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志
-
唐宋义兴蒋氏家族文化研究刘冰莉本书以唐宋时期江南望族义兴蒋氏为研究对象,在纵向上,力图对蒋氏家族在历代的发展进行梳理,以展现该家族在文学创作、文化传承等方面的特点;在横向上,则把蒋氏家族置于整个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着重分析科举、婚姻等与家族、家族文学创作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促进,对蒋氏家族长盛不衰的深刻原因以及在文化传承中所起到的作用探本溯源。
-
匈奴帝国史陈序经【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了与匈奴历史相关的中外史料和研究成果,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下,以宏观的视野论述了匈奴兴起、强盛、迁徙与衰亡的全过程。作者广泛征引各类中外文献典籍,对古匈奴人生活的地理环境、经济生活、军政制度、宗教意识、语言风俗、文化观念等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目前为止匈奴史研究成果中,在篇幅、资料、涉及面、学术水平等方面均表现突出,可谓是关于匈奴历史的集大成之著作。
-
海南岛苗族海南省民族学会 编苗族是个古老的民族,其历史之久远大体与汉族相当。明代后期,一部分苗族从广西等地陆续迁来海南岛,至今有400多年的历史。苗族定居海南岛以来,与黎、汉等民族一道,披荆斩棘、筚路蓝缕,为海南岛的开发和建设付出了艰苦的努力,作出了重要贡献。
-
蒙古草原古代草原游牧民族豁脱文化研究松迪 著本书在对蒙古草原古代游牧民族豁脱文化(生存文化)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豁脱的渊源、豁脱遗址、豁脱政治、豁脱经济、豁脱环境等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和论述。从研究的时间段来说,重点放在古代部分。主要对蒙古草原游牧民族豁脱文化以及城池环境、豁脱政治、豁脱经济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力求客观地展现蒙古草原游牧民族豁脱历史文化。通过对游牧民族豁脱文化的述说,对其特有的现象进行了分析归纳,展现了蒙古草原游牧民族独特的豁脱方式(生存方法)及文化的特殊性。全书结构完整,主要由六章组成及绪论、参考文献等部分组成。
-
守望与薪传侯儒 丁媛 著“伊玛堪”是赫哲族独有的世代传承、口耳相授的民间说唱艺术,也是赫哲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艺术表达和娱乐审美方式,给人以精神上的鼓励和性情上的愉悦。它不仅充分记载了赫哲族的征战史和迁徙史,浓缩了赫哲族的历史精神和文化精华,还全面展现了赫哲族的风土人情、社会习俗、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世代居住在三江流域的赫哲族渔猎生活等,是集赫哲族历史、习惯、文化、宗教于一体的知识体系,为历史学、民族学、文学、社会学以及语言学等学科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空间,是赫哲族人民的民族情感和民族向心力的凝结点,堪称赫哲族历史的“活态标本”,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本书通过全面、系统地采集代表性传承人和其他相关人员的口述资料,进一步梳理、整合“伊玛堪”传承过程的口述历史,力求很大限度地保护和传承这项民间说唱艺术,并让更多人领略“伊玛堪”文化艺术的魅力,进一步增强赫哲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
-
云南边疆少数民族认同变迁研究左永平 著认同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但时代正在悄然改变着认同的这一特性,当代边疆民族地区认同的基本特征却是多元性和流动性。本书以云南这个中国多民族聚集的典型省份为研究对象,将民族认同关系和认同方式归结为两个层面:对国家、对传统历史文化的坚守——认同的坚守;各民族交流互动、开放包容的认同多元性——流动的认同。认同的流动与坚守交织,形成了云南边疆少数民族认同的多元性与统一性的格局。云南各族人民认同的多元性和国家认同的坚守与执着精神,是云南各民族对中国民族关系理论的特殊贡献。
-
河北蒙古族史冯金忠,陈瑞青《河北蒙古族史》全面介绍了蒙古族自蒙元以来进入河北的历史活动、经济文化、风俗习惯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各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特别是系统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河北蒙古族的发展脉络、时代特征、英雄业绩,突出河北蒙古族在中华文明史上的独特地位以及在河北历史发展中的重大贡献,谱写了一曲蒙古、汉等各民族水乳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时代赞歌。
-
云南藏学研究.三徐建华云南藏族主要聚居于迪庆藏族自治州,部分散居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丽江地区和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云南藏族历史悠久,据汉文史籍记载,云南藏族与古代羌人有渊源关系。考古研究表明,约在5000年前,就有土著居民在这片土地上披荆斩棘,繁衍生息,开拓疆域。从迪庆境内石棺葬的研究可知,早在2000多年前,古代迪庆先民已与外界部族频繁交往,创造了古老的迪庆文明。
-
草地、牧民与草原文化刘继杰 著藏族的草地利用方式、藏族特有的民族文化体系,都是伴随人与自然的互动而形成的,对生境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都有很高的适应性。在社会和生态变迁的背景下,藏族生态文化仍可能对当前的生态实践、生态系统稳定具有积极意义。我们从生态民族学的视角出发,以拉萨墨竹工卡县斯布村和当雄县甲多村作为研究对象,这两个藏族村落位于西藏的农牧过渡地带上,农牧兼营,但比重有所差异。通过田野调查,《草地、牧民与草原文化 一项来自西藏高原的研究》梳理了包含在藏族草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的民族文化体系,并从理论层面分析了藏族文化在当地草地可持续利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中能够发挥的作用,提出了文化协从机制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的意义。从两地的经验来看,要形成青藏高原人与自然共生互利、和谐相处的格局,可以通过实现人们对藏族生态文化的自觉,建立藏族传统生态文化对现代生态实践的协从机制,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
湖北革命类博物馆展览精选孙立,彭放 著从中国共产党创建到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近30年的光辉革命历程,为湖北留下了丰富的革命文物资源。目前,湖北省有各类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点1712出,主要分布在武汉、大洪山、江汉平原、鄂西山区、鄂豫皖三省边界大别山一带等。其中,依托革命旧址建立的博物馆、纪念馆40余家,馆藏革命文物105982件(套),展览面积9.05万平方米,是全省革命文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湖北革命类博物馆展览精选》是“湖北省文化遗产保护系列丛书”中的一本,《湖北革命类博物馆展览精选》本稿从湖北省近百个革命类展览中精选了25个展览,按照时间的顺序,《湖北革命类博物馆展览精选》按照时间顺序,分为从党的创立到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期、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四个部分,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湖北省革命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