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志
-
朝鲜族史话郑信哲,李文昕 著朝鲜族是由朝鲜半岛移居而来的“跨界”民族,素有“白衣民族”之称。明末清初,其先民越过鸭绿江、图们江,开始落根于我国东北地区。该民族乐天淳朴,能歌善舞,重视文化教育,具有独特的民风民俗。此外,朝鲜族还是我国北方很早的“稻作民族”。《阿里郎》《道拉吉》传唱四方,农乐舞、长鼓舞飘逸奔放……充分展示了朝鲜族人民的活力及勇于进取的精神。本书用深入浅出的笔调,向读者娓娓道出了这个民族的悠久历史文化及独特的民族风情。
-
来自田野的民族学报告暂缺作者《来自田野的民族学报告》名如其书,是一本田野调查报告。该辑田野报告的主题是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调查与研究,本书作者也昆明周边地区为考察对象,通过对调查主体的调研和采访,对农村家庭的养老及养老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办法进行了探讨。书稿对我国即将进入老年社会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也进行了探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
客家社会历史研究许怀林 著《客家学研究丛书·第二辑:客家社会历史研究》是客家学研究丛书之一。全书分为综合论述及个案分析两编,既有理论探讨,又有实践佐证。该书大量运用地方文献和实地调查资料,从赣闽粤客家核心地区地方历史文化发展的视角,探讨客家族群的形成与发展历史,地方社会文化的发展、特点及其成因,提出了一些新观点、新见解,对于深化认识和理解客家历史与社会文化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启示意义。
-
清初满蒙关系演变研究[中] 哈斯巴根 著在16世纪末17世纪初后金(清)的崛起过程中,对于蒙古元朝遗产的继承是满洲政权得以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之一。《清初满蒙关系演变研究》以满洲对于蒙古制度、符号等无形资源的学习、利用为切入点,以清初(太祖、太宗、世祖时期)满蒙关系中的官号、名号借鉴,盟誓和质子制度及理藩院活动,会盟制,封爵等政策、措施为考察中心,从满洲的角度出发,梳理早期满蒙关系的演变。希望以此探索漠南蒙古的臣服对于满洲政权的巩固升级、稳固军事同盟的建立、清代版图的形成和国家长期稳定诸方面的意义。
-
哈尼梯田宋维峰,吴锦奎 等 著暂缺简介...
-
瑶族史奉恒高,朱华,谢尚果 等 编瑶族是有悠久历史的民族。瑶族的历史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荆蛮”,当时他们居住在江汉流域及其以南的古荆州地区。在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瑶族先民是盛极一时的“盘瓠蛮”的组成部分。瑶人称呼.*早源于南北朝时期的“莫徭”,见《梁书·张缵传》。隋唐时期,“莫徭”的活动日趋频繁。自宋而后,史籍大量出现关于瑶族事迹的记载。从宋至明代,瑶族势力得到空前发展,可谓处于鼎盛时期。因此,这一时期的“瑶”,往往成了南方诸族的代名词,有如清代的“苗”,是南方诸族的泛称一样。清代特别是中叶以后的瑶族分布,基本上奠定了今日瑶族分布的格局。瑶族是有灿烂文化的民族。威力无比的“瑶人弩”,色彩缤纷的“斑斓布”,莫瑶人的“染斑之法”,“用五色绒,杂绣花卉”的工艺,联手踏地为节的“踏歌”,“远出于民歌之外”的瑶歌,富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芦笙、铜鼓、长鼓诸乐器,珍为秘藏的“榜薄”,治病“多验”的医药,等等,都为祖国绚丽多彩的文化宝库增添了异彩。瑶族是以吃苦耐劳著称的民族。他们从大江南北至珠江流域,居住重心不断南移,沿途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终于形成“南岭无山不有瑶”的局面。他们对开发和经营我国南方特别是高寒山区,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
青浦望族焦红心,王辉“上海之源”——青浦,人文荟萃,人才辈出。焦红心、王辉主编的《青浦望族》是首部系统整理和研究青浦望族*姓的专*。本书以美国犹他图书馆、上海图书馆等机构收藏的青浦各家谱和地方志文献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和采访,对青浦历史上主要名门望族的源流、世系、特点、代表人物、现今状况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将这些家族的起转沉浮、推移变迁予以呈现,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上海文化的发展演变,也为上海地方史研究增添一份新的学术成果。
-
远渡加勒比罗敏军 著暂缺简介...
-
赫哲族伊玛堪研究史黄任远,刁乃莉 著《赫哲族伊玛堪研究史》是黄先生以其从事伊玛堪研究45年成果为基础,参考凌纯声、刘忠波、马名超、李熏风、隋书今等先辈的有关研究成果,首次系统地梳理了伊玛堪研究80多年历程,总结了伊玛堪采录、研究和保护的成果,介绍了伊玛堪的说唱与传承,为后人提供了翔实的研究史料。毫不夸张地说,这是国内外*部关于伊玛堪研究的学术史,对于总结伊玛堪研究理论与方法,进一步推动国内外伊玛堪研究,早日建立我国的“伊玛堪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质子与民族融合问题研究陈金生 著《质子与民族融合问题研究》研究的重点从内容上说侧重于探讨质子在民族关系中的作用,从时间上说以汉、魏晋南北朝、唐、元几个时期作为重点进行对比研究。难点在于同类研究成果较少,有关的资料又相对零散,给研究工作带来极大不便。关于质子在少数民族形成过程中的产生、受何种因素的影响、质子在少数民族形成中扮演的角色等问题都是本课题较难解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