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著作
-
中国史学名著钱穆著《中国史学名著》是钱穆先生为博士生讲课的讲义,由钱先生根据学生的笔记、录音删润而成。这是一本简明的史学史著作,钱穆从学科史的角度,以点带面、提纲挈领地勾勒了中国史学的发生、发展,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中西史学的比较中阐述中国思想和学术精神。他分篇讲述中国史书经典,对想读中国史书的读者大有帮助。本书为一本简明的史学史著作。在讲座的基础上写成,一作者从学科史的角度,以点带面、提纲挈领地勾勒了中国史学的发生、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中西史学的比照中见出中国史学乃至中国思想和学术的精神与大义。
-
中国哲学小史冯友兰著哲学本一西洋名词。今讲中国哲学史,其主要工作之一,即是就中国历史上各种学问中,将其可以西洋所谓哲学名之者,选出而叙述之。中国历史上诸种学问,其中有西洋所谓哲学之成分者,有先秦诸子之学、魏晋之玄学、隋唐之佛学、宋明之道学及清人之义理之学。故此小史所述,仅详于先秦诸子之学及宋明之道学。从学科观念的接纳到学科体系的确立,冯友兰先生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早期建构作出的努力功不可殁。本书即是冯先生为中国哲学史奠定基础框架、指明方向的一部作品。通过接纳和吸收西方哲学的模式和方法,冯友兰从形而上学、人生哲学和方法论三个角度切入,系统研究了孔子、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和名家等先秦诸子,以及周濂溪、张横渠、二程、朱熹、王阳明等宋明道学家的哲学思想,并将其视做中国哲学传承和发展的主流加以梳理、阐释。作者简介: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著名的哲学家、哲学史家、教育家。1915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1918年毕业。后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学习西方哲学,1924年获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任中州大学哲学系教授、文学院院长。1925年起,历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兼哲学系主任、文科主任,燕京大学教授,清华大学教授、系主任、秘书长、文学院院长、校务会议主席,西南联合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1946年赴美讲学。1948年回国,任清华大学教授、校务会议主席。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直至去世。还曾任中央研究院院士、评议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常务委员,全国政协委员、常务委员等职。还先后获得美国普林斯屯大学、印度德里大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名誉博士学位。冯友兰教授曾以“三史(《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释今古,六书(《新理学》、《新事论》、《新世训》、《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纪贞元”总结了一生的学术成就。他继承和阐发了程朱理学的传统,重建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自觉地运用了西方近现代哲学所取得的成就对中国传统哲学进行发掘和阐述,在传统的基础上创建了新体系,推动中国哲学从传统进入现代,并面向世界,开创了中国传统哲学现代化的新局面,是中西哲学交融的产物,为中国当代哲学的发展增添了新的篇章,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一代哲学宗师。他的主要论著收入《三松堂全集》。目录:序第一章孔子第二章墨子第三章孟子第四章老子第五章惠施,公孙龙,《墨经》第六章庄子第七章荀子第八章五行,八卦第九章佛教,道教与道学第十章周濂溪,邵康节第十一章张横渠及二程第十二章朱子第十三章陆象山,王阳明附录为什么中国没有科学——对中国哲学的历史及其后果的一种解释中国哲学之贡献泛论中国哲学中国古代哲学之政治社会的背景中国中古近古哲学与经学之关系怎样研究中国哲学史?在中国传统社会基础的哲学
-
秦汉史钱穆著本书为作者于1931年所撰写之讲义,上自秦人一统之局,下至王莽之新政,为一尚未完编之断代史。作为一代史学大师,钱穆先生秉其一贯高屋建瓴、融会贯通的史学要旨,深入浅出地梳理了秦汉两代的政治、经济、学术和文化,指呈了中国历史上这一辉煌时期的精要所在。诚如作者所言,“学者就吾所讲,退而循诵马班两史,庶有窥乎秦汉两代史迹之大概。即有精治马班原史,涉猎吾书,亦足供讨论钻研之一助。”钱穆(1895—1990),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锡人。1912年即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在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本书为作者于1931年所撰写之讲义,上自秦人一统之局,下至王莽之新政,为一尚未完编之断代史。作为一代史学大师,钱穆先生秉其一贯高屋建瓴、融会贯通的史学要旨,?钊肭吵龅厥崂砹饲睾毫酱恼巍⒕谩⒀鹾臀幕赋柿酥泄飞险庖换曰褪逼诘木凇3先缱髡咚裕把д呔臀崴玻硕新戆嗔绞罚锌跚睾毫酱芳V蟾拧<从芯温戆嘣罚媪晕崾椋嘧愎┨致圩暄兄恢!?
