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著作
-
诸子斠证王叔岷王叔岷先生,號慕廬,一九一四年生,四川簡陽人。幼習詩書,及長,喜讀荘王、史记、陶渊明,兼習古琴。一九三五年,就讀於四川大學中文系,一九四一年考入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師從傅斯年、湯用彤先生。後任職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一九四九年後,出任臺灣大學中文系副教授、教授。一九六三年後,先後任教於新加坡大學、臺灣大學、馬來西亞大學、新加坡南洋大學等校。一九八四年,自空亚应史噩压及臺灣左里空塞圣退休,仍擔任史噩题兼任研究員及中國文哲所籌備處諮詢委員。
-
菜根谭(明)洪应明;《一力古典文丛》编辑组 编译《菜根谭》中充满了思辨,充满了经邦治国的谋略,充满了富于通变的处世哲学,充满了诗情画意。在《菜根谭》中,儒释道融为一体,心学与禅学是其核心。它不是洪应明一人的智慧,也涵盖了洪应明视力所及的前人妙语。它展示的不是某一生活侧面,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道皆在;栽花种草,赏月弹琴,小景可观,这是完整的生活。它所面对的不是某一种人,而是芸芸众生。人们可能地位不同,学历不同,性格不同,但都能从中有所吸取。《菜根谭》是不同人的共同选择。本书是一本关于启蒙教育的典籍,内容包括修身、劝世、明知、齐家、治平等各个方面,其中不乏历代相传的经典名句和至理名言,对于当代青少年修身养性、陶冶情操以及传统道德观、价值观的培养与形成大有裨益。
-
灵山之光萧国兴《灵山之光:灵山大佛开光十周年纪念征文选编》由萧国兴主编
-
中国人的精神辜鸿铭;杨华青 译得前人之利,晓中国传统文化之价值 承伟人之事,捍华夏精粹文明之长存本书旨在试图阐明中国人的精神,展示中国文明的价值。那么,依我看来,为了对一种文明的价值进行评估,我们最终必须要问的问题是,这种文明可以孕育出怎样的人物、怎样的男人和女人;而不是它建立了或者能够建立怎样的大城市、建筑多么华丽的房屋、多么平坦的马路、多么美观舒适的家具,甚至也不是拥有多么智慧而有益的工具、创造了怎样伟大的艺术和科学。事实上,一种文明所孕育出的男人和女人,才是其本质,其个性,也可以说是该文明的灵魂真实再现。如果说一种文明中的男人和女人表现了该文明的本质、个性和灵魂,那么,该文男人和女人的语言,则是其本质、个性和灵魂的展现。 注:本书为汉英双语版。
-
跟南怀瑾大师学佛悟道实践篇胡卫红 编著我们想追求有破有立,需要南怀瑾大师这种尊重、欣赏诸家学说的理智态度,以及贴切现实生活,身体力行之的务实精神。不过客观地说,南大师对佛、道、儒三家之门,虽达到了自由出入的境界,但还有所眷恋、有所疑惑、有所执着,离佛家的“非法非非法”、道家的“无为无不为”、儒家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之境界尚有差距。但我们也不能强求他成佛作祖。能达到自由出入境界者,当世者稀,已经很值得敬佩了!南怀瑾大师贯通佛、道、儒三学,又有所偏重、有所取舍。从思想基础来看,南大师似乎偏于儒学,倾向于以积极的态度融入世界、融入社会生活,并有所贡献,有所影响。虽以80高龄,仍四处奔波,启导后学。这可能跟他早年熟读儒家经典而形成的价值观有关。从学术基础来看,南大师似乎偏于佛学,他对其他学说的体悟和解说多以佛家思想为载体。这可能跟他多年对佛学的侵淫有关。从为人处世的态度来看,他又偏重于道学,随和,恬淡,顺其自然。这可能跟他的先天秉赋及成长经历有关。对一般人来说,学问仅仅是一种工具而已,有用则贵,无用则弃。对南怀瑾大师来说,学问是一种素养,得之于心、用之于身、随之于意,到了这种境界,称得上真学问了!
