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著作
-
康斋先生文集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 吴与弼 撰, 宫云维 校点《康斋先生文集》十二卷,附录一卷,明吴与弼撰。吴与弼学宗程朱,却不以阐述、发挥理学概念为务,而是致力于践行理学家的道德规范,一生贵乎力行,不轻于著述,学之所得自集为《日录稿》。弘治元年,吴泰出守抚州,将吴氏所遗诗文及其自集之《日录》裒而成集,名《康斋先生文集》,于弘治七年刊行,这是最早的吴氏文集,后又有正德十年刻本、嘉靖五年林维德刻本、万历十八年刘世节刻本、崇祯壬申陈懋德刻本。入清则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道光四年本、道光十五年本等。本书以嘉靖五年林维德刻本为底本,以弘治七年吴泰刻本、正德彭杰刻本为校本,适当参考了万历刘世节刻本和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 撰,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 陈锦春,王成略 校点《诗三家义集疏》,清王先谦撰。清代致力于辑考三家《诗》佚文者不下六十家,或辑录佚文,订补《诗考》;或独辟蹊径,撰成专书。至陈寿祺、陈乔枞父子作《三家诗遗说考》,赅综诸家,将三家《诗》遗说网罗殆尽。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即以陈氏父子书为基础纂集而成。其初名《三家诗义通绎》,属稿于江苏学政上,至《卫风·硕人》而中辍。1913年,王先谦续作此书,至是年冬月完成,题为今名。《诗三家义集疏》被誉为辑集三家《诗》遗说的集大成之作,其《序例》云“自愧用力少而取人者多”,可谓实事求是。此次校点,底本为1915年虚受堂刻后印本,无版本校勘,主要为他校,参校其他相关典籍,以校异同讹误。
-
刘体智著作集刘体智刘体智(1879-1962),藏书家。字晦之,晚号善斋老人,安徽庐江人,晚清重臣四川总督刘秉璋之子,自幼进入天津李鸿章的家塾,饱览故家旧族多年秘不示人的典籍和收藏,收藏堪称海内一流,著述宏富。其藏书处名小校经阁,藏书达10万册之巨,又有远碧楼,曾编撰有《远碧楼经籍目录》32卷。本书选辑刘体智著作数种,以影印方式原貌呈现,精心编制细目,并请名家撰写导读,便于读者研读。本次所收均为刘氏代表性作品,较全面地反映了刘体智治学各个方面的成就。
-
伊川击壤集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 邵雍 撰, 陈俊民 校点《伊川击壤集》是宋儒邵雍的理学诗集,通行本收录大约一千五百余首,以哲理诗为主,邵雍也因此被誉为理学诗派的始祖。《伊川击壤集》邵雍生前尝手自编订,其子伯温又裒类成集,初刻于元祐年间,但此初刻本现已亡佚。现存几种南宋刻本多为残本,其中台北“中央图书馆”收藏的南宋末二十卷刊本(卷十系抄配)是保存相对完整的精善之本,版刻精美,脱误甚少,此次校点,即以此南宋末年刊本为底本,校以《宋集珍本丛刊》影印元刊十八卷本、《四部丛刊》影印明成化年间毕亨二十卷本,同时参校了明正统《道藏》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及江西星子县宋墓出土的两种残宋本。书末根据相关文献资料又整理增补了《集外诗补》和《附录》,以供读者参考。
-
太乙金华宗旨华胥子太乙金华宗旨原版吕洞宾道家书籍哲学思想修身养性国学经典1函1册
-
叶景葵著作集叶景葵叶景葵,字揆初,号卷庵,别署存晦居士。1938年与张元济在上海创办合众图书馆,任董事。在古籍整理上有着特殊贡献,他晚年致力于古珍稀版本的搜集,所写的札记、书跋,多有独到之处。本书选辑叶景葵著作两种,以影印方式原貌呈现,精心编制细目,并请名家撰写导读,便于读者研读。本次所收著作包括《卷庵书跋》《景葵杂著》,前者为叶景葵所撰书跋,由顾廷龙编次整理,后者为叶氏所作杂文著作,均为叶氏代表性作品,较全面地反映了叶景葵治学各个方面的成就。
-