-
黄帝钱穆著华夏文明的创始人:黄帝、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他们的事迹虽茫昧不明,有关他们的传说却并非神话,其中充满着古人的基本精神。本书即是讲述他们的故事,虽非信史,然中国上古史真相,庶可于此诸故事中一窥究竟。 黄帝是中华文明的奠基者和创始人,自他之后,文化才慢慢地生长,至周朝大体确定。其后的尧舜禹汤、文武周公,一脉相传,为道统——文化传统的传授者。周公之后,能发挥中国文化真精神的,就是孔子。钱穆先生为史学大家,其治史注重高屋建瓴、融会贯通,以求取历史之大义与精神为要旨。本书叶为讲述“黄帝的故事”,其治史风格却一如既往,可为初涉猎上古史者之入门书。
-
新亚遗铎钱穆著序摘此集所收只限于宾四在《新亚校刊》、《新亚生活双周刊》、《新亚月刊》上有关之文稿,按出版顺序先后排列,并在每篇下注明原刊几卷几期,以便读者翻查。如该文收入宾四已出版之某书,也加注明。一九六七年我们由港迁台时,叶龙校友赠其手抄宾四海外讲稿两本,孙鼎丞先生赠宾四剪稿数十篇。两者中有数篇与新亚历史有关,而上述刊物未收入,特为补人,并在目录上注明其原发表处。另新亚生活上有我《敬悼青瑶师》一文,所述有关新亚艺术系之创设,今亦附人。又《新亚生活周刊》有记载学校活动之文稿数篇,以其有助读者对当年新亚之认识,今亦插入。以上凡非宾四文稿,皆不在目录顺序上排列,并注明为“附”稿,以示区别。又该刊上有宾四香港大学校外课程讲稿三部分共十八篇,今并删去,别作安排。这本文集拖了多年终于付印了,今年恰逢新亚创校四十周年之庆,特把宾四为祝贺此庆典而作之《祝辞》与《新亚简史》两文,亦一并收入此集中。意外的巧合,亦别具意义。宾四嘱此书赶在九月二十八日校庆日前出版,以为他的贺礼。
-
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钱穆著简介这是一本钱穆先生专题演讲的合集,在分题演讲中,钱先生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朝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介绍和对比,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中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可以说本书是一本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本书为作者的专题演讲合集,分别就中国汉、唐、宋、明、清五代的政府组织、百官职权、考试监察、财经赋税、兵役义务等种种政治制度作了提要勾玄的概观与比照,叙述因革演变,指陈利害得失。既高屋建瓴地总括了中国历史与政治的精要大义,又点明了近现代国人对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种种误解。言简意赅,语重心长,实不失为一部简明的“中国政治制度史”。作者简介钱穆(1895-1990年),字宾四,著名历史学家,江苏无锡人。1912年始为乡村小学教师,后历中学而大学,先后在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等数校任教。1949年只身去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67年起定居台湾。
-
中国伦理思想研究张岱年著《中国伦理思想研究》成书于1986年,是张岱年先生对中国伦理学说进行了系统梳理之后所撰写出的学术专著。中国素称礼仪之邦,中国哲学中伦理思想比较丰富,所涉及的问题较多,而且学派繁盛,纷纭错综。作者针对这种情形,对中国伦理学说的基本问题、道德的层次序列、道德的阶级性与继承性、义利之辨与理欲之辨、仁爱学说、三纲五常、意志自由及天人关系等问题作了全面而深刻的研究,使中国伦理思想史学科日臻成熟,同时也为深入系统地研究中国伦理思想史指明了方向。天地间,至尊者道,至贵者德而已矣。至难得者人,人而至难得者,道德有于身而已矣。——周敦颐《通书》道德所以为道德,在于不仅是思想认识,而更是行为的规范。道德决不能徒托于空言,而必须是见之于实际行动。——张岱年《中国伦理思想研究》张岱年,中国现代哲学家、哲学史家、思想家。1909年出生于北京,1928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1933年大学毕业被清华大学哲学系聘为助教。1937年抗战爆发,闭门著书。1943年,任私立中国大学哲学教育系讲师。1946年回清华大学哲学系任副教授、教授。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调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从1980年起,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兼职研究员。