-
清代地方人物传记丛刊江庆柏辑录清代及民国年间所编有关清人的地方性传记资料。所收传记资料凡九十多种,所收人物超过二万五千多人,几乎涵盖全国各省。并附录人名索引和字号索引。此书已列入增补“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规划、又为国家清史项目。 资料全面 内容丰富 价值巨大 《清代地方人物传记资料丛刊》,由南京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的江庆柏研究员主编,已列入国家清史纂修工程出版类项目,即将由广陵书社出版。本丛刊按地区收录有关清代人物传记资料。凡通代性地区人物传记集,选取其中的清代部分;凡非传记专著但包含大量清代地方人物传记资料的著作,辑录其中的传记部分。所收传记资料凡九十多种,所收人物超过二万五千多人,几乎涵盖全国各省。并附录人名索引和字号索引,以方便查询。 “清代地方人物传记”是指以地区为单位,专门收录有关清代本地区人物传记资料的著作。这类著作收录的人物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它们的基本特点是人员广泛,叙述详尽,内容丰富,有着全国性的人物传记著作(如《清史稿》)没有的优势。它是研究清史,重修清史的重要史料。随着重修清史工程的启动,清朝的人物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清代的地方人物文献资料也将得到更多的利用和发掘。清代地方人物传记资料具有多方面的价值。清代地方人物传记资料提供了丰富准确的人物资料。由于清代地方人物传记资料大多由本地人士撰写,他们熟悉地方文献资源,热爱本地文化,所以一些地方人物传记写得尤其生动具体,充实详赡。它们能提供其他人物传记所不能提供的资料,能提供大量其他文献缺载的人物史实,而且这些传记资料相对准确。例如崇祯十六年进士、山西翼城人上官鉝,在重要的清代传记文献中,包括《清史稿》、《清史列传》、《汉名臣传》、《国朝耆献类徵初编》,以及今人所编《清代职官年表》、《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清人别集总目》、《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等,全部错作“上官铉”,且其事迹也语焉不清。而在常赞春所编《山西献徵》中,其资料就十分准确完整。清代地方人物传记资料有助于清代文献整理。例如,目前最完备的清人文集目录著作《清人别集总目》、《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里面,都有一部分作者的生平资料或缺载或不完整,其中许多就可以据地方人物传记集予以补充或订正。如张调元、张谐之、赵金鉴、侯运昌、祝庆蕃、莫瞻菉、钱九韶等等,其生平事迹在《中州先哲传》里都有详尽的记载,而莫瞻菉、钱九韶等的生卒年份也只有在《中州先哲传》里才有记载。清代地方人物传记资料有助于清代的学术研究。例如在《四库全书总目》著录图书进献者中,有编修曹锡龄呈送家藏本纪昭撰《毛诗广义》、《养知录》两种。纪昭为四库全书总纂官纪昀堂兄。曹锡龄之所以呈送纪昭著作,和曹锡龄及曹锡龄之父曹学闵与纪昀的关系特殊有关。曹学闵曾与纪昀同馆共事且甚相契,曹锡龄与纪昀则有一段师生之谊。《山西献徵》卷六《曹慕堂先生事略》附《曹锡龄事略》、《曹镜源先生事略》明言曹锡龄受业纪昀之门。由此可知,曹锡龄呈送纪昭著作,绝非偶然。纪昭卒于乾隆三十五年,是四库所收作家中卒年最迟的之一。显然,如果没有曹锡龄父子和纪昀的这一关系,纪昭著作要收入《四库全书》,且同时入选两种,是很困难的。曹锡龄与纪昀的师生关系,据编者考查,只有在《山西献徵》中才有明确记载。从曹锡龄献书之事中还可以发现,在《四库全书》私人呈送本中,有一部分在京官员利用自己特殊的地位,抓住朝廷向全国征集图书的机会,让自己家族的著作收入了代表国家最高声誉的文化府库。如张若渟呈送张英《文端集》、张廷玉《澄怀园全集》,方维甸呈送桐城方氏三世著作等,都可以看到家族献书的影子。而其间的亲属关系,在马其昶所编《桐城耆旧传》中都有明确记载。再如《四库全书总目》所收卒年最晚的作者,据编者考证,是直隶任邱人边连宝。边连宝卒年有乾隆三十三年和乾隆三十七年两种说法。据边连宝《随园诗草》及《大清畿辅先哲传》卷二十一本传,边连宝应卒于乾隆三十七年(1772)。此为四库开馆前一年。由此也可以看到,四库征书,不仅注重历史文献,也颇留意当代文献。边连宝卒年的考定,对四库学研究有一定意义。而《大清畿辅先哲传》的记载,对边连宝生卒年的考定起了重要作用。清代地方人物传记资料有助于新修清史有关表志的编纂。如以清朝进士为例。清廷的开科取士选拔了大批国家需要的管理人才,清廷严厉的科场纪律大致保证了取士的公平、公正性。清朝进士体现了较高的人文素养和从政能力,在文化教育、文学艺术等领域也都有突出的贡献。清朝进士成为清朝社会重要的建设力量、文化力量。