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著作
-
顾亭林诗集汇注平装【清】顾炎武 著 ,王蘧常 辑注,吴丕绩 标校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学术家、政治家、军事家和经济学家,他的不朽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三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中华民族的斗志。无论在经术上还是文学上,都成为近三百年来从流景仰的宗师。他的诗歌,继承汉魏以及唐诗优良的传统,上扫明代摹拟萎纤的弱点,下开有清一代的风气。尤其是他的民族气节,大义凛然、百折不挠的事迹,大都反映在他的诗歌里。《顾亭林诗集》旧有多家注释,惜未能称完善。王蘧常教授治顾诗数十年,在徐嘉注本基础上,加以大量补注,堪称顾诗注本精品之作。本次出版,重排重校,对版式作了一定优化,并对原书中的个别排印错误有所订正。
-
春秋左氏经传集解[东周]左丘明 传 [西晋]杜预 集解本书是杜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的全新整理本,杜预注在《左传》诸多注释本中影响力、传习为广泛。本次整理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兴国军本为校本,阮刻本为工作本,参校石经等多种版本,吸收多种学术新成果;采取分传配经的形式,经传内容一一对应,便于学习史事。
-
英汉交替传译信息忠实度评估研究肖锐本书立足于命题分析的视角,借鉴语义学、语言测试、口译研究等学科理论,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系统验证命题分析法在英汉交替传译的信息忠实度方面评估的有效性,并探讨命题分析对口译教育的启示。在梳理口译质量评估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本书采用语义学的命题概念和命题对应分类,并依此提出口译信息忠实度评估中的命题分析框架。此外,本书还从口译评估和译员培训的研究角度,探讨了命题分析在口译教育中的作用和未来研究走向,以此明确本研究在该学科领域的研究价值和发展方向。
-
紫钗记汤显祖 著《紫钗记》系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临川四梦” 之一,取材于唐代蒋防的《霍小玉传》。其主要情节为:才子李益元宵夜赏灯,遇才貌俱佳的霍小玉,两人一见倾心,随后以小玉误挂梅树梢上的紫钗为信物,喜结良缘。不久李益高中状元,但因得罪欲招其为婿的卢太尉,被派往玉门关外任参军。李益与小玉灞桥伤别。后卢太尉又改李益任孟门参军,更在还朝后将李益软禁在卢府。小玉不明就里,痛恨李益负心。黄衫客慷慨相助,使两人重逢。于是真相大白,连理重谐。该剧热情讴歌了爱情的真挚与执着,深刻揭露了强权的腐败与丑恶。此本为明万历时期刊本,其中木刻版画为明代版画的精品。
-
异梦记【明】王元寿 著《异梦记》,取材于明代瞿佑《剪灯新话》卷二《渭塘奇遇记》,王元寿剧作明显受到汤显祖《牡丹亭离魂记》的影响,是古代“梦”类型作品的一个延伸。此本为明万历师俭堂刊本,全书共两卷,三十二出。书中有木刻二联式版画,署“刘素明刊”。刘氏是活跃于明代万历、天启时期的版画刻工,版画抓住了故事的几个点来描绘,无论是人物的神情,场景的描绘,气氛的渲染,均十分精细,可谓明代版画的精品之作。《异梦记》讲述金陵书生王奇俊与女郎顾云容的爱情故事。
-
白居易集笺校精装【唐】白居易 著 ,朱金城 笺校《白居易集笺校》是上海古籍出版社已故编审朱金城先生古籍整理的代表作,朱金城先生号称“双白簃主”,一生致力于白居易和李白的研究。该书考证精审,堪称白居易集整理的典范之作。本次出版,重排重校,对版式作了一定优化,并对原书中的个别排印错误有所订正。
-
