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法、宪法
-
中国宪法年刊许崇德 ,韩大元 编《中国宪法年刊(2011)》由中国宪法学研究会主办,研究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名誉会长许崇德教授,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会长韩大元教授任主编。自2005年起,《中国宪法年刊(2011)》每年出版一册。在中国宪法学研究会的组织和编辑部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宪法年刊(2011)》历经数月编辑完成,现对各部分内容做如下说明。第一部分为“年度论文选编”,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选自宪法学研究会2011年年会论文,保持往年年刊的编辑传统:按照学术委员会规定的程序,本部分论文先由两次年会承办方组织专家从年会论文中初选,由学术委员会审稿选定。另一部分选自投寄年刊的论文,学术委员会对向年刊的投稿论文按照学术标准进行了筛选。第二部分为“年度重要学术会议综述”。包括中国宪法学研究会2011年西安年会和国际宪法学协会2011年中国西安圆桌会议的学术综述。其中,西安年会是新的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发起成立大会,具有特别的学术意义。第三部分为“年度宪法学学术活动”。编辑部多方搜集整理了2011年年度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地方宪法学研究会以及其他学术组织举办的宪法方面的学术活动。欢迎有关单位和学人今后为年刊提供学术活动的信息。第四部分为“年度宪法学研究相关参考资料”。该栏目从《中国宪法年刊》(2007)开始设立,目的是为宪法学研究者提供了解该年度我国宪法学研究进展与基本状况的信息,掌握宪法学研究的一些基本资料。本年刊收集的著作、教材、论文主要为2011年出版和发表。需说明的是:(1)由于受资料收集客观条件的局限,年度著作、论文的收集可能有所遗漏,敬请作者谅解;(2)因年度论文较多,为方便阅读,编辑部根据宪法学的一般体系做了分类;(3)年度博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后出站报告目录由部分宪法学与行政法学专业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法学博士后流动站提供,资料来源有限,因本学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包括宪法学和行政法学两个方向,而年刊为“中国宪法年刊”,故只选择宪法学方向相关的论文目录。
-
国际法周忠海 编《国际法(第2版)/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在大量搜集材料、研究新的动向和发展的基础上写成,力求全面、完整、准确地阐述国际法的基本概念、基本要求和基础知识,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的优秀成果,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达到理论性、实践性、针对性和应用性的统一。
-
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王万华 编《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内容简介:《知情权与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研究》包涵八章内容其中包括知情权解析、知情权保护立法在世界范围的演进、中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立法演进与立法概况、政府信息公开的原则、政府信息公开范围、政府信息公开的方式和程序、政府信息公开的救济机制、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与个人信息保护。
-
草根民主的法律规制唐鸣 等著村民自治,既是人民公社解体之后亿万农民的伟大创造,也是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发展农村基层民 主、保证农民当家做主的重大举措。经过多年的实践和努力,村民自治法律体系已初步形成。但随着实践 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情况和新的问题,现有的法律法规难以或无法规范。唐鸣、陈荣卓、刘志鹏、张 丽琴、尤琳等编著的《草根民主的法律规制——村民自治面临的新问题及法律制度建设》主要试图从法律 制度建设的角度对村民自治面临的新问题进行研究和探索。《草根民主的法律规制——村民自治面临的新 问题及法律制度建设》由四个部分所组成:第一部分,村民自治的法理研究;第二部分,村民自治自身运 行中的新问题及法律制度建设研究;第三部分,村民自治外部环境的新变化及法律制度建设研究;第三部 分,修改村委会组织法和完善村民自治法律体系研究 。
-
中国宪法公共利益原则研究褚江丽 著《中国宪法公共利益原则研究》在考察我国宪政实践中公共利益原则的确立和实施情况后,提出了核心论点:即公共利益原则是我国宪法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宪法确立该原则的基点不仅在于维护公共利益,而且在于尊重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其中,对我国公共利益原则的特殊含义,以及该原则在宪政实践中的实施情况的研究,构成了《中国宪法公共利益原则研究》的主体框架。《中国宪法公共利益原则研究》除引言和结语外,共包括六章内容。第一章主要阐述公共利益的基本理论。本章的任务在于界定公共利益的概念,并阐明马克思主义关于公共利益的基本思想。包括公共利益的含义分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公共利益的理论特质、中国共产党关于公共利益的理论贡献、西方思想史上的公共利益观,以及马克思主义公共利益理论与西方公共利益思想之比较等内容。其中,“原生性公共利益”与“创设性公共利益”是《中国宪法公共利益原则研究》对于公共利益含义的新理解。第二章主要分析公共利益与宪法之间的关联。本章在分析宪法理念、制度的变迁和宪法与宪政的关系基础上,认为宪法为公共利益的实现提供了基本的制度保障,成为人类追求实现公共利益的较好的政治选择;公共利益是宪法致力于实现的价值追求,是国家权力运行合法化的理由和依据。没有宪法制度的保障,公共利益难以实现;反之,不追求和保护公共利益,国家权力运行便面临着“合法性”的危机。第三章是从宪法的角度对公共利益原则进行规范分析。