但在著录清代进士最完备的文献《国朝进士题名碑录》和查考清代进士最重要的工具书《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中,多少存在着遗漏或误刻等问题。例如顺治四年进士季芷、孙自式、陈谦生,分别被误写作李芷、邹自式、徐谦生;顺治十六年进士赵济美、刘士泓、屈超乘,分别被误写作赵济姜、刘士弘、屈起乘;康熙三年进士李世惪、吕振、裴袠,分别被误写作李世惠、吕桭、裴裘,等等。凡此类讹误,均可据清代地方人物传记资料及其他相关地方志等予以订正。这些资料有助于新修清史《历科进士表》的准确编写。清代地方人物传记资料中还保存有相当完整的个人著作资料,有助于新的《清史艺文志》的编纂,也有助于对旧有的有关清人著作目录的校订。清代地方人物传记资料亦有助于清代区域史的研究,有助于研究清代区域人文资源对区域文化的发展、交流、融合所起的重要作用。一地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往往与一地人文资源的兴衰紧密相关。地方人物传记资料的编辑出版,展现了地方的人文成就,提升了地方的文化知名度,也吸引了更多人对本地的关注。此丛刊可为目前日益深入的地域文化研究,提供丰富的材料。总之,清代地方人物传记资料的文献价值、学术价值、社会价值是多方面的。但由于文献分散,不容易查找,就限制了许多学者对这部分资料的使用。本丛刊的出版,将为广大研究人员集中提供珍贵的资料,使这部分人物传记资料发挥更大的作用。本丛刊与台湾明文书局出版的《清代传记丛刊》可互为补充。
-
刘鹗集(清朝)刘鹗《刘鹗集(上下册)》是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文献整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刘鹗集》的任务是将流传至今的能找到和能让我们利用的刘鹗本人的著作编纂成册,给国家清史编纂提供真实的依据,给有志于研究刘鹗的学者提供可靠的资料,为关注刘鹗这一历史人物的人们提供了解他的素材。《刘鹗集(上下册)》是近百年来第一次将刘鹗各类著作材料汇集在一起的一部专集,是目前唯一的一部刘鹗的著作集。《刘鹗集(上下册)》在编纂过程中,不断有新的资料出现,我们尽可能收入;不断有新的线索出现,本“集”不能尽收。因为收集不“全”,故只能称之为“集”,不敢用“全集”二字。但已是迄今收集最全的一本集子。《刘鹗集(上下册)》的出版,在研究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学术史上自有其特殊的意义。《刘鹗集(上下册)》出版在刘鹗诞生一百五十年之际,是对刘鹗的最好纪念。
-
清代文字狱史料汇编本社古籍影印室 编文字狱是清代前期重要的文化现象,对清代学术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清代文字狱史料汇编(套装共14册)》共14册,收录了《清代文字狱档》、《庄氏史案考》、《谢梅庄先生遗集》等16种珍稀史料,涉及康、雍、乾三朝数十起文字狱案,对研究文字狱乃至清代学术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
高校外语专业青年教师论文选戴炜栋由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秘书处与中国外语类核心期刊《外语界》合作,进行青年教师教学论文征集活动,在高校外语专业中开展这样的活动还是第一次。它得到了教育部高教司文科处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受到全国高校外语专业青年教师的热烈响应。仅在征稿期间收到的论文就有数百篇之多,从中我们看到了青年教师对教学科研的热情。本论文集,作为《高校外语专业青年教师论文选》第一辑,所收论文主要是英语专业,以及包括部分大学英语青年老师的论文,正在编撰之中的第二辑将以除英语之外的其他语种为主。通过不定期地出版相关论文集,有志于外语教学的广大青年教师的教学研究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从而有力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
经史子集概要顾荩臣《经史子集概要》原名《国学研究》,分经、史、子、集四部。其中,经部以广义的经目为范围(包括《十三经》等),论述各经的内容、体制、优劣等。史部以《二十四史》为范围(从《史记》至《明史》),论述史学的来源、史部的种类,剖析各史的内容、优劣。子部以周秦诸子为范围,论述古代诸子的大概情形、各子书的内容,并于我国学术思想的发展和嬗递,加以简要分析和说明。集部以自汉以来及《四库全书》有著录的重要作家文集为范围,分“总论”、“楚辞类”、“别集类”、“总集类”与“诗文评类”进行论述,并于各集的抉择去取、各家的学问根源,加以简单说明,以使读者明了集部的概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