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志
-
骆越源流史李艳峰,赵永忠,杨举伟骆越是古代中国境内百越群体中的重要一支,史料显示其存续时间为秦汉时期,到了魏晋南北朝以后开始称为僚。有关骆越、僚的史料很多,靠前外学者对此也多有研究、讨论,《骆越源流史》从学术史的视角对此作了梳理。内容包括关于骆越族称的研究、骆越的分布、骆越的族属和去向、骆越的社会发展与文化变迁、骆越继承者僚人的研究等。
-
云南民族发展史纲要李晓斌 著云南各民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云南成为多民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历史环境方面的因素,也有特定的历史原因。云南民族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表明,各民族是存在交流、融合的客观事实的,民族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云南民族发展史纲要》分九章,讲述了从先秦时期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云南民族发展的历史。
-
发明自由丹尼尔·汉南 著★深度描绘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圈如何将“自由”的概念散播到全世界,并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现代世界的形态★从自由的角度讲述英语民族的历史 ★2013年甫一上市,引发持续热议:你也许不同意,但是绝对会引发你思考的一本书 ★从这本书中,你可以发现《权力的游戏》背后的英国历史,英国脱欧的内在动因,中美贸易战的深层逻辑。这本书告诉我们:当我们谈论“西方价值观”的时候,也许我们正在谈论的正是盎格鲁—撒克逊文明 ★如果你热爱自由,那么它将成为你书架上的至爱自由并不会无端地生长,它自有其内在基因。对当今的很多国家来说,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民主法治政府是其不断的追求,而回溯这些理念的发展路径,我们总能找到同一个源头:英国。居住在这个湿冷孤岛上的人们建立起了国家是个人的公仆而非主人的观念,并进而产生了现代资本主义、工业革命、代议制政府等种种改变现代世界的产物。这套理念和制度被讲英语者所携带,一路漂洋过海,或者借助殖民统治者的强制推行,或者经由忠诚拓殖者的自觉履践,最终被散播到了世界各地,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现代世界的形态。 自由是英语民族成功的秘密,已经成为现代人集体潜意识的一部分。今天,我们视它为理所当然,以至于常常忘记了这一价值正是繁荣与有序的基础。这是一本关于盎格鲁-撒克逊文化圈缺失已久的作品,它将带领我们重新探索这段发明自由的旅程,启迪我们思考应如何面对未来。
-
游牧民的世界史[日] 杉山正明 著,黄美蓉 译在西方大航海时代之前,欧亚大陆一直是人类历史的主要舞台。而欧亚大陆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其实是游牧民与农耕民数千年的共存、交往、冲突及融合。公元前6世纪,动员70万兵力的波斯大流士败给游牧民的斯基泰。公元前200年发生在东方大陆的白登山之围,则是刘邦被匈奴一族围困七天,最终以和亲和岁币脱困。此后1000多年,欧亚大陆崛起的游牧民族有突厥、鲜卑、柔然、契丹、女真、蒙古,等等。鲜卑的北魏率先统一了中国北方,结束了纷乱的割据政权。而突厥一度影响了隋唐政权的兴起与发展,唐太宗李世民身上的游牧民血统让他被西域诸国尊为“天可汗”。契丹与女真强大的战力给宋朝带来的压力,使得宋代甫一立国便一直强调胡汉之别。13世纪的蒙古帝国更是书写了游牧民历史上*辉煌的一页,成为世界历史的分水岭。然而大航海时代以来建立的西方海洋文明视角,以及汉人正统的王朝史观,使得游牧草原民族被边缘化,忽略了游牧民曾主导或引发了欧亚大陆在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诸多变革的史实。从前在历史中作为边缘性存在的游牧民,在本书中担任起积极和正面的主要角色。杉山正明超*了以西欧、中国为中心的视野,描绘出别开生面的游牧帝国与世界历史,将游牧民“野蛮入侵者”或“军事破坏者”的形象彻底颠覆。因此,这是一部打破中原史观与西方文明史观、放眼欧亚大陆的作品!