孙明复先生小集 春秋尊王发微孙复 撰, 陈俊民,方韬 校点,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孙明复先生小集》,原名《睢阳子集》,宋孙复著。《孙明复先生小集 春秋尊王发微》于元战乱之后亡佚。清代赵国麟始获孙复诗文集之钞本,有诗文二十二篇,附录三篇,名曰《孙明复小集》。后又有李文藻钞本、《四库全书》本、徐坊过录本以及乾隆四十年聂鈫杏雨山堂刻本,皆祖于此。其中李本存有李文藻等人手校记录,弥足珍贵。此次校点以杏雨山堂刻本为底本,以旧钞本、李本、徐本、《四库本》等为校本,不仅校勘精良,还在保存原刊篇次式样的同时,辑得孙复佚诗六首,佚文二篇。《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宋孙复撰。《春秋尊王发微》是孙氏最重要的著作。案李焘《续通鉴长编》曰:“殿中丞、国子监直讲孙复,治《春秋》不惑《传》、《注》。其言简易,得《经》之本义。既被疾,枢密使韩琦言于上,选书吏,给纸札,命其门人祖无择即复家录之。得书十五卷,藏秘阁。”据《中兴书目》,此十五卷,除《春秋尊王发微》十二卷外,尚含《春秋总论》三卷。今《总论》已佚,惟此书尚存。《春秋尊王发微》,从解经方法上继承了唐代啖助、陆淳、赵匡的思路,所谓“不惑传注”,但又具有极强的时代特质,是孙氏基于中唐以来中央集权衰微而引起军阀割据、战乱不已,导致生灵涂炭、生产凋敝的社会现实而做出的深刻思考。孙氏适时地提出“尊王”的理论,并以之为核心解释《春秋》全经,阐发《春秋》大义。《春秋尊王发微》现存最早的版本是康熙版《通志堂经解》本,《通志堂经解》后有乾隆补刊本、同治重刻本。而乾隆修《四库全书》,亦曾收入是书,系据康熙版《通志堂经解》本抄录。此次整理,以同治本《通志堂经解》为底本,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为校本,并参校康熙版及乾隆版《通志堂经解》本。《孙明复先生小集》《春秋尊王发微》为现存的孙复著作,今编为一书,为研究者提供便利。
-
中华射典马廉祯 马明达中国式射箭源远流长,从远古射的技艺来说有着上万年的历史,成为中国古代一项重要的技能和文化,属“六艺”之一,军事功能、文化属性兼备,蔚为大观。《中华射典》(下编)延续了上编的形式,采取影印加提要的方式,收集整理我国古代射箭方面的珍贵典籍十四种,书前对我国古代射箭文献进行了全景式的关照和考证,对存世和遗失的历史文献进行了分析探讨,然后附以存世珍贵文献的解题和影印件展示,其中影印件以原书原貌印刷。本书既有对相关典籍内容和版本等方面的探讨解读,又有相关典籍精美版本的呈现。这些相关典籍多数藏于国内外的公私图书馆以及个人手中,版本价值和收藏价值兼具。本书印装精美,制作精良。
-
易汉学〔清〕惠栋 撰, 陈修亮 校点, 北京大学《儒藏》编纂与研究中心 编《易汉学》,清人惠栋撰。惠栋(一六九七—一七五八),字定宇,号松崖,江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以倡导汉学而被誉为一代宗师。《易汉学》是惠栋崇尚汉学的代表性作品,《四库全书总目》著录为八卷,而惠栋《易汉学自序》云七卷,江藩《汉学师承记》亦云七卷。盖后人将惠氏辩证《河图》、《洛书》等内容附于书后,是为八卷。《易汉学》受到当时及后世学者的普遍重视与好评。《易汉学》现存主要版本有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乾隆四十六年至四十九年(一七八一—一七八四)镇洋毕沅辑灵岩山馆《经训堂丛书》刻本、《清经解续编》本、清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汇文轩刻本、《丛书集成初编》本。此次校点以《经训堂丛书》本为底本,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清经解续编》本为校本。
-
孙子兵法 三十六计王春艳《孙子兵法》十三篇涉及军事理论、实践各个方面,内容博大精深,思想深邃富瞻,逻辑缜密严谨,既是我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瑰宝,又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三十六计》或称三十六策,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语源于南北朝,成书于明清。它是根据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本书将两本军事理论著作整合在一起,便于综合理解。全文注释并翻译,每一篇理论配有战例,解说详尽,是研究我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优秀读本。附录部分收录了《孙膑兵法》因原文流传过程中有所缺漏,故附在书后以便于读者与《孙子兵法》配合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