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研究
-
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刑法适用研究袁彬全书以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典型案例为研究视角,采取点面结合的方法,对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案例进行了宏观的统计分析和微观的个案分析,实证资料丰富,发现的问题典型,研究分析透彻;本书结合新旧司法解释,全面研究了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犯罪形态、刑事制裁等方面的重点实践问题,并基于惩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刑事政策,提出了完善我国惩治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犯罪的司法对策。
-
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关联适用全书法规应用研究中心2023年9月1日,《民事诉讼法》经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修改后公布,修改决定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本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在全面总结涉外民商事审判实践经验基础上,重点对“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一编的内容进行了完善。此外,针对社会普遍关注、司法实践反映集中、各方能够形成高度共识的其他各编内容,也作了相应修改。 本书以《民事诉讼法》为主干,以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等关联规定为重要支撑,突出要点提示,精选典型案例,多维度解析重点法条,为《民事诉讼法》及司法解释的理论研究和实务适用提供有益参考。
-
数字政府建设法治保障研究王红建本书立足于中国社会实际,总结中央及各地方数字政府建设取得的经验教训,剖析我国数字政府建设的基本路径和基本需求。通过比较研究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历程,明晰我国数字政府建设法治化进程需要借鉴吸收的域外经验。同时,本书以公法研究为基本视角,厘清数字政府建设新要求对原有行政法理论框架的冲击挑战,提出适应数字政府建设需求的行政法理论发展面向,着力回答行政主体理论的完善、自动化行政的规制以及数据安全风险防范等重要命题。
-
衰老、老龄与法律理查德·波斯纳本书为“波斯纳文丛”中的一本,波斯纳在这部著作中讨论了许多与老人有关的法律问题,例如老人的医疗保健、老人犯罪、就业年龄歧视、老人退休金和福利以及安乐死等领域的法律问题,在这个意义上,它是一部法学的著作。 但这更是一部有一定开拓意义的社会学著作。 基于并发展了经济学家贝克尔提出的人力资本理论,波斯纳从理论上分析了一系列与老人有关的社会问题,不仅独具慧眼,而且相当犀利,有些结论具有相当广泛的政策法律寓意,有许多都具有启示。 从1999年开始,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在中国城市地区实行了多年的非常严格的“只生一个好”的国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中国人口的年龄构成。 因此,这本著作对于当代中国至少是一本有重要实践意义的著作。 但是,它也可以帮助我们重新理解与老龄化相关的一系列社会的和法律的理论问题,为中国的未来可持续发展至少增加一些学术思想的准备。 它还可能为一些年轻的法律学者和实务工作者提供指南,看到一个尚待开拓的法律业务领域。中国的法治也将在这些似乎很不起眼的努力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起来。 在这个意义上,这是一部对中国学界——不仅仅是法学界——很及时的著作。
-
国际法中的领事通知权研究谢海霞被认为是自足的法律体系,但是随着一般国际法的发展,国际法最古老的内容也不断现代化,领事法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也迎来新的发展,《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36条的规定被重新解读就是新发展的表现。本书采用案例研究、比较研究、历史研究等方法,围绕着领事的保护职能的实现,通过分析《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36条的文本,研究国家的相关实践,尤其是国际法院的裁判实践,指出《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36条作为个人“赋”权的条款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围绕着个人领事通知权的实现,从国家进行领事保护的要求出发,接受国的通知义务被进一步强化,领事保护的内容和范围被进一步丰富,领事保护的权利主体被进一步廓清。同时,围绕着领事通知义务的履行,缔约国无论是作为接受国,还是作为派遣国,都面临着保障国内立法、执法程序符合领事通知权实现的挑战,事实上推动了对外国国民保护机制的发展。可见,领事通知权的实现对于完善国际法中的领事保护制度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经济全球化推动了资金、人员全球流动,我国国民在海外的各种活动日益增多。尤其是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建设的推进,全球化背景下的各种非传统安全因素的出现增加了我国国民在海外可能遭遇的危险,对海外国民和海外利益的保护必要性日益凸显,保护我国国民和利益的海外机制构建成为当前的紧迫内容。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领事协助和领事保护是保护我国海外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领事实践中,需要充分认识和理解国际法意义上领事保护制度,以《维也纳领事关系公约》第36条规定的领事通知权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和研究领事法中的权利义务厘清领事保护的意涵,对于运用领事保护制度保护在海外的我国国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
社会治理视域下高校社会工作在地化实践探索崔娟,张发钦本书以“高校社会工作在地化实践探索”为主题,以社会治理为视域,对高校社会工作理论、地方社会工作实务及需求融合进行研究。作者选取易地扶贫搬迁残疾人社会支持网络建构、学校社会工作实习生的嵌入困境及对策研究、个案工作介入城市生活困境老人的社会融入、农村未成年人自我保护能力提升、社会支持网终视角下城郊农村的家庭养老等课题进行理论探讨并辅以社会实践实例,论述高校社会工作在多元环境情景和服务人群的在地化教学实践。该研究成果既有理论深度又有可操作性,具有教育实践和服务社会双重价值。出版该书有较好的社会效益。
-
拥抱异质性伍远岳暂缺简介...
-
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基本理论研究张鹏本书立足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基本理论,探讨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关键战略任务的基本原理,凝练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理论体系的构成,分析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思路与举措、成绩与经验,进一步探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实践证成。 本书对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作了兼具历史纵深和国际视野的战略研究,全方位、系统化、立体化地分析了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理论问题,是了解其基础理论、把握其关键思路、理解其重点举措的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
多次犯基本问题研究刘建朋2011年5月1日《刑法修正案(八)》生效,修正后的刑法新增加了“多次敲诈勒索”作为法定的入罪情节以及“纠集他人多次寻衅滋事”作为法定刑升格的情节。刑法中的多次犯是入罪条件,多次犯罪是加重处罚的情节。而在司法实践中,多次犯与多次犯罪概念的混淆导致适用上的混乱,会出现将多次实施的犯罪行为归罪或者加重处罚的情形,将本应该属于多次犯的内容归属于多次犯罪的内容。 目前,我国刑法学界对多次犯立法研究众说纷纭,主要分歧在于立法分类、立法正当性、立法价值、概念、多次性质等若干方面,立法上的不明确、学理上的争议、实践上的混乱,难以发挥刑法惩治多次犯、保障人权的机能。本书稿主要从多次犯罪考察和研究,多次犯罪的分类,多次犯罪立法之理论辨析,多次犯立法价值,多次犯概念,多次犯既遂形态,多次犯形式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论述。
-
锂电池回收产业专利导航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青海中科盐湖科技创新有限公司 组织编写,葛飞 主编本书对锂电池回收的概念和内涵、产业诞生背景、产业发展现状、全球主要国家和地区锂电池回收政策进行了简要介绍。对全球和中国锂电池回收专利态势、重点技术和重点专利权人进行了分析。针对青海省锂资源丰富的特点,重点分析了青海省锂电池回收专利的现状。最后结合青海省产业发展的特点,对青海省锂电池回收产业的发展路径提出了建议。