何处理的时候,可以侃侃而谈、头头是道,满口专业词汇,甚至德国如何规定、美国有某个新鲜的理论,但是就是不知道中国怎么规定,这个发生在中国的案子究竟该如何解决;等等。这种现象似乎可以称为“专业教育的非专业化”。2005年贺卫方教授在网上宣布停止招收研究生,就是针对现在考研过于注重公共课程、不注重学生对于专业的喜好这种现象而进行的挑战。法学教育中出现的这些现象,可能与整个大的教育背景有关。很多文科的学生进入大学后,“一半时间在学外语,一半时间在打游戏”。因为文科的期末考试都比较简单,学生混个学分顺利毕业是不成问题的,很多学生对专业的学习都是考试前一个月甚至一个星期前死记硬背对付考试,所以有人戏称,有些文科学生大学4年实际上是学了8个月甚至更少。我们在抨击应试教育而强调素质教育的时候,却把专业教育给“晾”了。这种“不专”的现象,已经引起了很多法学教育工作者和从业者的忧虑和不安,长此以往,不仅对我们的法学专业学生会造成不利影响,极而言之,可能对我国的法学教育造成戕害。因此,我们建议,法科的学生还是应该学好专业,把这个专业性很强的专业修炼成自己的看家本领,从而能够以专业而谋得生存、谋得尊重。大学生也做练习?可能有人尤其是一些文科的学生会带着嘲讽的口吻反问。理工科的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练习、做实验,都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在文科的学校、院系,做练习似乎成了稀奇的事情,有的大学生也因此感到了大学与中学的“根本不同”。但是,我们专门为法学专业的学生组织编写了这套“练习题集”,就是主张法学学生在平时学习的时候也应当同步进行练习自测。这个设想就是基于以上的疑惑和忧虑而来的。我们希望,通过同步练习,帮助和促使同学们切实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熟悉我国现行法的规定,并对一些学术前沿问题有所了解。说得大一点,我们要为法学教育的“专业教育”作出一点努力。具体来说,这套书希望达到以下目的:1.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本学科知识。修完一门课程,并不是拿到学分了事,要真正掌握本学科的一些“门道”,至少要完成入门的工夫吧。这套“练习题集”设计了“知识逻辑图”栏目,详细勾画了一章内容不同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设计了各种题型的自测题,突出了重点,提供了详细精辟的答案分析,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帮助同学们了解不同类型考题的不同形态,掌握其解题方法,而且可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除了每章的自测题外,全书还专门设计了三套模拟题,同学们可以在学完本门课程后自己测验一下学习的效果。2.帮助学生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法学专业的学生系统学习四年过后,通过国家司法考试应当是顺理成章和轻而易举的事情,事实上,情况不是这样,只能表明某些同学平时的专业学习还浮在表面。这套“练习题集”从历年国家司法考试(律师资格考试)的试题中精选了部分经典的试题,帮助学生了解司法考试的难度、角度和形式,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和复习。3.帮助学生准备考研。一方面从一些法学名校(如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历年考研试题中精选了部分试题,另外,这套书专门设计了一个“论述题与深度思考题”栏目,以拓展学生学术视野,对帮助考研的同学掌握论述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亦有较大帮助。归纳一下我们的思路是:通过似乎回到“应试教育”模式、进行同步练习这样一种“俗”的方式,来达到我们强化“专业教育”的大而不俗的目的。这套“练习题集”一共包括14本,对应着14门法学核心课程,是“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的配套辅导用书。不得不提的是,“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自2000年出版以来,被全国众多法律院校师生选用,有的教材比如王利明教授的《民法》印销数量已经达到了30万册之巨,14门核心课的教材平均印销量也在10万册以上。10万册书背后就是10万位甚至更多的读者。这么多读者的厚爱与支持,让我们感到责任重大。我们惟有不断提高服务来作为回报!“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目前已经有了核心课教材、核心课教学参考书、选修课教材、案例分析教材、双语教材等多个子系列,共80余种,现在又增加了这套“练习题集”。这么多品种,目的就是一个:为了让使用我们教材的老师、同学有更多的选择,能够满足老师、同学们更多的需求。我们希望,这套大型的“21世纪法学系列教材”能够不断补充、完善,让使用这套教材的老师、同学们满意,也为我们国家的法学“专业教育”作出自己应有的努力!编者2006年2月
-
2006年司法考试重点、难点、疑点精解丛书焦洪昌主编本套丛书在2003年首版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广大考生的充分肯定。在2005年司法考试成绩公布以后,许多考生电话、电传我社,认为这套丛书的出版对广大考生来说,是一福音。从前经过多年司法考试鏖战的考生,在阅读本套丛书之后,发现自己有顿悟之感,找到了破解司法考试之谜的方法,成功通过了2005年的司法考试。为了答谢广大考生对本套丛书的厚爱,并帮助参加2006年司法考试的广大考生成功通过今年的司法考试,我社决定修订再版本套丛书。在本次修订再版过程中,丛书每卷仍由原权威作者担纲,以保证本套丛书的权威性。为了使广大考生,把握司法考试之脉搏,真正理解司法考试中重点,解惑司法考试中难点,领悟司法考试中的疑点,在2006年修订再版时,将诉讼法学卷分立成民事诉讼法学卷和刑事诉讼法学卷增加了2000年至2005年司法考试真题分析的内容。另外,对法制史的内容在法理学、宪法学卷中进行了增补。依据2006年司法考试大纲的变化,以及近一年来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变化,各卷作者对重点、难点、疑点内容进行了增删和调整,对相关练习及其解答和分析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真心希望阅读和拥有本套丛书的考生,在2006年的司法考试中,围着幸运,拥着成功,伴着喜悦,并从此谱写人生的美丽诗篇!
