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国际法治研究周阳本书首先从“自由贸易港”概念入手,阐释其在中国与国外两种截然不同的境遇,由此引入自由贸易港概念的要素框架及其国际法治的实质构成,并归纳其国际法治的四种规则表现。其次,将国外自由贸易港历史演化分为三个阶段,提出自由贸易港形成的四个要素,并以美国与欧盟为例讨论了自由贸易港国际法治的两种不同路径。再次,从中国近代对外贸易二元维度背景出发,总结旧中国自由贸易港的实践与反思,对比新中国自由贸易港类区域的探索与法治贡献。最后,按照“规则—机制—秩序”三个维度,提出如何建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国际法治的初步设想。
-
R统计与数据可视化(美)David S. Brown书的目的是讲解数据分析的方法、逻辑、艺术与实践。全书共17章,第1章介绍了R、RStudio和R Markdown的安装和使用,第2章介绍了数据分析的动机和四个构成要素:①描述数据并形成假设②模型的构建与估计③诊断④提出下一个问题,后续章节将按照数据分析构成要素的顺序来组织;对数据了解得越多,我们就越能够提出 好的问题,形成 好的假设,描述数据相关的概念和所需的工具,将在第3~9章中详述;模型的构建与估计是一个应该在理论和证据间来回往复迭代的过程,关于构建模型的练习将在 0~14章中进行;诊断既能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又能帮助我们发掘有意义的关联,形成额外的解释或假设,关于诊断将会在 5章和 6章中详述; 7章将讨论许多涉及二元因变量的问题,附录将提供创建其他新假设的技巧和窍门。
-
管理统计学康鑫,单子丹,张雪飞本书从管理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背景入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由理论到应用的编写思路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统计学的基础知识、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整理、统计推断的基础、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方差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时间序列分析和统计指数等管理统计学核心知识点。另外,本书作为一本工具性学科参考书,强调从经济、管理常见问题入手,引发读者思考统计学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有助于读者 好地理解统计方法和统计思想。本书既可用于高等院校工商管理类相关专业的本科课程教学,也可用于经济学类相关专业的本科课程教学,还可作为各类统计人员、管理人员、相关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
人工智能社会前沿问题哲学研究谢瑜本书以人与技术的关系为基点,既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进行梳理、对人工智能技术具体应用进行讨论,又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社会前沿问题开展广义的哲学分析。一方面,及时跟进、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与趋势,并以案例呈现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可能样态及应用。另一方面,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在个人、社会、 等多个方面产生的深刻影响,观察和审视从技术赋能到技术风险的可能传导层面,讨论促进技术发展、社会治理与人类共生之间良性互动的路径及方略。
-
音乐教育研究导论(美)多纳德.霍杰斯 编著暂缺简介...
-
经济法学评论第21卷第1辑史际春 主编,姚海放 副主编本书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研究中心主办的高质量的探讨经济法热门、前沿问题的论文集,已在我社连续出版21卷,2013年12月被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根据“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集刊遴选办法选中(即CSSCI,证书编号007820S14),自2015年开始每年出版两辑。本辑分为“卷首语”“专题”“论坛”“讲座”四个栏目,共精选15篇优秀论文,分别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反垄断指南、中欧反垄断执法程序性权利保障、数据可携带与互操作机制、国有企业“竞争中性”原则、经济政策与经济法理念的统合、税法目的条款的设置基准与范式构造、消费税税收立法中征税客体的选择、企业破产重整债务豁免所得税、证券市场变革下的双层股权上市规制路径、大额持股披露的特殊规则、个人金融数据安全监管进路、智慧停车政府规制的必要性和制度设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与政府投资项目“后评价”的法律完善、规制时代的法治解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重新寻找形式朱杰 著本书分“文学批评”、“文化研究”两部分,汇集了作者十多年来关于当代文学作家作品和文化研究之理论与实践的评论性文章,前者涉及赵树理、格非、阎连科等当代中国重要作家,以及《高山下的花环》、《人生》等当代文学重要作品;后者涉及“伯明翰学派”、“美国主流传播学”等重要理论现象,以及热播电视剧、网络自制剧等流行文化现象。
-
生产者的诗学李国华如何解读鲁迅杂文这一文章品类及历史现象,是我们走进鲁迅及20世纪中国的关节之一。鲁迅杂文既简单又繁复,内蕴多重二元悖论,成为我们无穷接近却难以进入的城堡;一代代学者的努力似乎都是在不断试错。这恰好构成了鲁迅杂文的真正魅力,它也许会带来原初意义上的理论创新的可能,带来理解20世纪中国甚至是当下中国的新的出发点。《生产者的诗学——鲁迅杂文研究》正是着眼于此种可能,钩稽鲁迅杂文内在的修辞逻辑、文章形式、生成语境及作家的主体位置,以鲁迅杂文中固有的“生产者”“消费者”等概念为核心,开拓研究的新视点,追求构建对鲁迅杂文的“整体性的认知”,再一次在不断试错的意义上接近甚或进入鲁迅杂文,创新我们走进鲁迅及20世纪中国的理论资源和话语资源。
-
读《诗经》张炜全书分上下篇。上篇为《诗经》五讲,分涉55个主题;下篇为《诗经》选读,注释精读《诗经》中的42首作品。张炜先生以诗人的敏锐之心、曼妙之笔,用带着露珠与泥土芬芳的文字构筑起一场盛大的原野盛宴,带我们漫步于先秦中国的厅堂与乡野,身临其境般感受着《诗经》中一首首歌咏吟唱的现场:那是一个广袤而活泼的万物生长的世界,有丰富繁茂的“草木鸟兽虫鱼”,有形形色色的人,有饮食男女的欲望,有庄重刻板的贵族威仪……旺盛的激情,野性的躁动,恣意放肆的生命感染力,浪漫的情思,自由的嚎唱,这一切纵横交错,相映成趣,建构起一个诗的王国、生命的交响。以《诗经》为镜,张炜先生也对当下的某些审美的怪乱、价值的失序提出了批评。而作为源头性的生命呈现,《诗经》恰可以成为我们考察根柢、抵御现代语言混乱的一块坐标石。
-
神圣叙事与日常生活的建构陈连山中国的神话、传说和民俗,和每一个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创世神话、射日神话、治水神话等,是我们的启蒙读物;端午节的粽子龙舟、中秋节的兔子、春节时的鞭炮等,是每年必不可少的象征和仪式;二十四节气以简驭繁,如此明晰;西王母、昆仑山、《山海经》,为历代小说提供了原型;隐逸更是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知识分子。这些神话、传说、仪式行为如何产生?如何体现中华民族对生命价值的追求和塑造?来看这《神圣叙事与日常生活的建构》吧,你会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