尚书传(旧题)[西汉]孔安国 传,冯先思 周煦阳 整理《尚书》是现存最早的史籍。所谓典、谟、训、诰、誓、命,多为三代君臣为政之语。今所见《尚书》印本尚有南宋刊本数种,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宋刊本,末附陆德明《释文》,或存早期刊本之面目,今取为底本,校以南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官板八行本《尚书正义》、清阮元校刻《尚书正义》之经传。底本原缺《尚书》序及《微子之命》,乃据八行本校录。经文标点,一依孔《传》。
-
玉杵记【明】杨之炯 著《玉杵记》,又名《蓝桥玉杵记》,三十六出。取材于宋元话本《蓝桥记》,在元庚天锡杂剧《裴航遇云英》、明龙膺传奇《蓝桥记》基础上改编而成。书中有木刻插图版画,十分精美。故事叙述唐代才子裴航在蓝桥驿遇仙,为娶云英以寻玉杵为聘礼,后终寻得月宫中玉兔用的玉杵臼,后娶云英二人升仙的爱情故事。
-
金匮藏画集陈仁涛 编陈仁涛(1906—1968),浙江镇海人,后居香港。斋号曰“金匮室”。 生平喜好收藏,精于金石文字,也是著名古画收藏家,且鉴定颇专业。《金匮藏画集》收录陈仁涛所藏五代至清代书画126幅,包括黄筌《梨花山鹊图》、释巨然《溪山兰若图》、赵孟頫《龙王礼佛图》、米友仁《云山图》、黄公望《层峦叠嶂图》、沈周《秋山读书图》、文徵明《沧浪濯足图》、唐寅《南州借宿图》等,不乏大家名作,且中英日文对照,对书画鉴定、鉴赏及画法研究极具参考价值。《金匮藏画集》于1956年在日本便利堂珂罗版印制出版,印量250部且仅在海外销售,国内罕见。现以原样原大影印、线装出版,以便于艺术界、收藏界等学者研读使用。限量300部,函盒内附有编号,极具收藏价值。
-
影印金刻本婺州本 周礼郑玄“重归文献”是针对古籍尤其是珍贵古籍的认识和使用提出的一个概念。古代文献作为思想文化的载体,时代越久远,散佚的可能越大,流传的越稀少。以纸质文献来说,目前传世的宋元时期的刻本抄本,比之当时的数量,已不可以万一计,它们作为文献和作为文物的价值足可等观。庋藏单位宝之秘之,轻不示人。又或高标价目,复制利用,竟成侈谈。文献的使用价值日渐消失。而目前一些经过整理的文献,鲁鱼亥豕,一页数出,目几不暇拣择。有鉴于此,出版单位应广泛发掘资源,模写影刻,使读者既能认识这些珍贵版本原貌,又可手边案头,随时利用,而这些文献也由珍贵文物回归普通文献的本位。此次影印者为单注本十二卷《周礼》。《周礼》是礼部经典文献,郑玄作注,历代所重。此次影印有代表性的两种单注本。一为宋婺州唐宅刻本《周礼》。海源阁旧藏。卷三后有“婺州市门巷唐宅刊”牌记;卷四、卷十二末镌“婺州唐奉议宅”牌记。此本小题在上,大题在下,与唐石经相合,很大程度上保存了典籍旧貌。《中国版刻图录》推知此书当是南宋初期刻本。书中劳健跋赞云“此则郑氏单注,完帙仅传,且为黄顾诸老所未见,真希世秘笈矣”。此书历经明代周良金、清代何绍基、英和、汪氏问礼堂递藏,后入聊城杨氏海源阁,为其所藏宋本“四经四史”之一,位列“四经”之首。1934年,周叔弢收得此书,入藏自庄严堪,书中钤有“周暹”小印。新中国成立后,周叔弢捐献入藏国家图书馆。一为金刻本《周礼》十二卷。附陆德明撰《周礼释音》一卷。此本雕版精良,流传稀见,洵为佳本。《天禄琳琅书目后编》定为宋刻本,赵万里根据此本刊刻的字体和刀法特点,定为金刻本。此书历经明代项笃寿、钱孟襄收藏。清代入大内,有“乾隆御览之宝”“天禄琳琅”“天禄继鉴”“五福五代堂宝”“八征耄念之宝”“太上皇帝之宝”诸印,现藏中国国家图书馆。文前附《影印金刻本婺州本周礼前言》,对于两版基本状况、两版文本关系做了简明扼要的比较和梳理;文后附《版本解题汇编》《金刻本周礼商榷——兼论婺州本周礼》,著录历代藏书目、版本研究者关于两本的解题简介,并详细比对两本文字,厘清两本的关系,谨慎推出金刻本或为婺州本之参考底本之一的结论。文前文后的撰写者均为著名版本文献学者乔秀岩、叶纯芳两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