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兼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所长,并兼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现任中华孔子学会会长。 当下,最能担当起“国学大师”称谓的,恐怕非张岱年、季羡林莫属。他们均属于“国宝”级人物,年龄分别为93岁、91岁。 2002年9月28日,当记者走进蓝旗营张岱年家中的时候,他正身穿深灰色中山装,手捧一本书弯腰坐在沙发上,心无旁骛,显出学界宿儒独有的大气象。但岁月无情,这位享誉一时、仰观天文俯察地理的哲人,在时间的长河面前,也显得如此无奈。他须发皆白,体形瘦削,背有点驼,听力
-
中国哲学十九讲牟宗三撰牟宗三(1909——1995),字离中,山东栖霞人。中国现代学者,哲学家,哲学史家,现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历任华西大学、中央大学、金陵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东海大学、台湾大学、中国文华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校教授。1987年被香港大学授予名誉文学博士。英国剑桥哲学词典誉之为“当代新儒家,他那一代中最富原创性与影响力的哲学家”。牟宗三哲学是中国传统儒学乃至中国哲学在当代的发展,“第三期儒学”的概念即首千先由牟先生所提出。牟先生是当代新儒学主要的、影响卓著的代表人物。他的先后期门生北了大多是港、台地区哲学界、新生代的杰出学者,影响遍及北美、英、欧陆、日、韩、新、澳洲等地。他毕生致力于弘扬发族文化,为中国文化的世界化作出了巨大贡献。有《历史哲学》、《道德的理想主义》、《才性与玄理》、《心体与性体》、《佛性与般若》、《圆善论》、《名家与荀子》等主要著作,并有康德三大批判之译注,均收入《牟宗三先生全集》,共32册。
-
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撰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别号饮冰子、哀时客、饮冰室主人、自由斋主人等,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十七岁中举,后随其师康有为参与维新变法,事败后流亡日本,在当地创办《新小说》杂志,并与孙中山等革命人士来往密切;回国后又曾组织进步党争取宪政。1920年后,脱离政界,先后在清华、南开任教授,并专心著述。一生完成一千二百万字以上,涉及社会科学所有领域,1932年林志钧所编之《饮冰室合集》搜集较为完备。有关其生平的资料则以丁文江、赵丰编订的《梁启超年谱长编》最为丰富。本书自问世七十余年来,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成为他们了解清代学术文化史的入门必读书,而在学者中间,其价值也不断凸现,以至成了清学史研究的必备经典名著。此次重刊此书,由著名学者朱维铮先生对全书作了全面校注,详列了全书的书目提要,并撰写了2万余字的导读,便于初学者参考。
-
人生哲学冯友兰著冯友兰1924年写成的《人生哲学》一书,融会中国传统哲学与实用主义、新实在论之见解,提出“中道”的人生观。本书阐释的是一种独特而圆润的人生哲学——在统揽古今中外各种人生哲学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认为较正确的人生哲学。本书也是一部别开生面的中西简明哲学史,以人生哲学为切入点,对中国古代哲学、西方古典哲学以及欧美现代哲学等都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作者简介冯友兰(1895—1990),字芝生,河南唐河人。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哲学史家。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24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哲学教学和研究,在哲学思想和中国哲学史研究方面自成体系。主要著有《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中国哲学简史》、《贞元六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