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志
-
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及其现代传承研究余陶生《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及其现代传承研究》在查阅文献和“点面结合”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全面挖掘与梳理了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内容,分析了这些生态知识的历史传承机理及现实处境,探讨了现代社会如何有效传承与利用这些文化的对策。研究认为,虽然现代化带来土家人生活的巨大变迁,但该地农业、林业、饲养业依然在发展,民众的生活永远都离不开特定生存框架的约制,传统生活逻辑依然在延续,传统生态知识在当代依然具有重要价值,它应该在与现代技术的结合中实现活态传承。
-
土族社会发展现状调查研究胡芳 著20世纪初以来,国内外学者对土族地区进行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人类学资料。如今,一个世纪过去了,土族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他们所记述的土族社会面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之后,在全球化和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土族社会转型和文化变迁的速度加快,不仅其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迁,流传了数百年的服饰、民居、语言、节日等独具特色的传统文化也处于濒危状态。本书运用社会学、人口学、民俗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在前人调查与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系统而扎实的田野调查,较为全面地介绍和论述了土族的人口结构、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婚姻家庭、民族文化、民族教育、宗教信仰与民俗生活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现状,客观真实地记录了在现代化浪潮冲击下,互助、民和与同仁等地土族社区的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的现状。
-
中国客家地方社会研究(法)劳格文,谭伟伦法国汉学家劳格文教授连续四十年调查研究我国农村社会,以地处福建、江西和广东的客家聚居区为个案,与中国地方合作者共同努力,开展中国传统地方社会文化调查。这场调查经历中国改革开放、农村城镇化、中国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巨大变迁与全球化的外来冲击,劳格文教授等抢救了客家地方文化资料,取得了一套中外对话的重要成果。四十年,一万四千六百天,劳格文常年深入我国闽、粤、赣农村,从理论上坚持非西方中心的中国文化研究模式,从实践上坚持不脱离本地民众和本土学者团队的学术研究,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从未半途而废。他把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传递给世界上不同语言、不同肤色和不同文化的人们。本书细致梳理了劳格文和他所带领的团队的研究成果,精编为四册,分别为:《中国客家地方社会研究(一)•闽西客家社会——长汀》,《中国客家地方社会研究(二)•闽西客家社会——宁化》,《中国客家地方社会研究(三)•江西客家与非客的社会》,《中国客家地方社会研究(四)•粤东粤北社会》。
-
中国客家地方社会研究(法)劳格文,谭伟伦法国汉学家劳格文教授连续四十年调查研究我国农村社会,以地处福建、江西和广东的客家聚居区为个案,与中国地方合作者共同努力,开展中国传统地方社会文化调查。这场调查经历中国改革开放、农村城镇化、中国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巨大变迁与全球化的外来冲击,劳格文教授等抢救了客家地方文化资料,取得了一套中外对话的重要成果。四十年,一万四千六百天,劳格文常年深入我国闽、粤、赣农村,从理论上坚持非西方中心的中国文化研究模式,从实践上坚持不脱离本地民众和本土学者团队的学术研究,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从未半途而废。他把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传递给世界上不同语言、不同肤色和不同文化的人们。本书细致梳理了劳格文和他所带领的团队的研究成果,精编为四册,分别为:《中国客家地方社会研究(一)•闽西客家社会——长汀》,《中国客家地方社会研究(二)•闽西客家社会——宁化》,《中国客家地方社会研究(三)•江西客家与非客的社会》,《中国客家地方社会研究(四)•粤东粤北社会》。
-
文学与人类学之间王璐20世纪初期的中国内忧外患。在国族主义思潮影响下,知识界的精英们急于掌握边疆人群概况并计划将其纳入现代国家体系,以创立中华民国、建设中华民族。《文学与人类学文库·文学与人类学之间:20世纪上半叶西南民族志表述反思》选择20世纪上半叶西南民族志文本进行分析,旨在探讨,在中华民国建设过程中,中国知识分子在西方的科学理念下,如何利用现代民族学、人类学知识去发现和表述西南的地方文化与少数民族,以及这种表述的意义与作用。《文学与人类学文库·文学与人类学之间:20世纪上半叶西南民族志表述反思》力图通过对近代区域性民族志的分析,展示民国知识界如何在西方人类学的影响下创建出关于本土文化的新表述类型。
-
第六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文集暂缺作者《第六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文集》是2016年“第六届北京国际国际藏学藏学研讨会”的文集,共收录91篇文章和摘要等,其中有10篇大会发言,14篇论文,67篇论文摘要,涵盖了藏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基本覆盖了近年来藏学研究的前沿成果。文集集中反映了第六届北京国际藏学研讨会所取得的成就,可显可彰,可传可扬。
-
中国客家地方社会研究(法)劳格文,谭伟伦法国汉学家劳格文教授连续四十年调查研究我国农村社会,以地处福建、江西和广东的客家聚居区为个案,与中国地方合作者共同努力,开展中国传统地方社会文化调查。这场调查经历中国改革开放、农村城镇化、中国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巨大变迁与全球化的外来冲击,劳格文教授等抢救了客家地方文化资料,取得了一套中外对话的重要成果。四十年,一万四千六百天,劳格文常年深入我国闽、粤、赣农村,从理论上坚持非西方中心的中国文化研究模式,从实践上坚持不脱离本地民众和本土学者团队的学术研究,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从未半途而废。他把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传递给世界上不同语言、不同肤色和不同文化的人们。本书细致梳理了劳格文和他所带领的团队的研究成果,精编为四册,分别为:《中国客家地方社会研究(一)•闽西客家社会——长汀》,《中国客家地方社会研究(二)•闽西客家社会——宁化》,《中国客家地方社会研究(三)•江西客家与非客的社会》,《中国客家地方社会研究(四)•粤东粤北社会》。
-
藏学论文及忆文选编王贵暂缺简介...
-
中国客家地方社会研究(法)劳格文,谭伟伦法国汉学家劳格文教授连续四十年调查研究我国农村社会,以地处福建、江西和广东的客家聚居区为个案,与中国地方合作者共同努力,开展中国传统地方社会文化调查。这场调查经历中国改革开放、农村城镇化、中国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的巨大变迁与全球化的外来冲击,劳格文教授等抢救了客家地方文化资料,取得了一套中外对话的重要成果。四十年,一万四千六百天,劳格文常年深入我国闽、粤、赣农村,从理论上坚持非西方中心的中国文化研究模式,从实践上坚持不脱离本地民众和本土学者团队的学术研究,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从未半途而废。他把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热爱传递给世界上不同语言、不同肤色和不同文化的人们。本书细致梳理了劳格文和他所带领的团队的研究成果,精编为四册,分别为:《中国客家地方社会研究(一)•闽西客家社会——长汀》,《中国客家地方社会研究(二)•闽西客家社会——宁化》,《中国客家地方社会研究(三)•江西客家与非客的社会》,《中国客家地方社会研究(四)•粤东粤北社会》。
-
党项西夏史论周伟洲暂缺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