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
封神演义陈仲琳 著,钟琳 编《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封神传》,是一部中国古代的神魔小说。 为明代陈仲琳所著,约成书于隆庆、万历年间。全书共一百回。 《封神演义》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在《封神演义》中,世界分成为仙山洞府和三界。三界是由玉皇大帝统治的天庭和商(殷朝)纣王统治的人间和女娲统治的妖界。在一次祭祀时,纣王对美丽的大地之母女娲作了首邪恶的诗,纣王的渎神使女娲异常愤怒,于是命令轩辕坟三妖——千年狐狸精、玉石琵琶精、九头雉鸡精迷惑纣王,使殷商毁灭。狐狸精使用冀州侯苏护的女儿苏妲己的身体,进入后宫迷惑纣王。此后,九头雉鸡精称自己是妲己的义妹胡喜媚也进入宫廷。玉石琵琶精先被姜子牙识破以三昧真火逼回原形,后又复活化作王贵人,与其他两妖一起祸乱朝纲。小说中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 小说以历史观念、政治观念作为支撑全书的思想框架,掺杂了很多宏大的想象,表现了作者对于仁君贤主的拥护和赞颂以及对于无道昏君的不满和反抗。 本书以内容篇幅巨大、幻想之奇特而闻名于世。其内容依托商灭周兴的历史背景,用武王伐纣为时空线索,从女娲降香开书,到周武王姬发封列国诸侯结束。其中的哪吒闹海、姜子牙下山、文王访贤、三抢封神榜、众仙斗阵斗法等情节,展现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腾云驾雾、呼风唤雨、搬山移海、撒豆成兵、水遁、土遁、风火轮、火尖枪等。日本江户时代本书已出现翻译全本,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也有介绍。
-
镜花缘李汝珍 著,林宇宸 编《镜花缘》是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中内容Z奇特的一部,当代学者称之为“杂家小说”,国外学者评为“熔幻想小说、历史小说、讽刺小说和游记小说于一炉的巨著”。作者描写了100位聪慧绝伦的女子,表达了男女平等、反对压迫妇女的进步思想。书中描写了海外各国形形色色的风土人情,诙谐幽默,妙趣横生,种种逸闻趣事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
吕氏春秋吕不韦 著,林宇宸 编《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下,集合门客编撰的一部黄老道家名著,成书于秦始皇统一中国前夕。此书以道家思想为主干贯穿全书始终,融合各家学说。《吕氏春秋》集先秦道家之大成,是先秦道家的代表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有组织按计划编写的文集,上应天时,中察人情,下观地利,以道家思想为基调,坚持无为而治的行为准则,用儒家伦理定位价值尺度,吸收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治国技巧,加上兵家的权谋变化和农家的地利追求,形成一套完整的国家治理学说。
-
楚 辞屈原 著,方元平 编“楚辞”是战国时代伟大的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汉代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楚辞》是中国首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其中《离骚》是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艺术杰作。本书是《楚辞》的精选本,包括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等作品和宋玉等人的作品。作品想象力丰富,文辞华美,构思独特。在这些作品中,作者叙写山川人物、历史风情,探寻宇宙自然、人类社会,常常以鲜花、香草托物言志,表达其高洁的志向,并将历史上的兴亡大事、政治斗争、社会现实融入笔端,表达对国家的关切和内心的苦闷及对理想的追求,具有激动人心的感染力量。屈原及其伟大的作品《楚辞》对后世作家和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书对每篇诗歌的疑难文字做了详细的注释,并附有译文和赏析,以使读者更好地品读《楚辞》的精彩华章。
-
说文解字许慎 著《说文解字》是东汉著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編著的文字工具书,成书于汉和帝永元十二年(100年)到安帝建光元年(121年),《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全书共分540个部首,收字9,353个,另有“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说解共用133,441字,原书分为目录一篇和正文14篇。原书现已失落,但其中大量內容被汉朝以后的其他书籍引用,并有北宋徐铉于雍熙三年(986年)校订完成的版本(称为“大徐本”)流传至今。宋以后的说文研究著作多以此为蓝本,例如清朝的段玉裁注释本。
-
韩非子韩非 著,谭新颖 编《韩非子》是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全书由五十五篇独立的论文集辑而成,大都出自韩非之手。其学说的核心是以君主专制为基础的F、术、势结合的思想,达到了先秦法家理论的Z高峰,为秦统一六国提供了理论武器,对秦汉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制度的建立产生了重大影响。同时,也为以后的封建专制制度提供了理论根据。 《韩非子》在先秦诸子中具有独特的风格,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逻辑严密,善用寓言,其寓言经整理之后又辑为各种寓言集。《韩非子》也是间接补遗史书对中国先秦时期史料不足的参考重要来源之一,著作中许多当代民间传说和寓言故事也成为成语典故的出处。
-
智囊全集冯梦龙 著,钟琳 编《智囊全集》初编于明代天启六年(1626年),全书共收上起先秦,下迄明代的历代智囊故事一千二百余则,分上智、明智、察智、胆智、术智、捷智、语智、兵智、闺智、杂智十部共计二十八个小类。这是一部反映古人巧妙运用聪明才智来排忧解难、克敌制胜的处世奇书,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部篇幅庞大的智谋锦囊。书中所表现的人物,都在运用智慧和谋略创造历史。
-
汉书班固 著《汉书》是中国D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奠定了修正史的编例。全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记载了上自汉高祖六年,下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历史。《汉书》语言庄严工整,多用排偶,遣辞造句典雅远奥。中国纪史方式自《汉书》以后,都仿照其体例,纂修了纪传体的断代史。《汉书》在史学史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
-
心经·坛经玄奘,慧能 著《心经》即《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的简称。《心经》是般若经系列中一部言简义丰、博大精深、提纲挈领、极为重要的经典,为大乘佛教出家及在家佛教徒日常背诵的佛经。此《心经》即为Z流行的唐代玄奘译本。 《心经》在佛教三藏中的地位殊胜,就相当于释迦牟尼佛的心脏一样。心指心脏,含有精要、心髓等意。本经系将内容庞大之般若经浓缩,成为表现“般若皆空”精神之简洁经典。全经举出五蕴、三科、十二因缘、四谛等法以总述诸法皆空之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语,即是出自本经。 《坛经》即《六祖坛经》,是六祖惠能说、弟子法海集录的一部经典,它记载了惠能一生得法传法的事迹及启导门徒的言教,内容丰富,文字通俗,是研究禅宗思想渊源的重要依据。 《坛经》的精髓是“见性成佛”或“即心即佛”的佛性论,“顿悟见性”的修行观。性,指众生本具之成佛可能性,即“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及“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 《坛经》还主张唯心净土思想。惠能反对离开世间空谈佛法,主张“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指出“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坛经》中强调在世间求解脱的主张引发了传统佛教的人间化、生活化,并将世间法和佛法相结合、相统一。 中国文化艺术即中国古代诗、书、画特别注重“意境”“气韵”,就是深受《坛经》注重“顿悟”的思维方式之影响。
-
诸子百家史靖妍 著诸子指孔子、老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人物,百家指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春秋战国时代,王权衰落,封建制度解体,封建贵族独占文化的局面被打破。这一时期有思想的知识分子,面对现实的社会问题、人生问题等,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和思想。各种学说、思想纷纷出现,出现所谓“诸子百家”。《诸子百家》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历史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