-
法律论证导论焦宝乾本书为《法理文库》之一种。法律论证是近几十年来在欧美学界兴起并且获得重要发展、取得重要地位的研究领域。本书从司法为中心的视角,研究法官裁判中的法律论证问题。立足于法律方法论的角度,对法律论证尤其是其中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研究。
-
环境资源法论丛.第6卷吕忠梅 主编《环境资源法论丛》第6卷共刊载文章十余篇,主要内容有:“环境伦理与环境法:也论环境法的伦理基础”一文认为,可持续发展伦理的价值取向是“生态人类中心主义”,是超越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全新的环境伦理观,并能满足道德法律化的必要性论证和可行性论证两方面的条件,所以环境法的伦理基础是可持续发展伦理观。“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与WTO制度——冲突及其协调途径”一文指出,《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的立法理念与世贸组织有关环境例外的规则,尤其是SPS协定的科学原则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文章在对这种冲突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指出协调这种冲突的方法。“论欧盟环境立法政策的发展演变”一文探讨了欧盟以实体性原则、工具性原则以及关于立法权限原则的三大类基本原则为基础,以环境影响评估制度、环境质量标识制度、企业自我监控制度、环境危险的评估和控制等制度为主体,包括了对各种形式的污染行为进行控制的环保制度体系。“论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度的整合与拓展”一文在剖析了我国排污许可证制度现状及其缺陷的基础上,就排污许可证制度的适用范围、基本原则、审批机关、与总量控制的关系、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等重点问题提出立法设想。法律的目的始终在于追求公平正义,环境法自不例外。本卷新开设的“文献资料”栏目所选的罗伯特·W.科林教授的“关于环境种族主义、环境公平和环境正义法律文献评论”一文是国际上相关领域研究中引用率颇高的一篇文章。更为重要的是,该文能为我们思考中国的“环境正义”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
-
环境法学史学瀛主编环境法学既是法学的一个独立学科,也是环境科学的分支学科,是法学与环境科学等学科相结合而产生的新兴边缘学科,具有突出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的特点。 本书分为四编共十三章。第一编环境法学总论,主要介绍了环境法学的基础理论、环境法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环境法的界定、环境法体系与环境立法。、国家环境管理制度以及环境执法和环境司法等问题。第二编环境保护法,主要论述了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制度和具体内容以及生物安全、居室内环境污染等新兴领域里的法律规定。第三编自然资源保护法,介绍和探讨自然资源保护基本法律制度和自然资源的具体法律规定。第四编国际环境法,首先介绍了国际环境法的基础理论和国际环境法的缘起和历史发展,其次介绍和评析了有关国际环境与资源保护的国际公约,同时对国际环境法与相关学科交叉领域的法律问题,如生物多样性与知识产权、国际贸易法与环境保护法、国际投资和环境保护等进行了探讨。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法学、环境科学的本科生、研究生研习环境法学的教材,同时也可作为环境部门实务工作者的参考读物。
-
环境污染与保护朱民强《环境污染与保护》是为了响应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以问答的形式解决农民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法律问题,贴近农民,贴近生活,从而解决农民的法律问题,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构建和谐社会。法律问题是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
美国公民与宪法纪念美国宪法颁布200周年委员会编本书以在美国宪政史上具有典型意义的历史事件为主线,以一些影响美国宪法和《权利法案》之制定的自然权利哲学等重要哲学思想和历史背景为出发点,描述了美国的权利和宪政思想的源头、形成过程及其形成的必然性,宪法的创制过程以及美国人对新宪法的价值所持的不同观点,如何运用宪法来组建政府、分配权力和保护人权,《权利法案》是如何增补到宪法中去的,以及《权利法案》所保护的公民权利在美国宪政史上的发展历程和具体含义。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着重强调了公民在美国的宪政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公民权利条款在美国宪法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本书町作为法律专业学生学习外国宪法课程的辅助教材,也可为从事外国宪法、比较宪法、外国法制史、美国问题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者,以及司法部门有兴趣了解美国宪法的人士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