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钱锺书的围城栾贵明 著本书是一本较为专业的文学研究著作,由“小说逸语”“附:请评集”和“伴山随笔”三部分构成。主要从语言文字使用的专业角度入手,详尽分析了《围城》的核心主题和艺术成就,并记录了在该小说创作前后的趣闻往事;在记录钱锺书先生三十多年来的学术、会友和读书内容的同时,还精选了部分第三方的评论文章以广开视听,兼以表达对钱锺书先生的深刻怀念,语言独到,情感真挚。书中还有部分由作者收藏整理的钱锺书先生的亲笔批注与书法作品等图片,有较强的阅读与收藏价值。《钱锺书的围城》是一本较为专业的文学研究著作,主要从语言文字使用的专业角度入手,详尽分析了《围城》的核心主题和艺术成就,并记录了在该小说创作前后的趣闻往事,对钱锺书先生三十多年来的学术、会友、读书内容进行详细记录。此外,该书还表达了对钱锺书先生的深刻怀念。无论从内容厚度还是情感深度看,都是一本能为钱锺书及《围城》创作研究提供丰富参考资料的专著。书中还有部分由作者收藏整理的钱锺书先生的亲笔批注与书法作品等图片,有较强的阅读与收藏价值。
-
读与被读刘文飞《读与被读》是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俄罗斯文学权威学者刘文飞解读评论世界文学经典名著的全新学术随笔集。本书论及荷马、但丁、莎士比亚、塞万提斯、歌德、雨果、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乔伊斯、川端康成、纳博科夫等十一位世界文学大家及其代表作。作者基于对经典文本的精研细读和对作家生平的查究梳理,每篇文章提炼一个焦点并围绕它展开剖析讲评,或钻研人物形象,或探讨文学属性,或谈论思想、生存等严肃话题,或从建筑、颜色等细节解构经典,十一个主题生动、新异、丰富、深刻,纵横开合,蔚为大观,是世界文学爱好者的思想盛宴。作者解读名著,建构体悟,这本书自身就是天才的作家、理想的读者在“读”与“被读”之间角力的果实。
-
川流复始【美】理查德·艾尔曼理查德·艾尔曼是美国著名学者、文学批评家,凭借三部重磅传记《叶芝:真人与假面》《乔伊斯传》(美国国家图书奖)和《王尔德传》(普利策传记奖)跻身二十世纪现代主义文学研究巨擘之列。《川流复始》是艾尔曼生前亲自编选的文集,收录了他历年来最富代表性的文学评论和随笔。通过此书,我们看到艾尔曼不仅擅长鸿篇巨制,也是专题文章的大家。在本书中,艾尔曼以淹博的学识、潇洒的才情和广阔的眼界,回顾了庞德在艾略特《荒原》诞生过程中的作用,考察了弗洛伊德对现代文学难以界定的影响,追忆了青年时代与叶芝遗孀的交往,当然,还有他的最爱,乔伊斯——书名“川流复始”(a long the riverrun)即源于连接《芬尼根守灵夜》开头与结尾的词组。
-
守常与变革吕铁贞长期以来,中国学者认为中华法系具有陈陈相因的保守性特点。西方学者从黑格尔到马克斯·韦伯认为中国没有发生过变化,形成了关于明清时期“停滞论”、‘超稳定结构论”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论”等观点,并在西方乃至东方学界有一定的影响力。本书将研究的下限由传统的1840年延至1912年,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通过纵向的对比,探讨制度产生的根源、流变与实质。通过宏观和微观的结合,兼顾中外相关材料,在复杂多元的法律关系中探究制度的构建与运行,对明清时期的涉外贸易法制进行全面、系统和立体的研究。本书认为明清时期的中国已经开始缓慢进入转型期,并逐渐融入国际社会。明清时期的涉外贸易法制在承袭历史资源的基础上,与国内外时局亦步亦趋,在传统中国的法律体系中率先进行了变革,既有源自中国社会内在逻辑演进的变化,又有外来法文化的无奈继受,彰显了近代中国法制转型的轨迹与特色。
-
西游记的八十一问3李天飞 著本书是“李天飞大话西游”系列文章的结集。书中既有学界最新的研究成果,也有对流行的“阴谋论”“厚黑说”的正本清源,趣味开扒有关《西游记》的热点话题、百科知识。在李天飞的解读下,《西游记》不再是全程打妖怪的“四大名著”之一,而是现代人历久弥新的精神养料。
-
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能源效率法律规制邵道萍本书首先分析了气候变化与能源效率以及气候变化和能源效率法律规制的内在关联,然后从伦理学、法哲学和经济学等理论和现实层面探讨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效率法律规制的正当性与合理性,并在对我国能源效率状况及法律规制实践进行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国外能源效率法律规制的成功经验,运用能源效率法律规制的基本理论,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应然”的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效率法律规制的原则、思路和模式,从而构建“三位一体”的气候变化背景下能源效率法律规制的具体方案。
-
传统与现代安曦萌观察法治中国的建设过程可以发现,文化是社会秩序型塑的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若要有助于社会秩序,就无法忽略文化的影响。借助哈耶克的分析视角,我们得以了解在有限理性的前提下社会秩序形成的理论路径,理解文化进化对于秩序形成乃至文明发展的价值。在传统与现代的互动中,中国法律文化已经自生自发出独特的样貌。以证券监管为例,可见法律家长主义在与传统文化存在契合的情形下如何影响了监管思路和效果;以非法集资犯罪治理为例,可以发现重刑主义的文化传统在现实中的运作方式及局限;以京津冀区域一体化为考察对象,则可以发现特定文化背景下法治建设的挑战和路径。
-
被害人自陷风险研究蔡颖刑法理论中的被害人自陷风险(或称被害人危险接受等),是指明知存在危险,被害人仍然允许或者参与行为人实施的危险行为而导致法益侵害结果发生。在被害人自陷风险案件中,被害人同意行为人实施危险行为,却并未明确放弃法益,应当如何评价行为人的行为仍未达成共识。本书立足于我国立法和司法现实,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被害人自我答责理论,为被害人自陷风险案件的处理提供参考。
-
环境法的形式理性审视杜寅法律的形式一直是法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本书结合环境法特质提出形式理性分析要素与框架,包括目的形式正当性、原则规范性与规则确定性。形式理性要求法律目的上承宪法条款价值框架,下衔法律原则并对规则形成价值引导。在法律原则层面,形式理性要求环境法律原则须从学理走向规范,从政策原则走向法律原则。在法律规则层面,形式理性强调规则的确定性,包括法律概念精确性、规则结构完整性与规则内容确定性。
-
在功利与放任之间徐岚在影响博士生培养质量的诸多因素中导师指导起最关键的作用,但扩招带来师生关系冲突的增加是明显的。本书基于过程视角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的博士生培养质量进行系统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四个方面:”导师”“师德” 的内涵界定与导师指导过程;导师角色、人格特征、指导模式与指导风格;师生关系类型及其指导效果;师性关系测量指标体系建构。师生关系涉及个人间的亲密联结,常被视为“黑箱"。本书以量化研究呈现师生关系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以个案描述深入了解研究生对师生关系的理解和感受,可以为导师如何更有效指导提供反馈意见,为立德树人如何落地提供建议,从而有针对性地从改善师生关系的视角去提升博士生培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