-
忽必烈汗思想研究巴图巴干 著《中国蒙古学专家文库》已纳入2018年民族文字出版资金项目。为满足市场需求和相关学者研究需要而精心策划的一套比较全面、系统地记述和反映蒙古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的大型系列丛书。它既是对蒙古族历史文化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总结,也展示了蒙古学各学科**或最权威的研究成果,可谓中国蒙古学研究领域和蒙古族图书出版领域的大工程。全套丛书共15册,本书内容包括序、正文(六章)、附录、后记。第一章忽必烈汗青少年时代。第二章主管漠南汉地时的思想业绩。第三章忽必烈即汗位。第四章忽必烈汗的“变通”思想。第五章忽必烈汗“应天”“至诚”的哲学思想。第六章忽必烈汗的军事思想。第七章忽必烈汗的经济思想。第八章忽必烈汗的用人之道。第九章忽必烈汗的伦理思想。第十章忽必烈汗的法制思想。第十一章忽必烈汗的宗教思想。第十二章忽必烈汗的文化思想。第十三章《白史》的政教并行思想。
-
嘉木拉先加 著暂缺简介...
-
吐蕃时期藏族教育研究张屹 著,索南才让 编《吐蕃时期藏族教育研究/藏族历史与现状研究文库》首先回顾了吐蕃时期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基于选题明确的教育内容指向,决定了此处不能止于对吐蕃史的简单复述,而必须是以与教育相关内容为依据的选择性表述,旨在因应后文并形成理论上的呼应,以体现出历史与逻辑的一致。由于远古时期教育发展系吐蕃教育发展的源头,亦为苯教文化之重要形成期,因此它与吐蕃王朝的兴衰共同建构了吐蕃教育发展的背景。至于把赤松德赞时期作为分水岭,将该章分为两段区别论述,乃因其是佛苯势力发展、消长的转折点。关于唐蕃问中央官学教育的发展,《吐蕃时期藏族教育研究/藏族历史与现状研究文库》共分三部分试予论述:历史沿革、内容与意义。
-
从家族记忆到文化认同郭胜利 著来自西域、蒙古高原、东北地区的各个民族,有着不同的多元宗教信仰体系,迁徙到相同的地理空间,身处一样的大文化背景。从中国历史的短周期堆积与长时段剖面来分析,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人,从相濡以沫到相忘江湖,经历被中国历史认同到中国历史认同的历史变迁,最终一个民族的记忆演化为一个记忆中的民族,成为华夏民族的组成部分。本书以古代中国少数民族如回鹘、鲜卑、契丹、中亚粟特等少数民族为主,通过历史文献,分析其在中原通过婚姻、社交、礼仪等方式形成汉文化认同的过程。
-
云南少数民族非纸质典籍聚珍和六花,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 编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各民族创造并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留下了浩如烟海的古籍。这些古籍资料,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中华各民族的社会进程、历史走向和文化内涵,从不同侧面反映各民族祖先的智慧、文明成果和气质风貌,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承的独特载体,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真实映射。少数民族古籍是其中不可或缺、独具特色的重要部分。云南素有“民族文化博物馆”之美誉,各民族先民创造了卷帙浩繁的书面文献和难以计数的口传文献。这些少数民族古籍涉及的语言文种多种多样,记录的内容博大精深,载体形态更是纷繁复杂,有记载历史时期官方盟誓、功绩、先贤德行、颁赏、封诰等的金石铭刻,有描绘先民生产生活景致和认知的岩画,有刻写了经书、经文和神灵造像的石刻,有绘制于麻布之上的各民族信仰的神灵造像,有用铁笔刻写在贝多罗树叶上的贝叶经,等等。这些便是本套丛书所要收集、采录的少数民族非纸质典籍。
-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字化保护图集孙建刚,方门照 著《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数字化保护图集:以贵州省铜仁市少数民族村寨为例》主要内容包括大湾苗寨,云舍村,寨沙侗寨,漆树坪羌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