本章认为,公共利益不仅是一种观念,也是宪法上的一项原则,该原则与民主、法治、人权保障等其他宪法原则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宪法价值的实现;宪法上的公共利益原则因宪法自身的特性而在含义和实施等方面呈现出特殊性;研究我国宪法公共利益原则的特殊性,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社会成员之间、国家机关之间以及社会与国家之间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第四章是对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宪政进程中公共利益原则的实施情况进行评述。本章认为,探寻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公共利益原则的实施情况,其目的是要寻找出蕴藏在世界各国宪法和宪政中的规律性的东西,以便吸取其合理因素,促进我国宪法公共利益原则的实施。本章在对美、德、日公共利益原则实现模式进行比较的基础上,认为国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施公共利益原则的模式各有所长,它们对本国公共利益的实现起到了关键作用,其具体做法对我国公共利益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第五章是对我国宪政进程中公共利益原则实施的问题和发生原因进行深入剖析。本章认为,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的立宪宗旨已从国家本位转向个人本位,与此同时,人们对公共利益原则的认识也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公共利益绝对优先于个人利益的观点受到挑战;此外,本章通过对我国民主制度、法治建设和人权保障中公共利益原则运用情况的分析,认为公共利益原则在适用主体、适用方法、适用程序以及适用标准等诸多方面存在若干问题;这些问题的发生因素有许多,主要包括:宪法权威的缺失、传统公共观念的影响、政府部门利益的扩张、公民参与机制不完善以及公共利益原则运行的法律机制不健全等。第六章是我国实施公共利益原则的宪法考量。本章认为,公共利益原则的实施和完善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工程,需要多方面、多层次、多角度的努力。针对前文分析的我国宪法公共利益原则缺失的原因,本章从完善公共利益原则的:总体思路和具体设想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总体思路是从宏观角度对这些问题做出的思考,包括树立宪法权威、重塑政府公共性理念、构建服务型政府、完善公民参与机制以及推进公共利益原则运行的法治环境建设等;而具体设想则是从微观角度阐述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环节,包括公共利益原则的实施路径、实施方法、实施程序以及实施标准等。
-
梁启超论宪法梁启超 著《梁启超论宪法》收入梁启超专论宪法的文章数篇,主要有;宪法之三大精神、各国宪法异同论、中国国会制度私议、新中国建设问题,以及对孟德斯鸠、边沁学说的评析等。
-
城市化、国家建设与当代中国农民公民权问题研究易承志 著《城市化国家建设与当代中国农民公民权问题研究》讲述了:建设现代国家是中国现代政治的主要走向,现代国家的形成和成长需要经历现代化和国家建设两个环节;城市化则是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核心特征,而现代国家的形成和成长过程又是不断赋予和发展公民权的过程。由此城市化与公民权,尤其是农民的公民权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国家过程中相互联系的两大主题。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市化本身经历了从总体受限到迅速推进,再到持续发展的深刻转交:与此相应,农民的公民权问题也经历了从受到遮蔽到逐渐显现,再到日益凸显的转变.二在上述过程中,中国城市化的实质是什么?中国农民的公民权问题为何会从遮蔽向凸显转变?其背后的影响机制和深层逻辑如何?《城市化国家建设与当代中国农民公民权问题研究》力图从城市化、国家建设和公民权变迁相互关系的角度客观地描述并解释这一过程。
-
中国宪法权利体系的完善刘茂林,杨贵生,秦小建 著中国宪法的实施和宪法权利的实现,需要一个思想厚重、体系完备、逻辑清晰并能切实反映时代诉求的宪法权利理论的支撑。作为对宪法权利理论的一种探索,刘茂林所著的《中国宪法权利体系的完善(以国际人权公约为参照)》从人、共同体、宪法的相互关系出发,提出并尝试论证有关“宪法权利体系”的理论,认为宪法权利体系在实现人的生存和发展功能上是一个具有耦合性的系统,由“宪法权利价值体系”、“宪法权利规范体系”、“宪法义务体系”与“宪法权利运行体系”四部分构成。在此基础上,《中国宪法权利体系的完善(以国际人权公约为参照)》从中国宪法权利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出发,通过与国际人权公约比较,提出了完善中国宪法权利及其体系的设想和建议。
-
明治宪法的生长李丽辉 著目前我国对日本法律研究的著作并不鲜见,但从日本法律近代化中的精神因素这一角度对日本法律进行深入的分析却并不多见。《明治宪法的生长:日本法律转型中的精神因素考察》主要分为五大部分对这一主题进行阐述,即引论、名誉观:日本法律近代化的精神动力、现世主义与教育:名誉观的衍生物、等级制:日本法律近代化的社会体制、日本法律近代化的民族性。通过各个角度的分析,作者认为:历史的发展是有延续性的,现代的日本绕不开历史的日本,特别是近代的明治维新。综观日本的发展史,不论是它的腾飞,还是它迈向军事强国、经济大国,均肇始于明治维新。而明治维新的完成,在一定意义上而言,主要依赖于法律在近代的成功转型,也就是法律近代化的实现。而今日的中国正处于经济的快速发展之中,在一定意义上与战后日本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少可比之处。这样,对于日本法律近代化过程的分析与探讨,势必能够为冷静地面对传统、思考自身提供一些参考。
-
当代中国公民宪政意识及其发展实证分析邓世豹 著《部门宪法学系列丛书:当代中国公民宪政意识及其发展实证分析》基于公民宪法意识是宪法实施、宪政建设的基本社会条件,宪政建设进程与公民宪法(政)意识状况密切相关的理论为基础,以回答当下“谁的宪法意识,哪一方面的宪法意识”的问题为目标,从实践中宪法意识结构中的知识、理念、态度和意志四个方面为观察角度,运用定性访谈、定量问卷调查和文献分析方法,对当代中国人大代表、行政机关公务员、法官、检察官、律师、媒体从业人员、社会管理者和农民八类宪政功能群体的宪政意识进行实证分析,构造公民宪政意识调查分析框架,用宪法记录社会,描绘21世纪第一个十年的中国公民宪政意识状况及其发展变化。本书由邓世豹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