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史志
-
周敦颐与湖南张京华 著《周敦颐与湖南——濂溪理学研究论集》汇集了京华教授近年来的一些讲稿和文章,内容主要集中在周敦颐与湖湘文明的关系方面,语言生动,内容新颖,不乏学人的深湛之思。我个人自来湖南以后,也长期从事濂溪理学研究,阅读过的相关文献不在少数,但京华教授此书中的一些内容对我而言仍属闻所未闻,大开眼界。举一个很小的例子。周敦颐哲学中为人关注,也是容易引起争议的概念“无极”,南宋时期朱熹和陆九渊曾为此展开一场大辩论,称为“朱陆无极太极之辨”。周敦颐的“无极”概念,究竟是在儒家内部有所传承,还是完全出自道家系统,抑或是周敦颐个人的“发明创造”?当代中国哲学史研究者对此多有阐述,但一般都围绕着《老子》《庄子》《淮南子》等传统文献来进行。京华教授在书中独辟蹊径,通过一系列的实例,指出秦汉瓦当中就多处出现“无极”二字,“无极”其实是古代人通用的词语,推断周敦颐只是将这一日常用语抽象化、哲学化了。此一说法极为新颖,虽说并不能以此为据完全解决朱熹和陆九渊的千年争端,但至少提出了一条新的思路,提供了一些新的证据。
-
彝族文献对中华文明的贡献张纯德 著本书获得2020年度国家出版资金资助项目。书稿以大量丰富史料证明自古以来云南及西南地区各民族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有深厚的历史根基等内容。以百部翻译为汉语的彝族文献为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包括历史类、谱牒类、哲学类、伦理类、天文历律类、地理类、文学类、艺术类、医学类、农牧生产类、军事类、译著类、文书和文告类、文字类等。资料翔实丰富,涵盖面广,以文献研究与社会学、历史学等学科结合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深入地阐释了彝族文献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
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典陈树珍 编本书分为历史文物、宗教文物、民族文物三部分,每一部分又分为若干小类,依文物性质和内容分门别类地展示。一方面突出地显示出馆藏少数民族文物在历史、宗教、民俗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多视觉地反映出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俗、艺术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能使读者沿着这一合理的布局踏入民族历史文化的大门,循序渐进地浏览民族文物的风采,从而获得较为丰富、系统的民族文化知识。
-
民族自治州风采王智,张鸿 编《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卷》在编撰过程中立足新时代,力求反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经济社会不断发展,经济建设取得成就,历史、民族文化得到保护和传承。《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卷》,从延边众多“风采”中撷取人文延边、生态延边、大美延边、幸福延边等内容以飨读者,国内外的朋友可以从不同维度了解延边、畅游延边、喜爱延边、宣传延边。此书的出版,对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传承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自治州“走出去”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
楚南苗志[清] 段汝霖 著《楚南苗志》是一部记录清代苗民概况的志书。一共分六卷。卷一概述历代“苗蛮”称谓沿革,“苗疆”地理、古迹、气候、物产等。卷二、三按朝代编年,记述苗人“叛服”及历代“抚剿”史事。卷四、五载苗人服饰、器械、房舍、农具、田土,以及生产生活诸事和信仰、祭祀、禁忌、娱乐、言语等。卷六为“瑶志”“土志”。
-
美国民族史学刘海涛 著“美国民族史学”(American ethnohistory)既是本书锁定的问题研究对象,也是展开研究的核心分析工具。本书力图展示一个由述而作的“美国民族史学”。基于“民族史学”(ethnohistory)在美国学界的发展和演变,从历史学、民族学人类学两个学科发展脉络出发,在一个以民族学人类学学科知识与方法论为主体、兼顾史学学科知识与方法论的复述中,从宏观到细部,本书建构出一个独特的美国民族史学新形象、一个活态的西方历史人类学嬗变类型。这既是美国史研究的一种新尝试,也是西方历史人类学研究的一种新尝试。从“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代视域出发,基于“美国民族史学百年发展”这一具体视角,本书还对处于“白人中心论解构、白人极端主义复燃”悖论之中的美国历史和社会进行揭示,为深入解读美国及其自我认知提供一种重要的历史反思。
-
壮族历史文化研究梁庭望 著《壮族历史文化研究》是作者从事壮族历史文化研究50多年心血的结晶。全书内容主要分为民族足迹、壮族文化、壮族语言文字、铜鼓文化、诗坛歌墟、壮族文学、壮族艺术、民间宗教八个部分,涵盖了壮族历史文化研究的主要方面。具体包括壮族历史足迹、壮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壮文、壮语、壮族的青铜文化、歌墟的起源及其发展、壮族原生型民间宗教、壮族传统艺术概观、壮族文学的发展历程与展望等内容。全书介绍壮族历史文化研究的近期新成果,是一部较系统完整研究壮族历史文化领域的论著,可供相关专业师生及研究人员参阅,也可供图书馆、资料室收藏。
-
两岸客家史研究张正田 著本书主要着眼于唐宋以来 客家先民 与海峡两岸客家人的历史,论述闽台两地的客家历史及两岸客家人现代生活。全书分为四篇共二十二章,包括唐宋闽西的“前客家史”探究、渡台的汀州客家人研究、台湾地区苗栗客家历史、苗栗之外的台湾地区客家史与未来发展,从唐宋之际伏虎禅师与汀州客家先民开发环境关系、桃园十五间村永定胡氏家族语言文化生态、福建漳州张廖家族移民台湾地区研究、两岸客家面临城市化下观察客家未来等多角度,细致论证了两岸客家血浓于水,彼此有连续性与相关性的历史演变关系。
-
羯族与后赵史研究李圳 著后赵(319-352)是五胡十六国时期,由我国古代民族羯族所创立的北方少数民族割据政权之一。319年,羯族民族领袖石勒在襄国(今河北邢台)自立,称赵王,史称后赵。本书主要就羯族发展轨迹、后赵国的兴衰为线索,展开对后赵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民族认同等内容的研究。在3世纪以前,作为“匈奴别部”的羯族,一直保持着较为完整的部落组织和传统的西域民族特征。4世纪初,在羯族领袖石勒的率领下,其民族迅速扩张,实现了由西域胡为主体向杂胡为主体的民族转变。石勒乘中原战乱之际,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中原地区强大势力。由于连年征战、滥用民力导致社会矛盾激化,繁重的徭役,坞壁、流民势力的活跃,周边部族的兴盛是导致后赵灭亡的主要原因。后赵主要以学习汉魏职官制度为主,同时也保留了以“胡汉分治”为统治方针的“单于台”制度。后赵文化的特点是在儒家文化同佛教文化冲突中,相互交流,多元共生。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羯族经历了由民族认同向文化认同的转变,后赵存在时间虽然短暂,但在十六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是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抚苗录[清] 鄂海,阿琳撰 著《抚苗录》,收集了招抚镇筸“红苗”过程中,所呈送的奏折与“朱批”,撰发的咨文、照会等各种公文,以及告牌、清单、碑文等。为苗族历史研究,特别是研究湘西“苗疆”的开辟与“红苗”归流史,提供了最可信的原始文献资料。《红苗归流图》是阿琳在其任内亲履湘西“苗疆”,据实地见闻所绘制和编撰的。此图册图文并茂,对湘西“红苗”的“归流”始末,作了概略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