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入门
-
唐诗三百首敖炼 注唐诗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之一,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精神世界。唐代诗人众多,作品宏富。《唐诗三百首》是一部流传很广的唐诗选集,共选入唐代诗人77位,计311首诗。《唐诗三百首》是现代读者接触中国古典诗歌最好的入门书籍。本书以蘅塘退士《唐诗三百首》为底本,加以导读、注释与翻译,是众多《唐诗三百首》中的优良普及版本。
-
孟子杨伯峻,杨逢彬 导读《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孟子》是儒家原始经典之一,是了解孟子哲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化主张及其学说的最直接、最可靠的资料。 《孟子》记录了孟子的治国思想、政治策略(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和政治行动,成书大约在战国中期,属儒家经典著作。其学说出发点为性善论,主张德治。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自从宋、元、明、清以来,都把它当做家传户诵的书,就像我们的教科书一样。《孟子》是四书中篇幅相对较大的一本,有三万五千多字,直到清末,“四书”一直是科举必考内容。《孟子》这部书,不但理论纯粹宏博,文章也极雄健优美。
-
战国策李波,彭时权 导读注译《战国策》是代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纵横家著作编辑而成的一部独特的国别史著作,记载了战国初年到秦统一二百四十年间,十二大诸侯国缤纷多姿的历史面貌。 在战国这样一个动荡剧变的时代,往来于各国之间的纵横家是时代宠儿,他们多以谋臣策士的身份登堂入室,指点山河,旁征博引,巧思妙喻,机锋敏睿,汪洋恣肆,从某种程序上影响了一个时代诸侯国的盛衰和历史的走向。这部国别史著作充分展现了古代先贤语言和计谋方面达到的高精境界,洋溢着令今人叹为观止的人生智慧,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
了凡四训[明] 袁了凡 著,胡国浩 导读注译《了凡四训》是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的一本劝善书,一经问世,便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人们修身立命的理论指导。书中主要阐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福得福,善报无尽。 本书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学说,运用因果报应、福善祸淫之理,阐明忠孝仁义、诸善奉行以及立身处世之学。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感性的认识,从而一窥儒佛道三家之学的梗概;同时也对我们个人品格的修养大有助益。 曾国藩读后,感念书中“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从后种种,譬如今日生也”之言,为自己改号“涤生”,并且要求曾氏子侄必读此书;胡适奉此书为研究中国中古思想史的重要代表作;印光大师、弘一法师提倡诵读;日本阳明学家安冈正笃认为本书是“人生所能动的伟大学问”,建议天皇及首相视之为“治国宝典”;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对本书赞誉有加,自称从本书中得到人生顿悟。
-
宋词三百首彭敏 导读注译词之一体,在宋代z为兴盛,宋词的选本多不胜数,其中以清末民初上彊村民编选的《宋词三百首》z为流行。因编选者为词人,《宋词三百首》所选之词多极守格律,能突出词体本色,风格以密丽为主,兼及清空疏宕,于词家选择上,推尊大家的同时也能兼顾其他。这种既有重点又极具包容性的选录标准,是《宋词三百首》能适应广泛大众的审美趣味而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
-
楚辞吴广平 导读注译刘向辑录的《楚辞》是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和骚体类文章的总集。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成为继《诗经》以后,对中国文学极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 楚辞是战国晚期天才诗人屈原及其后学宋玉所创作的一种具有楚国鲜明地方特色的新诗体。在中国文学史上 往往“风”“骚”并称,以“风”来指代《诗经》,以“骚”来指代楚辞。
-
鸣原堂论文[清] 曾国藩 评选,廖承良,夏剑钦 导读注译《鸣原堂论文》是一本专门指导、培训高级官员如何向皇帝写奏疏,即向中央政府打报告的学习用书。 书中选录自汉唐匡衡、贾谊、刘向、诸葛亮、陆贽,至宋明清苏轼、朱熹、王守仁、方苞、孙嘉淦等大手笔的奏章十七篇。选编并加评点者,是晚清湘军统帅、桐城派文章高手曾国藩。他为了教弟弟曾国荃写奏折,特地精选古代名奏折,逐篇评点而编辑成书。此次出版的《鸣原堂论文》,全书由导读、正文、翻译、注释组成,全书内文版式疏朗,设计大方,双色印刷,便于阅读,对读者了解曾国藩的文章之道,学习和研究古代文学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
浮生六记[清] 沈复 著,张鹏 导读注译《浮生六记》为自传散文体小说,书中记闺房之乐,琴瑟相和、缱绻情深;记闲情雅趣,贫士心性、喜恶爱憎;记人生坎坷,困顿离合、人情世态;记各地浪游,山水名胜、奇闻趣观。作者以纯朴的文笔,记叙大半生的经历,欢愉与愁苦两相对照,真切动人。书中描述了他和妻子陈芸志趣投合,伉俪情深,愿意过一种布衣蔬食的生活,可由于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经历了生离死别的惨痛。 中国的古代文学,描写情爱的诗文很多,但大多写宫廷艳史。写权势礼法之下的爱情悲剧,或写风尘知己及少男少女间的缠绵,很少涉及到夫妻之情。别具慧眼的陈寅恪指出:“吾国文学,自来以礼法顾忌之故,不敢多言男女间关系,而于正式男女关系如夫妇者,尤少涉及。盖闺房燕昵之情意,家庭米盐之琐屑,大抵不列于篇章,唯以笼统之词,概括言之而已。” 俞平伯一生钟爱《浮生六记》,赞其“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林语堂则视之为知己:“读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
-
聊斋志异[清] 蒲松龄 著,胡国浩 导读注译《聊斋志异》是我国著名文学家蒲松龄所著的文学巨著。全书分为12卷,收录短篇文言小说491篇。蒲松龄在继承魏晋志怪和唐宋传奇传统的基础上,以隽永之笔、博爱之情,取得了文言小说创作的辉煌成就。我社此次出版,从其中精选四十余篇文章,约请古典文学研究专家胡国浩先生做了导读、注释和翻译。本书的导读见解独到,注释精炼,翻译文笔流畅,对于读者阅读理解大有禆益。
-
晏子春秋徐文翔 导读注译《晏子春秋》并不是严谨的史书,而是在史实基础上加以虚构、渲染的传记类作品。它的思想又比较驳杂,很难简单地用某家思想来概括,归纳起来,主要有尚礼、爱民、举贤、节用等。 晏子所处的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思想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景象,《晏子春秋》中所表达的一些忠君、爱民、节俭等观念,不同派别的论述中往往都有涉及。因此,吴则虞先生认为晏婴本人的思想并没有形成一种独立的学派,他的思想也不属于某一学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