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志
-
游牧历书策·朝鲁门暂缺简介...
-
蒙古族图典高娃蒙古族是在蒙古高原崛起的勇敢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蒙古族图典·综合卷(蒙汉对照)》主要介绍了蒙古族人物、蒙古族文献、蒙医蒙药、蒙古族游乐文化和游牧生活等方面的内容。《蒙古族图典·综合卷(蒙汉对照)》以图片形式展示蒙古族人物、文献、医药学、游乐文化和游牧生活等内容,对蒙古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对相关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
儒林一村黄志繁,杨扬渼陂村是庐陵文化的典型代表。“它集宗祠文化、宗教文化、古建筑文化、儒学文化、商贸文化和红色文化于一体,……具有很高的旅游观光和地方文化研究的价值,是庐陵文化研究中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在这里,笔者想强调一点,渼陂与流坑等古村落相比,其独特的价值在于它能够较完整地展现一个自然村落向商业村落转化的变迁过程。虽然流坑也经历了农耕经济向商品经济的转化,但是,流坑只是村民经济状况发生变化,流坑村本身并没有成为商业中心,而漠陂则是村落本身由自然聚落向地方墟市转变。渼陂的历史可以为探索商业、宗族、儒家教化、民间信仰等诸多复杂因素影响之下的村落内部机制提供一个个案。毫无疑问,深入了解传统村落的内部运作机制,对于我们理解过去和现在的中国社会将会是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
-
古代神话与民族丁山 著“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收录晚清以迄20世纪80年代末,为中华学人所著,成就斐然、泽被学林之学术著作。入选著作以名著为主,酌量选录名篇合集。“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入选著作内容、编次一仍其旧,唯各书卷首冠以作者照片、手迹等。卷末附作者学术年表和题解文章,诚邀专家学者撰写而成,意在介绍作者学术成就,著作成书背景、学术价值及版本流变等情况。“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入选著作率以原刊或作者修订、校阅本为底本,参校他本,正其讹误。前人引书,时有省略更改,倘不失原意,则不以原书文字改动引文;如确需校改,则出脚注说明版本依据,以“编者注”或“校者注”形式说明。“中华现代学术名著丛书”作者自有其文字风格,各时代均有其语言习惯,故不按现行用法、写法及表现手法改动原文;原书专名(人名、地名、术语)及译名与今不统一者,亦不作改动。如确系作者笔误、排印舛误、数据计算与外文拼写错误等,则予径改。原书为直(横)排繁体者,除个别特殊情况,均改作横排简体。其中原书无标点或仅有简单断句者,一律改为新式标点,专名号从略。除特殊情况外,原书篇后注移作脚注,双行夹注改为单行夹注。文献著录则从其原貌,稍加统一。原书因年代久远而字迹模糊或纸页残缺者,据所缺字数用“□”表示;字数难以确定者,则用“(下缺)”表示。
-
简明匈奴史[美] 帕克 著;向达 译匈奴一族究竟从何而来? 秦竟然不惜一切代价重建战国长城抵御匈奴! 匈奴究竟强大到了何种地步? 汉高祖刘邦被困白登山束手无策! 如此强大的征战民族为何又会一夜消亡? 就好像人间蒸发,如今难以考证! 在这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样的传奇? 这本书将通过7个大章的详细著述给你答案!
-
世界的信使杨志娟 著本选题为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规划项目结题成果,以元代和明代回商为研究对象,全面梳理和研究了此期间回商的活动全貌和历史变迁,既有宏观把握,又有微观研究。全书从族群构成、商业活动、宗教文化等多视角讨论了回商从元到明的历史发展进程,指出回商在元代达到高峰,对当时的政治、经济、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而进入明代后又实现了重大的经营转换。作者并将这一发展转变放在回族民族的形成过程中进行考察,关注二者之间的关联,探讨了商业转型对回族民族形成的重要意义。
-
话说元朝暂缺作者内容上,是首部全面涉及元朝历史的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一部著作,同时时间跨度上至隋唐蒙兀室韦时期,下至元明更替、蒙古统治者退回大漠草原,时间跨度大,涵盖地域广;在编写体例上,由于蒙元王朝的历史内涵丰富,但本书无意于面面俱到,而是抓住重点,展现经典,着重笔墨在于那些关键性历史故事,力图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展示内容的方式上,很重要原则是图文并茂。文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除正文外,还有专题、词条、百科知识,便于读者从多种角度理解历史知识;图片方面,尽可能多的使用内涵丰富的历史文化图片和文物考古图片,并与文字紧紧相扣,让图片说话。
-
西夏学暂缺作者暂缺简介...
-
金轮千辐暂缺作者《金轮千辐》成书于乾隆四年(1739年),是一部18世纪有名的蒙古编年史。内容叙述了宇宙的形成及人类的起源,印度、西藏诸王简史;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征服诸国及成吉思汗即位后二十余年的历史而本次汉译,是以乔吉先生于1987年10月从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金轮千辐》(蒙古文版)为蓝本。
-
东巴仪式叙事程式研究杨杰宏仪式行为产生文本。在仪式叙事中,口头叙事与仪式是同构互文的关系。本文以东巴叙事传统为研究个案,重点研究仪式叙事中的程式化特征。“仪式程式”是仪式主持者进行仪式叙事和表演的内部运作法则及组织单元,是口头传统与仪式叙事的联结点,也是仪式叙事的程式单元的总和。东巴仪式中普遍存在着高度程式化了的表演单元,包括表演动作技法、表演主题、表演场景以及表演类型,程式是这些不同叙事要素及单元得以有机联结的共同基因。这些程式在仪式叙事文本中是相对稳定的,重复律是共性,在不改变仪式叙事的核心结构及情节基干前提下,仪式的程序、主题、规模、时间、空间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增减、组合,并共同成了一个流动的、活态的、互构共融的多模态的仪式叙事文本。仪式程式在仪式叙事的功能如同口头歌手在口头表演中运用的“大词”,为仪式主持者灵活机动地组织、创编仪式叙事及仪式表演提供了充足的“武器库。” “仪式程式”概念的提出,基于“口头程式理论”的延伸性研究,也是这一理论对仪式叙事中的一次理论实践,这对与仪式叙事紧密关联的史诗、神话等口头传统的研究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同时对于仪式表演以及传统戏曲的深入研究也有相应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