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志
-
蒙古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蒙和巴图,博·那顺 编《蒙古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套装上下册)》为蒙古族哲学、社会思想史研究专著,被列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规划重点课题。该书对蒙古族自产生至20世纪中期的哲学、社会思想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介绍和研究。全书共分古代哲学及社会思想、中世纪哲学及社会思想(上、中、下)、近现代哲学及社会思想五部分内容,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对蒙古族历史研究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因此《蒙古民族哲学及社会思想史(套装上下册)》的出版,对于新时期民族地区各民族干群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实现边疆民族的团结稳定文明富裕,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
史军超学术文选史军超 著本书为再版书,系《云南文库·学术名家文丛》之入选作品。元阳哈尼族梯田从古至今始终是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大系统,它是哈尼族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根本。本书全面描述了哈尼梯田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轨迹,并且从神林文化、神圣家族、迁徙历史、原声歌唱等侧面展现了梯田文明的灿烂文化。
-
炎黄源流图说吴兴勇世界历史之悠久,首推中国;世界人口之众多,首推中华民族;世界被运用的文字*盛者,首推中文——汉字。《炎黄源流图说》采用文图并说的形式,提纲挈领的向全世界介绍了炎黄的历史。
-
谋帅刘伯承关河五十州 著刘伯承是震撼20世纪中国军界的一代名将,早在护国战争、护法战争时期就以“军神”闻名;在中国共产党的军事将领中,他的资历也少有人及。他不仅是八一南昌起义的参谋长、红军时期的总参谋长,还是抗战时期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刘邓大军的司令。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过彝区、千里跃进大别山,他一生经历战事无数,长于谋略,深得对手的敬畏。另外,在十大元帅中,刘伯承的特色是从工农红军学校校长当到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是名副其实的“将军的校长”。毛泽东曾感叹:“刘伯承是条龙”。朱德称赞刘伯承具有仁、信、智、勇、严的军人品质,是“军事的奇才”。蒋介石则长叹手下无人堪比刘伯承。本书是一部展示刘伯承戎马人生的传记作品,深入解读了刘伯承一代“军神”的战场生涯,许多段落浓墨重彩、酣畅淋漓,可读性强。其中对刘伯承指挥艺术的描绘,如谋定而后动,目光深远而又讲究战术细节,爱护部下、强调敌我伤亡比的“战争经济学”等,极为精彩,这些都刷新了人们对战争历史的一般认知。
-
陆上行舟吴冠平 著本书收录了作者对当下中国最活跃的22位少壮派导演的访谈。这些导演的处女作或代表作呈现出来的先锋性与时代性是当代中国电影研究重要的文本。本书收录的访谈不仅从导演创作层面解答了“这部电影是什么”的问题,更从美学层面和技术层面回答了“这部电影为什么会这样”的问题,并且思索着“下一部电影会怎样”的问题。因此,本书既是对当代中国优秀电影作品的深度解析,也是对中国电影产业化转型期一线创作者心路历程的梳理,是研究当代中国电影的重要资料。
-
西夏文献丛考孙伯君上编收录了有关西夏文史方面的论文12篇,运用敦煌学的研究方法,对黑水城文献映射的西夏和元代的宗教面貌、姓氏、官名、俗文学等加以考释。下编收录了西夏佛经翻译方面的论文14篇,运用考据学方法,对黑水城出土汉传和藏传佛教文献进行了译释和汇考。
-
南方古族论稿蒙默 著本书是蒙默先生研究南方民族史的总结性著作,收《试论古代巴、蜀民族及其与西南民族的关系》、《试论彝族的起源问题》、《南客小考》等21篇论文,1993年曾于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获1994年四川省哲社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他整理的《蒙文通文集》和合著的《四川古代史稿》当年获一、二等奖)。近二十年来,蒙先生在南方民族史研究方面一直用力甚勤,对此书多有修订和补充。此次申报选题的论文集在原书基础上加入了作者近年发表的重要论文,篇幅扩充了三分之一,可以看作是作者近七十年研究工作的总结。
-
近现代新疆蒙古族社会史吐娜 著《近现代新疆蒙古族社会史》以时代为章,以民族发展为纲,作为基本框架,具体化的再现和研究新疆蒙古族近现代社会发展状况。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分析研究清朝统一新疆后,特别是近代以来新疆蒙古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的发展、演变规律。《近现代新疆蒙古族社会史》稿主要包括清中期新疆蒙古族的社会变迁、新疆卫拉特蒙古社会制度的*迭、同光年间的新疆蒙古族、新疆蒙古族社会组织、近现代蒙古族社会经济等内容。作者认为要了解近现代新疆蒙古族社会历史经济的全面发展,必须要了解前期的历史,尤其是近代新疆蒙古族社会状况大多延续了清代的社会因素和统治政策,因此,从清代社会入手,这样才能使人们*加全面和深入地了解近现代新疆蒙古族社会经济状况。并试图解读和分析蒙古族精英人物的人生轨迹和他们的历史作用。
-
瑶族历史探究李默 著《瑶族历史探究》对瑶族历史进行了研究,其宗旨是提出前人研究瑶族史未曾涉及的课题,如瑶名、瑶户、瑶田、瑶化等;对错误的论说予以剖析;对瑶族宗教信仰进行了深入调查,补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认为瑶族宗教信仰是传承民族的历史、生产、生活知识、伦理道德、风俗、习惯的文化传统共识,具有民族的凝聚力,是海外瑶人寻根访祖的线索。
-
喜马拉雅民族考察记李坚尚 著喜马拉雅东段的广大山地,是沟通中国和印度的重要通道。早在鸦片战争前15年即182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就派出探险家到这里考察。自此以后的一百多年,英、印、法等国的探险家、传教士和人类学家,纷纷到这一神秘的地域进行考察,出版了大量的报道和专著,引起轰动。可直到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术界对这一边陲要地仍知之甚少。为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派遣李坚尚等人前去考察、填补学术空白。本书是作者1980年和1981年的考察纪闻。综观全书,作者以探险家的胆识、学者的严谨、文学家的笔触、人类学家的视野,对地球第三极这一地域的壮丽河山、婚姻家庭、宗教习俗、社会结构、道德观念和历史珍闻,作了生动的记述。所言事象,均系作者的所见所闻,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