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唐前生命观和文学生命主题钱志熙本书为北大教授钱志熙先生的代表作,初版于上世纪90年代后期,是 较早聚焦于生命观以研究古代文学的著作。书中以历史分期与主题相结合的方式,系统梳理了从原始时代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古代生命哲学(生命本体论与生命价值论)的发生发展历史,阐述了生命观在各个历史时期文学上的表现。相比旧版,增订本在篇幅和论述上 为宏大周密,全书分二十四章,几乎涉及唐前所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与文学经典,援引丰富,论说清通,观点鲜明,又富于一定理论深度,着重从生命思想发展史的角度对文学史进行新的建构,从一个侧面展现唐前文学的发展历史与面貌,是一部跨涉哲学史、伦理思想史、宗教史、文学史等多个领域的原创性学术著作。
-
中学化学研究性教学实践杨万丽,焉砚,周全本书以“教育理论教材分析设计与实施反思与建议”的内在逻辑主线将元素周期律、物质的量、化学键、元素化合物、金属钠、乙烯、乙醇、甲烷、化学能与电能、化学反应速率等中学化学教学重点内容进行研究性教学的设计及实践。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相关化学教育专业教师及学生参考,或作为学科教学(化学)研究生教材使用,或作为高中化学教师授课教参。
-
鉴往知来王自强 著本书是作者对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行政部门起草阶段)过程的全面回顾、真实记录、客观叙述与独立思考,展示了作者对版权事业的执着追求和专业态度。本书不但能让读者对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历程、观点交锋、利益博弈、作者的个人分析和心路历程有充分的了解,全面、客观地展示了国家版权局对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工作的高度重视和版权工作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心与态度,而且对未来著作权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也有所启发与借鉴,对版权工作者有所裨益。
-
耕耘不辍 初心如磐刘洪东本书系统总结了李志清教授从教50多年以来的成就,主要包含两部分:一是李志清教授从教50多年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获得的各项荣誉、奖项的彩色插图;二是媒体与中法社会各界对李志清教授的报道与评价等,这部分内容又分为木铎金声鉴知行(中外媒介报道)、桃李溪边拾落花(学生、好友感言)两部分。本书对于了解我国大学法语教学的历史与发展进程有较强的参考价值,而且,以李志清教授的经历为指引,对于鼓励大学教师积极从事教育教学和教材编写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一定的示范作用。
-
哲人与王者汤梦颖 译作者克雷格认为,莎士比亚作为哲人的伟大,不亚于他作为诗人的伟大,后者甚至更多来自莎士比亚的思想能力而非他天才的表达能力。克雷格集中阐释了《麦克白》和《李尔王》两部剧,同时广泛论及《奥瑟罗》《冬天的故事》《一报还一报》,意在表明“哲学地”阅读莎士比亚将有何斩获。此书的解读进路不循常规,但仍在阿兰?布鲁姆和哈里?雅法开辟的传统中,为我们理解莎剧创造的一般原则做出了重大贡献。
-
跨学科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刘玲《义务教育课程方案( 2022年版)》要求中小学校统筹各门课程不少于10%课时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安排。本书中的“跨学科实践活动”正是糅合“跨学科主题学习”与“综合实践活动”所取的折中名字。从外延上来说,它既包括学科课程内部设立的跨学科主题学习中那些靠多学科融合实施的部分,也包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其重心在于“实践活动”,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参与并亲身经历观察、实验、访谈、服务、制作等活动,融会贯通多学科知识和方法,以解决现实生活情境中的复杂问题,加强所学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结。本书通过大量情境化案例和策略的讲解,提供跨学科教学指南与实施建议,适合中小学各学科教师阅读。
-
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 第六卷王承略,刘心明《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萃编续刊》在《萃编》的基础上,对二十五史艺文经籍志考补之作进行更加全面深入的编纂整理。《续编》与《萃编》合为一体,就能基本摸清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典籍的家底,梳理中国历代学术思想发展的源流,显示各个时代各种学术的兴起、发展与演变,展现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技的繁荣,以求有助于中国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总结与传承,有助于揭示中国学术文化的发展规律和走向,有助于发现、确立和展开一系列文化创新的研究领域。本书为第六卷,收录清人顾櫰三纂辑《补后汉书艺文志》。
-
大数据时代社情民意研究与应用贾志科,梁永生本书从社情民意调查研究的现状与趋势谈起,对社情民意研究进行了概述,主要介绍了社情民意数据收集与分析、社情民意信息撰写规范等基本内容,并基于实际部门的工作分析了社情民意的具体应用,指出了社情民意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设原则、路径和未来趋势,并分析了当社情民意上升为舆情后的政府应急管理,明确了社情民意在人大、政协、民主党派中发挥的作用,最后阐述了社情民意作为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纽带的重要地位。
-
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法律机制研究韩清怀本书主要包括六章内容。第一章,首先对与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有关概念进行了梳理和界定,然后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发展变迁史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考察与分析。第二章,主要对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的法理、农村集体土地外生性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内生性增值收益分配机制进行了考察研究。 第三章,主要研究土地管理法、国家有关政策文件中有关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制度内容。第四章,主要考察研究了美国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密切相关的土地发展制度、应用情况及其理论问题。第五章,主要研究有关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司法判例。第六章,主要研究如何完善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提出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集体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的框架下性立法建议。
-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刑事辩护问题研究常铮本书系樊崇义教授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的研究阐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研究”(批准号:20ZDA03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本书以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辩护问题为研究主题,一是本书聚焦于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刑事辩护问题进行“微创式”的深度研究,具有重要的开创性意义,从规范刑法学的维度,勾勒了一个初步的理论图景,初步形塑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刑事辩护问题的基本框架、理论线条、逻辑主线以及建构要领等,也将发挥承上启下的积极作用。二是从刑法知识转型的多重维度,尝试有效解构并塑造我国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中的刑事辩护问题的未来图景,具有非常凸显的理论奠基意义。本书以动态的渐进路径为切入,有序渗透到刑法学研究的有效维度,展开了有的放矢的研究。本书对于更好地了解人权保障视野下的中国特色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及其历史缘起、实践成果以及新的发展、完善等,具有积极的参考价值。三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密集互动,本书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以刑事辩护为切入和归属,以开启针对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另一新领域的观察、思考、应对,在动态的平衡中,既阐明了理论研究的主旨,也竭力回应司法实践的真问题,通过类型化思维、司法功能导向等方式,对当前突出的司法议题作出针对性、具体性的回答或回应,具有非常显著的司法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